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15 高铁困局

我们乘坐的G151高铁在接近宿州的地方紧急停车已经快一个小时了,车内无法通风,车身倾斜,乘客情绪激动。工作人员解释是大雨导致接触网断电,高铁开通十天就出现问题,求转发求解释求回家!

这是7月10日@乔任梁的钢牙妹发出的微博,同时,@Susan_Chen也在微博上写道:京沪高铁,G151次,刚过泰安,因天气原因,导致接触网断电,停车抢修,现停在不明处之桥上,且处于倾斜状态……,何时修好,未知……,只知道车厢里关灯,关空调,全封闭车厢,非常闷热……

这个时间距离京沪高铁开通仅仅10天时间,就在10天前,全中国的人似乎都在为京沪高铁的开通而振臂高呼,新华社对京沪高铁的评价是:“当今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运行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是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创造的人间奇迹。”这人间奇迹仅10天就陷入某种未曾预料的困境,似乎预示着多舛的命运,而这次爆发的京沪高铁停运事故仅仅是一个开始:7月12日,京沪高铁宿州附近又因供电设备故障,再次造成部分列车晚点;7月13日京沪高铁G114次列车,运行至常州北站突发故障,无法正常运行。与故障相辅的是有关人员的致歉,不可谓不及时,14日,铁道部政治部副主任兼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公布了京沪高铁3起故障的原因并致歉,表示将通过开展京沪高铁安全大检查、提高列车运行正点率、细化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加强专业指导等四措施确保京沪高铁安全。

而富于戏剧性的是,就在王勇平致歉的时候,14日,京沪高铁再发两起故障:7月14日11时许,京沪高铁G105次中途停车,全程晚点40分钟。下午又有旅客曝料称原定于18时06分发车的G201次列车晚点1小时,更换了故障车后才发车。至此,京沪高铁开通运行5天内共发生5起故障。如此高频率的高铁故障当然不是偶发事件,在整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相关人员并无多少诚信和有效的道歉,而这些道歉的背后,更运行着一个强大的推责系统,从单一事件上,从公众舆论上多管齐下,把高铁的故障人为降低,日中高铁技术探究领域内拥有高度权威的日本拓殖大学教授王曙光教授说:“行驶中的电车遭遇雷雨在任何国家都是无法避免的,这种情况不能称为‘故障’,更不是‘事故’,而是一种突发的自然现象”昨天致歉的王勇平说:“高铁的安全性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是有目共睹的,但这并不代表高铁就不会出故障。京沪高铁刚刚开通运营不久,各种设备、人员等还处于磨合阶段。特别是像京沪高铁1318公里这样的长距离和持续300公里高速度运行,从全世界上来看,没有先例。”而代表官方的新华网在13日刊文,在这篇题为《对京沪高铁应多点宽容少点质疑》的文章中说:“京沪高铁开通不过短短10来天,对于这‘新手’出现的‘毛病’我们应多点宽容、少点质疑。日本新干线各类故障很多,(但)媒体只作事实报道,不质疑、不炒作。高铁发生这样那样的故障或者事故,我们就立即提出质疑,这是有损国家利益的。”更为滑稽的是作家陆天明,他在微博中将高铁和航天飞机对比,隐含着一种可怕的强盗逻辑,他说:“关于今日高铁连续出事故,有些朋友冷嘲热讽,我觉得很不可思议。高铁是本民族的高科技成就,试行初期发生一些事故属正常现象。美国的航天飞机在运行了许多年以后还两次爆炸死了十几个航天员。你们嘲笑过吗?而对自己民族科技进步中受到挫折,竟持这种幸灾乐祸的姿态,实在让人怀疑他们的动机!!”

似乎这些声音正以强大的舆论引导力来反驳广大的质疑,从这里看出几个逻辑推理,一是高铁是新生事物,在初期肯定会有一些问题出现;二是广大国民要以宽容的态度看待这些问题,少点质疑,更不要用幸灾乐祸的态度对待高铁的问题;三是,高铁代表着民族和国家的形象,老是质疑会损害国家形象和国家利益,应该给与高度评价才对,这样才能有助于国家形象的建设。

在中国,高铁早已不是新鲜事物,1999年兴建的秦沈客运专线应该是最早的高铁,经过10多年的高速铁路建设和对既有铁路的高速化改造,中国目前已经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以及最高运营速度的高速铁路网。截止2010年10月底,国内运营时速200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经达到7431公里,而京沪高铁,从1990年启动可行性研究,到今年5月10日试运行,再到开通运行,也走过21年中时间,这条“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建设里程最长、投资最大、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注定成为中国辉煌的高铁之路的一个象征。所以对于高铁属于新生事物,故障只是“新手”出现的“毛病”,显然是一种幼稚的托词,网友们按照历史行为,顺其自然想到了这种高额建设背后,是巨大的腐朽事件和暗箱利益链。上海国防问题研究所的副所长所说,“高铁花费天文数字,外部监管机制几乎没有,高调通车,迅速出事,公众不哗然才是怪事。改革三十年,铁路不仅是仅有的几家政企一体机构,而且消耗以万亿计投入,公众理应追问铁路运营成本”。

将高铁上升为一种民族骄傲,甚至将高铁和航天飞机这样的高端技术放在一起,显然是夸大了高铁的国家意义,赋予一种商品并不存在的政治属性当然是泛政治化的表现,所以我们才会听到那么多为高铁辩护的声音。但其实,高铁只是一种交通工具,和飞机、轮船、大巴、公交车、出租车一样,都承载着满足乘客安全、便捷,以及到达目的地的需求,普通消费者并不需要空洞的国家主义,他们只需要按照计划到达目的地,没有谁能够要求他们牺牲自己的利益而成为为高尚的人。从简单的消费行为来说,公众应该质疑,他们当然可以不宽容,甚至也可以热潮冷风,这是他们的权利。可悲的倒是这些想方设法推卸高铁问题的人,用一种非常可笑的逻辑进行“道德绑架”,加上事故在前道歉在后的中国特色应急处理机制,高铁其实就是现代版的“亡羊补牢”。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2573]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