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01 行者无疆
小凌于16:30坐上了开往十堰的火车,他的长途之行开始了,而我也终于放弃了远行的一次机会。十堰之城,只不过是一次简单的年会,汉水之北,或者还有“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的武当,我一直是想着能在这样简单的年会中心游武当,而现在放弃无非只是一种态度而已,那飞速的列车载不动许多的向往,在生命被搁浅的头七之后,我以麻木的心态拒绝列车飞驰,武当杳杳,天地尚宽。
其实这多少是有些个人的情绪,我想我是因为“列车之殇”而选择放弃,或者有些无奈,但大体是可以安慰一下那些逝去的生命。其实旅行无非也是生命的体验过程,来去如果只是简单的生和死,也无多少意义。我一直想象小凌19个小时的旅程,该有多少烦躁,无尽的等待中总是离目的地尚远,可那也是一种旅途的趣味,这倒是我很向往的,已经太久了,我们习惯被一种速度载向目的地,仿佛只有起点和终点,而中间的过程都会被简略,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零,所以很多次,我们的旅行只在两个简单的点之间游离,甚至没有过程,没有起伏,甚至没有望见窗外那些田野、高山、河流的时间。
《Lonely Planet》创始人Tony Wheeler说:“世界越来越拥挤,排队越来越长,飞机越来越大,旅行人越来越多,但如果你想要去一个孤独的地方,你仍然可以找到。”他说,有时自由很简单,只是人们自己把它搞复杂了。有时候自由要付出的代价也并不大,只是人们对自由太好高骛远了。所以本来可能是一次简单的行走,一次彻底被放松的旅行,因为宏大的终极意义,反而变得有些矫情,所以真正的行者是不会太追求形式和目的地,对他们来说,抵达生命的自由才是最根本的。
也就是小凌启程前夕,博客上的“足行户外俱乐部”组团23人,分2条线路,深入川西,感受异域风情,游览大好河山。即将退休的老黄也在此列,他说,此生最希望去的地方是西藏,在这个梦想实现可能越来越小的时候,选择“足行川西”未尝不是一次梦想的抵达,为此,他买来了笔记本电脑,和那一群户外俱乐部成员远赴川西,他们的目的地就是被誉为“香格里拉之魂”的稻城亚丁。稻城亚丁,是沉睡在青藏高原雪山深处的一个隐秘地方,沉寂在岁月的冰河,方圆732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留存着大自然最古老的记忆和大自然最纯粹的心灵,它不仅荟萃了世界上最令人震撼的山脉、湖泊、冰川、草原等壮丽景观,也由于多民族文化与宗教的并存,使得它拥有着发掘不尽的文化宝藏。它以其最具原始性和震撼力的自然风光,以及充满了神秘感和诱惑力的民俗文化,成为人们心仪的乐土净地,无论是现代人回归绿色自然的潮流,还是人们对原文化的追逐和向往,它无疑都是人们趋之若骛的世界上最后一块净土。
此次活动的主要组织者苕溪闲云说:“一个习惯了的浮躁混淆与真假难分的生存环境呆久了,呆腻了,我们的内心明镜不自觉地模糊了,封尘了、潮湿了,于是,不免向往离开熟悉的日常生活,去陌生世界作精神延伸之旅……走向户外!用心去看世界,可以发现到不一样的山,不一样的云,不一样的天;用心去感受,可以在异域的景致与风情中放飞久困的心灵、顿悟生活中的禅意……”在10天的时间里,老黄将用自己的笔和摄影之图描绘他游离和行走的稻城亚丁,接近他最向往的自由之地。
其实,这一路很坎坷崎岖,也有些艰辛,但是很多外在的困难却抵挡不了行走的脚步,在这几天老黄都都兴致极高地把他所见所闻发布在博客上与人共享,看到了而无身心的体验,或者更是一种寂寞,它距离我们的心灵如此之远,以致我们只能用有限的视觉去感受,而那个真正的自由之地只在体验者的脚下。“天地山水,疗我伤痕,给我音风,渡我隐忍。”想起那个叫“行者”的人,他从十六岁生日那天开始,就离开故乡远游,近十年时间里,每年行游约二十至五十余地,几乎两度遍走中国各省区、越南和尼泊尔。行者,是诗人,是尺八传习人,是旅行家,行途中也陆续做过建筑小工、洗车工、首饰工、餐厅服务员、国学杂志编辑、旅行杂志编辑、专栏作家、电视节目主持人、文化讲演者等。他在博客中说,心游,行者的最终意义:“即在所有游历的地方随遇而安,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将每一次的行走都看作是一次生命的终与始。并在行游或人生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恒定的信念和方向。不但知行合一,而且自利利他,藉此以体悟和完善自己的心灵与品格。”
或许这样的感受我们都无法用心去体会,在这个地理世界为主的游历中,我们通常被不一般的景色所迷惑,那么远那么远的自由和心境也只有少数感悟者能真正体会,而我们都不是真正的行者,在日常的琐事中向往着另一处的天空,仅此,我们也就满足了,也就升华了一种逃离的意义。
开始确定带着小五经历他人生中的一次远游。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2044]
思前: 低到尘埃里
顾后: 《越来越》:一颗流弹的死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