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26 “七七”事变

“丁志健、王姣姣、张忠明……”这61个名字是北京7·21特大自然灾害的受难者的一部分,这61个名字里没有因公殉职的公务人员,他们是曾经活在这个时代最普通的一员。“那日,他们和往常一样,或者行驶在都市街道上,或者蜗居在地下室里,或者在乡村平居,或者在休闲度假,都被一场本可能预防的大雨夺去了生命。他们是父亲和母亲,是儿子和女儿,是丈夫和妻子,是员工和雇主,是异乡人和本地人,他们既是自然也是时代的受难者。”

并不完全的遇难者名单

这61个名字,央视主播欧阳夏丹用了1分多钟的时间念完,从数字到名字,这也是对生命最起码的尊重。77人,这是今晚8点多官方公布的北京7·21特大暴雨遇难者的数字,这个数字比22日晚间公布的37人整整多了40人,而在这过去的4天里,与那些悲痛的遇难者故事在民间传播不相协调,这个数字一直没有变化,而因数字引发的强烈质疑,也是对于这场灾难的质疑。这场被官方称为“北京61年来的最大暴雨”中,该预警的除了暴雨,当然还有程式化的新闻发布,在昨晚第二次新闻发布会上,死亡人数被避开,而发言人的集体缄默和退场,一个晚上的间隔,40个遇难人员的数字增加,其实就是扇了自己一记响亮的耳光,撤稿、删帖,在舆论面前,失语的何止媒体。是的,我们生活在遇难数字敏感的时代,生活在对生命的尊重还只停留在数字的统计学中,甚至,我们还生活在某种情绪的对立中。

一条北京民政局号召捐款的微博,最后收获的是两万多条“捐你妹”,一万多条“滚”,八千多条“你大爷的”,六千多条“你妈逼”……这是如何一种对立,数字有时候会成为洪流,淹没那些通往光明的路,就像水灾。当一个风华正茂的私家车主,因一场大雨,竟活活淹死在一个国际大都市的主干道上时,当@侯帅不是女金刚在寻找中变成绝望,最后变成@侯帅要当女金刚时,你就知道这里的悲剧绝不是一个个体的悲剧:

那一天,下着雨,不知道你就此离去。 那一夜,下着雨,你说不想离我而去。 那一天,不想和你永别离,那一夜,我撕裂自己呼喊你,可你在水里。 那一天,天空为我在哭泣,那一夜,我苦苦哀求没放弃,可你在车里。 那一天在北京,雨下不停哭喊不停,却回天乏力。那一夜下着雨,你我永别离。

一场雨,改变了77个人的生命轨迹,也影响了数以百计家庭的生活,“那天早上我高兴地等着他。我们骑着马渡过了河。”那个预言早就上演了?在那个夜晚,“谁生活在分离之中呢?谁生活在沉默之中呢?”在帝都,这几乎是一个破灭的神话,他们分离,他们分离,那么快,那么不可思议,死亡就逼近了,而在逝去的生命面前,还有谁可以沉默?5分钟的时间,他们的名字都被刻进了墓碑里,那石碑在帝都矗立,仿佛是为了永远的铭记:“事至如今,死亡已经使出发点和归宿合二为一,不顾一切地在两者之间插进了自由的锋刃。”

可是,自由只是一个词语,没有锋刃,只有膜拜和隔离。“七七”事变,是一个进步?只可惜太迟了。数字的改变不是一个开始,也不会是一个完结,生命的祭奠早已不是对城市系统的单纯质疑,而是谁来保障生命个体活着的最起码意义。那个夜晚,生者和逝者,隔着水,隔着两个世界,骑着马渡过了河,有人已经在岸上观望,只是更多的人,被淹没了脖子,被淹没了嘴巴,被淹没了眼睛,被淹没了头顶,最后恢复平静的水面上,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604]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 1条留言
  • 五行缺水2012-07-28 22:35:53回复
  • 有时候不光是掩盖,还是曲折绕过去,以为再也看不见了。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