2023-06-20《才能竞技》:谁束缚住了激情

20230620.png

点题的最后一个场景:男人站在舞台上,独唱的他将音乐、将激情带给观众;点题的最后一句歌词:“我一点也不知道,这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轻人啊……”他在独唱,他在吟咏,他在表达着态度,歌词里的那个初生牛犊不正是自我的写照?不正是32岁的米洛斯·福尔曼的写照?不正是米洛斯·福尔曼镜头下那些在才能竞技中的年轻人的写照?

这是米洛斯·福尔曼的第一部长片,剧情片的风格还是被记录片所取代,分成两部分的结构,第一部分在强调“主题”:片名是一个疑问句:“如果没有音乐”,假设其实指向了一种肯定:必须要有音乐。音乐是管弦乐队的音乐,音乐是年轻人的音乐,音乐是表达自由的音乐,就像那个胖子指挥在台上所说:“每个人都是独奏者,每个人都有一颗年轻的心……”而且,“音乐使人类高贵。”《拉克兰小夜曲》在乐队队员的和谐中奏出了浪漫的节奏;还有另一边的“消防乐队”,“我们要尽力去演奏”,而且这样的音乐演奏上升到国家层面,“我们都爱着捷克的音乐”,当科林镇的音乐家莫克逝世,所有人都加入了送葬的队伍,他们默哀于这样一个音乐家的离世,牧师在葬礼上说:“我们的国家低估了莫克所创造的价值,有人认为民间管弦乐队没有出路,我们要为音乐而奋斗,要坚持音乐的理念……”

“如果没有音乐”,那一定是寂静、寂寞和死寂的世界,所以必须要有音乐,要有民间的音乐,要有年轻人的音乐,要有捷克的音乐,而一开场的那场摩托车比赛不正是“民间音乐”和年轻人音乐的另一种表达?男孩子们各自骑在摩托车上,随着那条丝巾所谓发令枪一扬,所有人开始出发,他们穿过树林,他们驰骋在道路上,在运动镜头里,年轻人就展示了激情的一面,即使有人摔倒,那也是勇敢的表现。而音乐的意义就在于每个人都提供了一双耳朵,都把耳朵叫醒,比赛之前的鸟鸣声、流水声、教堂钟声,以及女人的笑声,难道不是一种大自然的音乐?比赛开始后摩托车引擎的轰鸣声难道不是激情的写照?它响彻在小镇上空,它奏响了征服的号角,它是每一个男人的表达,它也让每一个女人的疯狂。

这一部分的“主题”阐述,米洛斯·福尔曼几乎就是在记录一场比赛,一次训练,一场葬礼,而第二部分“竞赛”就直接进入了“才能竞技”之中,字幕更是指向了真实记录:“这部电影完全是即兴创作,由16mm摄影机拍摄完成……”在一个挤满了人的教室里,一场由年轻人组织和演出的音乐会在这里举行,即使下面有些吵闹,但是当音乐响起,大家也都安静下来,吉卡念着歌词:“乔纳斯活着,永远活着,但我没见过乔纳斯……”或许每个喜欢音乐的人都是乔纳斯;维拉还在后台排练的时候,被批评说音调不够高,但是当她和乐队一起登台,唱起“来吧,来吧,让我们摇滚起来”的时候,她的演唱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而维拉自己则完全处在兴奋点上,一曲终了,继续演唱,维拉也越来越疯狂……

导演: 米洛斯·福尔曼
编剧: 米洛斯·福尔曼 / 伊凡·帕瑟
主演: 伊日·苏希 / 伊日·什利特尔 / Marketa Krotka / Ladislav Jakim / Karel Mares
类型: 纪录片 / 音乐
制片国家/地区: 捷克斯洛伐克
语言: 捷克语
上映日期: 1964-02-28
片长: 77 分钟
又名: Talent Competition

米洛斯·福尔曼的即兴创作,镜头永远对着年轻人,他们在来回走动,他们在焦急等待,他们跃跃欲试,他们甚至抽烟叫喊,在那间看起来有些混乱的教室里,因为音乐的存在才让一切变得有秩序,台上和台下,歌者和听众,已经融为了一体,而这一部分的即兴创作和第一部分也形成了一个整体:都是年轻人,都是对音乐的热爱,都是才能的展现。但是,整体的意义不在于对音乐的记录,米洛斯·福尔曼的终点或许就在“竞技”上,当竞技出现必然引向了另一种秩序,一种被掌控的秩序,一种被约束的规则,甚至一种成人式的等级观念——而这些才是真正束缚激情的存在。

