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6《比利·怀尔德》:仅仅作为影像的记录
51分钟,西德出品的纪录片,拍摄于1970年,“机翻”成为观影的最大障碍,在一种几乎丧失了翻译功能的转换中,字幕仅仅变成了词语,断裂的词语,错误搭配的词语,不解其意的词语,当词语变成一种基本无意义的符号,一部纪录片或者只是在影像的存档上具有意义。
导演是Peter Gehrig,也基本上查找不到更详细的资料,豆瓣显示在这部纪录片拍摄的同一年,Peter Gehrig还推出了另一部纪录片,《Was haben Sie mit Jeffersen gemacht, Alfred?》,这是关于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纪录片,当然也没有可观影的资源。而在《比利·怀尔德》里,Peter Gehrig也提到了希区柯克,那时在比利·怀尔德开始执导电影并获得成功的时候,希区柯克给他发来了电报,而在这段解说的时候,画面中刚好行驶着一辆车,车厢后面就印着希区柯克标志性的剪影。除此之外,Peter Gehrig还在纪录片中提到比利·怀尔德和刘别谦·恩斯特成为朋友的故事,他们都从德国来到了好莱坞,开始了自己电影生涯的某种转型。
导演: Peter Gehrig |
除了这些信息之外,从机翻的字幕中还可以“辨认”出对比利·怀尔德从影经历的介绍:从维也纳到柏林,从巴黎到好莱坞——在好莱坞闯荡时,怀尔德甚至不会说英语;还有怀尔德从国际红十字会得知,自己的母亲丧命于德国纳粹集中营,这是怀尔德的一段痛苦记忆;还有怀尔德对电影剧本的一些说法,他似乎认为剧本的重要性在于它的完整性,所以在画面中他和长期搭档的I·A·L·戴蒙德坐在一起讨论剧本,I·A·L·戴蒙德也接受了导演Peter Gehrig的采访;还说到了电视对电影的冲击,但似乎并没有一味排斥,在怀尔德看来,电影更体现出一种专业精神……
1970年拍摄的这部纪录片,其实是Peter Gehrig记录怀尔德拍摄《福尔摩斯秘史》的一些影像资料,而Peter Gehrig也并没有对怀尔德系统性介绍——虽然《福尔摩斯秘史》是怀尔德后期的电影代表作,但此时的怀尔德还继续在电影创作的道路上,这部电影之后还推出了《两代情》《满城风雨》《丽人劫》和《患难之交》,尤其是《满城风雨》达到了后期的另一个高度,怀尔德直到拍完《患难之交》才息影,距离这部纪录片还有8年的时间。纪录片基本上是《福尔摩斯秘史》的花絮,Peter Gehrig的更多画面记录的就是在片场怀尔德进行指导、讨论、修改的过程,其中主要的片段就是福尔摩斯应邀去看《天鹅湖》的演出后与芭蕾舞女星佩特洛娃、剧院经理罗格辛之间的对话;华生和芭蕾舞女演员一起翩翩起舞;福尔摩斯和华生在雨中行走……其中一个场景是怀尔德设计了“上下颠倒的房间”,但是这个场景并没有在《福尔摩斯秘史》的成片里,这似乎也成了一种遗憾。
怀尔德无疑是Peter Gehrig重点拍摄的对象,黑色礼帽、黑边框眼镜似乎是怀尔德的标配,而他的最大习惯就是抽烟,或者是叼着烟斗,或者是一支接一支的卷烟,总之烟不离手,在片场指导时,在和戴蒙德商量剧本时,在面对Peter Gehrig的摄影机时,最后在说完“我做好了充分准备,尽量让自己少犯错误”中鼓掌,《福尔摩斯秘史》中的部分镜头也完成了拍摄。
《比利·怀尔德》电影片头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