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5孤独者在流俗地相遇

20251105-0.png

以为当当会在“双十一”放出重磅炸弹,但是促销活动的口号挺响,“11·11巅峰狂欢”,折扣依然还是最常见的五折封顶,而之前选择好放入收藏夹的图书,几乎没有一本书在这次促销活动中。看来,“双十一”已经过了那个消费的巅峰期,渐渐沦落为一种空壳活动。而此篇博客所对应的“或·历”正是2033年11月11日,不知道要是真到了2033年,是不是连“双十一”以及记忆已经被清除了?不过恰逢计划购书的日子,于是挑选了七本,最后发现,真正参与的活动却是“209减20”的优惠。

斯特林堡小说戏剧选 【瑞典】斯特林堡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59.00元当当24.60元
奥古斯特·斯特林堡,瑞典国宝级作家,瑞典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北欧文学中影响的作家之一,世界现代戏剧之父。1867年考入乌普萨拉大学,并在大学时期开始写作剧本,斯特林堡一生共写过六十多个剧本,大量的小说、诗歌和关于语言研究的著作,留下书信七千余封,他的剧作从现实主义到自然主义,从自然主义到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对欧洲和美国的戏剧艺术有很大影响,被誉为用压抑、愤怒到爆炸的气息点燃了“瑞典最炽烈的火焰”,对英格玛·伯格曼的电影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斯特林堡小说戏剧选》收入了作家的成名小说《红房间》,这是瑞典文学中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此外还收录了在世界各国戏剧舞台上常演不衰的《朱丽小姐》《一出梦的戏剧》《鬼魂奏鸣曲》。斯特林堡评价自己的《一出梦的戏剧》是“我最满意的剧作、我的难产儿”,《朱丽小姐》《一出梦的戏剧》《鬼魂奏鸣曲》均被改编为同名电影。

原来如此的故事 【英】吉卜林 著 商务印书馆 28.00元当当11.70元
《原来如此的故事》是英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吉卜林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深受儿童读者喜爱。吉卜林于1882年至1886年侨居美国期间为女儿约瑟芬创作了儿童故事集,其内容涉及印度、丛林、草原、世界之初,而故事的主人公又大都是我们熟知的动物,吉卜林通过其超凡的想象力和诙谐的表现力为读者创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童话世界。遗憾的是,小约瑟芬1899年死于肺炎,三年以后的1902年,吉卜林才出版了《原来如此的故事》,并亲自创作了插图。全书收录《鲸鱼的咽喉为什么很小》《骆驼为什么有驼峰》《犀牛皮为什么有许多褶皱》等十四篇故事,通过拟人化动物展开奇幻叙事。作品在每篇故事前后加入序诗与歌谣,形成诗文互映的结构,兼具童趣与文学性,书中以幽默笔法重构远古传说,并融入字母表诞生、第一封信书写等人类文明符号,马克·吐温曾评价其“保持着缤纷的色彩”。

专名:相遇之书 【法】伊曼纽尔·列维纳斯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78.00元当当32.50元
《专名:相遇之书》是伊曼纽尔·列维纳斯的代表作之一,文集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哲学和文学兼顾,列维纳斯没有出版过论文学的专著,但文学是理解其思想的必要路径。本书论及了多位著名哲学家和文学家, 如克尔凯郭尔、马丁· 布伯、德里达、普鲁斯特、策兰、阿格农和布朗肖等,每篇文章都围绕列维纳斯哲学问题域中的某个特定问题展开,既呈现了列维纳斯本人的思想来源,也为有关其思想的核心议题如现象学、犹太哲学、存在主义、对话哲学、解构等架设了研究路线。这本书也可以看作是列维纳斯的哲学溯源之书,在这些文章中,他选择讨论的思想伙伴的作品以及讨论的方式,都是对他自己的哲学思想的某种注解和补充。对列维纳斯而言,《专名:相遇之书》也是朝向他者敞开的相遇之书,是“自我被他人唤醒”的具体表现;它也是一本综合之书,既是列维纳斯哲学与文学思想之综合,也是所涉及的思想伙伴之综合。