民间管弦乐队,一边由胖子指挥,一边则是“消防乐队”,米洛斯·福尔曼在两支乐队在排练时使用了交叉剪辑,看起来似乎都是对排练现场的记录,但是交叉意味着另一种矛盾的出现。指挥看到乐队一名叫布鲁蒙托的年轻人,他认为在刚才的免费演奏中他没有出现,所以立即叫他离开乐队,理由是:“他是为钱而来演奏的,音乐不是为了钱……”音乐由此被区分开来,免费的演奏和收钱的演奏,纯粹的音乐和功利的音乐,但是这样的区分以赶走布鲁蒙托真的是一个合理的解释?另一边的胖子也在强调:“音乐在这里只有一种形式,我们需要对音乐有激情的人……”他说完这句话,也赶走了他认为不适合乐队的男孩,于是男孩开门走了。而门被推开,走进来的是拿着乐器的布鲁蒙托,当胖子看到他,立即上前和他握手,然后邀请他加入这个乐队。

布鲁蒙托的命运在两个乐队见切换,在这一边他被开除在另一边他被邀请,人未变,但是有什么发生了变化?米洛斯·福尔曼并未明说对布鲁蒙托带来变化的东西,但是截然不同的态度背后一定是另一种可以掌控的权力在运作,这就使得管弦乐队的演奏在背离激情、独立和音乐本身——而细看可以发现,无论是布鲁蒙托还是另一个男生,他们其实都是那场摩托车比赛的成员,他们都是激情的代表,所以被开除的背后还有对摩托车运动的某种排斥。而在第二部分的“竞赛”中,当年轻人自发组织的演出结束,是另一场选秀比赛,女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也拥挤在等候的地方,但是这里绝不像刚才演出时那样,只要音乐就可以了,这里需要决出胜负,这里有评委和分数,这里当然竖立了门槛。

《才能竞技》电影海报

在演唱会里激情演唱的维拉来参加比赛,但是当她站在舞台上,当她面对麦克风,当伴奏一遍又一遍响起,她竟然张不开嘴,直到比赛结束她都没有发声,音乐远离了她,激情远离了她,因为这里是赛场,或者说,赛场上的制度和氛围,以及评委注视她的目光让她无语,但是在离开比赛现场之后,她又去了乐队那里,依然有音乐,依然有歌声。还有另一个女孩,她在美容院里工作,为了参加这次比赛,她向经理请假,理由是自己要去市政厅,因为父母在打离婚官司。这当然是谎言,而她之所以说出谎言是因为工作的制度,制度作为社会性的产物,就是一种束缚。用了谎言她来到了比赛现场,轮到她了他还带来了男孩作为伴奏,男女声合唱以及自己独奏自己演唱,当比赛结束,她转身问评委:我能不能过关?在几次询问之后,评委告诉她:“对不起,你没有成功。”她感谢评委,请他签名,然后回到了工作岗位。

“如果我过关了,我就不再回去上班了。”当评委问她为什么这么急着要知道比赛结果时,女孩这样回答,她把音乐看成是告别枯燥生活的方式,也就是她做好了为音乐而“工作”的准备,但是她没有成功,被淘汰也是制度性造成的结果,而当她回到单位,经理知道她是撒谎去参加的比赛,问她最后结果的时候,她再一次说谎:我已经被录取了,只是现在他们的档期还没有调整,所以我回来了。从谎言开始到谎言结束,女孩的谎言是对于工作制度的一种否定,也是对于选拔方式的一种失望。回到工作岗位,就是回到制度中来,那一身白色制服让她离开了音乐,但是和维拉一样,没有被录取,并不代表对音乐喜好的结束,世界依然有音乐,依然可以唱歌,依然可以激情地生活。

男孩被开除,男孩成为新成员,女孩唱不出来,女孩被淘汰,种种经历的背后是另一只强大的手,但是音乐没有被开除,音乐也不会说谎,它在生活的每一处,它在每个人的心中,“我一点也不知道,这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轻人啊……”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3015]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