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24 行路难:断裂的“奇迹”

时间会流向不同的地方,会上演不同的故事,有时候是看不见的悲剧,就像梦一样降临。早上5时30的一个梦,是噩梦,梦魇般的声音是巨响,从地狱的某一个地方发出来,死亡如此漫不经心,却又如此气势汹汹。不同的人以为仅仅是一个梦,断裂在那座大桥上的,一定是不可遏制的生命终结者。

阳明滩大桥,哈尔滨。如果要还原,可以表述如下:24日5时30左右,哈尔滨机场高速由江南往江北方向,即将进入阳明滩大桥主桥的最后一段,被四辆重载货车压塌,四辆货车冲下桥体,事故造成3人遇难5人受伤。

事故可以还原,但也是对于时间的倒退选择,而生命,一定是不可还原的,3死5伤,又仅仅是一串数字,和以往一样,缺失的是他们的姓名、年龄、性别,以及还未醒来的那个破碎的梦。货车就像某一个被摔坏的玩具,躺在倒塌的桥下。作为一个死亡事故的现场,这一座桥已经完全从背景意义而变为了罪魁祸首。

它曾经被命名为“奇迹”,阳明滩大桥工程于2009年12月5日开工建设,2011年11月6日建成通车,估算总投资18.82亿元。2011年11月6日,哈尔滨阳明滩大桥举行了通车剪彩仪式,黑龙江电视台播出了题为《阳明滩大桥 龙江建桥史上的奇迹》的电视专题,而据黑龙江日报报道,按计划,阳明滩大桥工期为三年。但实际建设时间仅为18个月,在如此短暂时间内完成如此体量的工程建设,在哈尔滨省的桥梁建设史上绝无仅有。绝无仅有是一个褒义词?该报称:

哈市建委组织2000余建设大军,克服松花江滩岛湿地施工环境要求严格、夏季汛期防洪任务重、冬季施工困难多等障碍,经历极寒天气,面对酷暑炙烤,以“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作风,经过18个月的付出和坚持,全面完成大桥建设任务,铸就了“创新求实、科学筹划、严密组织、敢打硬拼”的路桥精神,建成了确保质量的百年大桥。

18.82亿,18个月建设,通车9个多月时间,在这些数字面前,“奇迹”面前就只有一个形容词:可耻的。五加二、白加黑,这些耳熟能详的词已经成为某种精神的激励,某种战胜客观条件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最好诠释,可惜,“白加黑”是一种治疗某种病药,当疾病已入膏肓,还有什么可以拯救?2011年9月23日,阳明滩大桥一根侧梁在吊装过程中因为吊绳发生的倾斜滑落,至6名工人从20米高的桥上坠下受伤,而施工方当时就表示,这只是施工事故,大桥仍将继续24小时昼夜施工。

断裂的“奇迹”

可耻的奇迹在悲剧面前还继续上演,就在今天,当3条生命瞬间阴阳两隔,当五条生命还在遭受痛苦的煎熬的时候,官方还在用可耻的推论来解释这场事故:“此次桥梁坍塌事件与哈尔滨市最近接连发生的路面塌陷事故无任何关系,哈尔滨市近期会对全市所有桥梁和路面进行全面检查,就目前现场的情况看,初步怀疑车辆超载,但具体事故原因还要在专家组调查确定后对外公布。”

坍塌只是因为你超载了,只因为你们四辆车商量好了一样齐齐往上面开,在“创新求实、科学筹划、严密组织、敢打硬拼”的路桥精神面前,事故就是一个破坏者,不可饶恕的罪。不尊重科学,五加二的背后就是功绩注意,就是急功近利,@西山孤城说:哈尔滨是极寒气候,混凝土在这种低温环境,凝固条件要求很高,时间也更长。所以,以前哈尔滨的一幢楼都要建好几年。这么一个快速催肥的工程,出问题是早晚的事。

早晚的事,终于在胜利通车不到一年成为现实,@砖织微博:在中国,能安全过桥的只有米线了……但是更为恐惧的是,在一条被当成典型的通衢大道上行驶,谁会想到会坍塌,会成为牺牲者。安全,有时候变成了一种奢望,而在身边,逼迫着的却是逃避不了的各种死亡威胁。就是在哈尔滨,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好端端地走在人行道上,就会突然之间掉进洞里,从而失去花样的生命;在北京走在大马路上,也有可能会轰然掉进塌陷的大坑里;在杭州游兴正浓行走在河坊街,那块牌坊会从天而降将你活活砸死……@张泉灵说: 行进在路上是个充满风险的活儿,除了常见的交通事故之外,目前还包括掉入地陷坑摔死,被溢出热水烫死,在立交桥下淹死……等真实版本。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行路难,你不知道的危险实在太多,幸福有时候会很简单,就是你能平安地走出去,并且能皮肉完好地回到家。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932]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 1条留言
  • 叶子2012-08-27 11:19:04回复
  • 我现在走路都不敢沿屋檐的,就怕祸从天降。怕屋檐也会掉下来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