临在与不死 【法】加布里埃尔·马赛尔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28.00元当当53.40元
《临在与不死》即加布里埃尔·马赛尔《形上日记》第三卷,记录了马赛尔对人类处境的哲思。马赛尔原是观念论哲学家,在两次世界大战的世纪悲剧中,亲眼见证了真实而深刻的他人之苦,从此扬弃了“我”,走向了“我们”的哲学,从知识论过渡到存有论。马赛尔认为,死亡的真正问题不在死亡本身,而在“亲人之死”,死亡不能和“爱的奥秘”分开,我们与所爱的人有密切的关系,每一个人都是他所爱之人的集合体,每一个“我”本质上都是“我们”,因为“我与你”是内在于主体、实存于主体最深处的关系。因此,马赛尔以爱与忠信,探索生命永恒,他肯定亲人不死,“我与你”之临在关系恒久绵延,这是爱与忠信克服死亡的保证;会死的只是“他”或“它”,而“你”是不死的,因为临在是永恒的。本书另收录马赛尔未完成剧本《无底洞》。

流俗地 【马来西亚】黎紫书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55.00元当当22.90元
黎紫书,1971年生于马来西亚,自1995年以来,多次获得花踪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时报文学奖等奖项。《流俗地》讲述的是一个盲女和一座城市的故事,银霞是天盲,但她一直坚信她曾经看见过这个世界,外物于她而言可感可触,是能够建立起来的实体。她聪慧、敏感,亦懂得洞察人心,她既愿意在家编织箩筐,也渴望融入外面的世界,她学象棋、上盲校,她在生来的困顿里劈开了一片天。在盲校里,她学会用盲文写信,也拥有了炙热的爱情,一切看似向美好的方向,殊不知黑暗已经降临。黎紫书显然是一个擅长讲故事的小说家,在《流俗地》里,她以“楼上楼”为中心,洞开了马来西亚的华人世界,他们的爱恨、生死、出走、回归,无不沾染此时、此地的风俗与况味,“有水、有土、有人,水土跟人抱着谷在一个地方生活,我就用这样一个名字写我自己出生、成长的地方。”

孤独者的秋天 【奥】格奥尔格·特拉克尔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69.00元当当28.80元
格奥尔格·特拉克尔,奥地利表现主义诗人,1887年2月3日出生于奥匈帝国的萨尔茨堡,1897年进入萨尔茨堡的公立学校,学习拉丁语、希腊语和数学,十三岁时开始写诗。因学业挫败于1905年退学后,当了三年药剂师,在这段时间读了波德莱尔和兰波的许多诗。1908年,到维也纳学习医药,认识了当地艺术家和诗人,开始发表诗作。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特拉克尔担任随军药剂师,战争的残酷使他精神失常,被送往战地医院的精神病科。1914年11月3日,服食过量可卡因自杀。“像乞丐我们一无所有,/像傻瓜守在紧闭的门前。/像盲人我们只听到沉默,/我们的言语消失在里面。”译者林克在《译后记》中说:“真正的诗人既是为痛苦而生,就必须正视并承当痛苦。诗人的使命既是为人类指点迷津,就必须思考并挽救人类的命运———以爱,以爱的牺牲,以牺牲的行动。”

爵士乐时代的故事 【美】F.S.菲茨杰拉德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39.00元当当16.30元
《爵士乐时代》书名定义的时代指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至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十年,即1918-1929年,该时期由菲茨杰拉德通过本书命名,“它是奇迹的时代,它是艺术的时代,它是不加节制的时代,它是讽刺的时代。”菲兹杰拉德由此被称为“爵士时代文学代言人”,他通过《了不起的盖茨比》等作品,呈现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的精神荒原与价值观动摇。全书收录《牛皮糖》《骆驼的后背》《本杰明·巴顿奇事》《齐普赛街的塔奎》《“哦,赤褐色的女巫”》《幸福的辛酸》《治心人》和《热血与冷血》8部短篇小说,反映了中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青年对爵士时代社会风貌的体验及对上层阶级的不满情绪。“早在1860 年,在家生孩子是件合情合理的事。”这是小说《本杰明·巴顿的一生》第一句,该小说于2008年被大卫·芬奇改编为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电影获得3项奥斯卡大奖、10项提名奥斯。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3132]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