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25 古老土楼的温湿邂逅(色图)

雨一直滴滴嗒嗒地下着,温湿的心情弥漫开来,初来乍到,分明已经感受到漫长的雨季正是组成厦门经典性格的元素之一。其实不仅是自然而来的夏雨,这几天新闻上都在报道福建遭受的暴雨灾害,暴雨来袭,看上去厦门的容纳也被这无期的雨季扰乱了。

去永定土楼自然多了一份担心,永定在闽西,从厦门往西翻越山岭约要3个半小时,早上天亮堂了许多,原本以为会向晴好转变,但是不多时便一阵一阵突袭而来。在确认永定的道路未受大雨影响后,我们的大巴便启程前往被誉为“东方古城堡”的福建土楼群。

我对土楼是向往的,曾经看过一个关于土楼的专题片,从土楼的起源、演变、作用和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了立体展示,当时就希望能接近这样一种奇特的建筑,接近遥远的家族制度和折射的客家文化,怀旧的经典,必定能使人获得震撼。

大巴左转右突,经过大片的香蕉林,经过层层的梯田,经过正在茁壮成长的烟叶地,经过氤氲的山岭,雨滴落在车窗上,在行使的速度下,雨滴被吹出一条条抛物线。路边的黄泥很新鲜,我担心这是暴雨侵袭的后果,会不会影响我们的行程。果不其然,车经过一个山坡的时候,遭遇了堵车,几分钟后,车再次启动,原来是前方遭遇了塌方,交警正在现场指挥。挖土机在一旁,已经抢通了仅供一辆车通行的道路,车终于驶过了事故现场,但是两旁烟雾弥漫的山岭和新鲜的泥土,还是让人无法安心。

但最后,车毕竟来到了传说的土楼群,一下车古朴、奇特的土楼就扑面而来,这是永定的洪坑土楼群,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雨中,那一份怀旧的情愫膨胀起来,走在湿湿的小路上,有一种时空错落的感觉,这里的土楼以圆形居多,象征着古时人们相信的“天圆地方”说。远看很像城堡,那有规律分布的窗户像一个个瞭望哨,沟通着瞬息多变的外界和家族和聚的内里。我们依次参观了被称为“土楼王子”的振成楼,永定府第式土楼杰出代表的福裕楼和全国唯一的宫殿式土楼奎聚楼,三座土楼样式多样,历史不一,却都能给人一种厚重的感觉,据说,土楼是以生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掺上细沙、石灰、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过反复揉、舂、压建造而成。一般的土楼高可达四五层,供三代或四代人同楼聚居。一座土楼就是一个家族,一个世界,在福裕楼里,主楼有两座横屋,高低有序,主次分明,楼前有三个大门,在主楼和横屋之间有小门相隔,外观连成一体、内则分为三大单元。走进去像走入了一个历史的迷宫,仿佛只能触摸斑驳厚重的墙,才能依稀听到历史的跫音,在神秘中渗出那古老的智慧。

永定客家土楼,过去一直掩藏在崇山峻岭之中的,深山藏娇鲜为人知。而现在随着旅游开发的兴盛,神秘的土楼越来越多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在福裕楼,每一屋都摆着品饮铁观音的茶具茶叶,经销的人会邀请你坐下,然后为你捧上一杯热茶,向你讲述茶叶的历史和土楼的过去,然后热情向你推销茶叶,这宁静的庭院略显得嘈杂,多少也破坏了土楼应有的遗世独立和宁静安逸,不过,作为过客,土楼永远是心头一抹苍老的记忆,半着想象,便也活了起来。

结束土楼之行,导游接到电话,来路上那塌方之地已经整体坍塌,掩埋了道路,所以折回之路不得不向龙岩方向行驶,后来得知,我们是这场暴雨来临之后最后一批允许进入土楼的游客,由于天气和地质防治原因,在未来几天,一概禁止游客前往土楼游玩。如此,在心头,仿佛离开了土楼,就是和历史作别,仿佛这温湿的雨,又将古老的文化掩埋起来。便也像福建作家洗怀中所说:“土楼是个句号,却引出无数的问号和感叹号。” 

雨一直未停
遭遇塌方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914]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