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11 “光”的盛宴
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
——《创世记》
故意把句子拉长,故意寻找宗教的引用。“要有光,就有了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还是暗含着某种不可告人的企图?是人类文明的创造?还是虚拟的阴谋?我读着神的话,看见天降临的光,有一种被分割的感觉。
从“暗为夜”开始。零点的标记,一切都在那里酝酿,都在那里创造新的传奇,也很黑但是很闹猛,我点着灯看见星辰暗淡,然后入梦,却仿佛是被抛弃在无人的小岛。短信不断地发来,问候着,告诉你“暗为夜”里的秘密,折价,狂购,前所未有,在这个称为“光棍节”的日子开始的时候,一切天罗地网都在暗夜里布置了。
猫的狂欢,民的狂欢。“11.11购物狂欢节”,是将光棍戏谑而已,数字的象征其实和所谓的幸福、爱情以及野合,都没有关系,只要有叫春的猫,就一定会有那些灯红酒绿、灯火辉煌的“暗夜”:“活动时间:11月11日0时至24时。活动页面商品全场五折,全国包邮(港澳台除外)。所有商品拍下后当天付款方可享受5折优惠。”
![]() |
狂欢的节日,指向一个虚无的终点 |
那夜晚密密麻麻都写满了交易的记录,从零点开始,却没有终点。人和猫醒了,那也仿佛是2008年有关的寓言和戏剧,本来想说的那句话是:“唯有狗叫,我们时时听到。”但是最后却变成了另外的动物,另外的叫声:“都市最兴旺的大楼后探照灯光来回晃动,模仿着虚情假意的浪漫,性着真正的障眼法,他们要我看不清月光,要让我在虚拟的光晕里,循了狗的叫声,落荒而去。”
管它落荒到哪里,拍不到也罢,秒杀成空也罢,总之黑夜里是没有光的,“光为昼”就在天亮的时候,就在叫春的猫远去的时候,和狗一样“落荒而逃”。那光却在那里盛开了,雨后的秋天,一碧如洗的天,是诱惑,是难得的透明,一切都是神性的光,我以为。阴霾一扫而去,连同“暗为夜”的狂欢。光棍总不会在夜晚全部脱光,叫春的猫只是一个淫荡的意象,而现在,天晴了,神清气爽,“要有光”,就有了光。
甚至午睡。暖暖的光洒在走廊上,没有人经过,就是被清洗过的地板,还有对应的天空,也是洗过的清爽。有风,却从来没有吹过来。就在那被天地看见的地方,沉沉睡去,在阳光散落的时候静静享受。这才是光的盛宴,白昼的光,是溢彩的精神,抵挡黑暗和寒冷,当然,还有一只叫春的猫。
“如果一束光将我刺伤,我将死于苍苔。”我吟咏着兰波的诗歌《耐心的节日》,在看不见的节日里,只有光的盛宴能让我感觉到无比强大的神力,而“苍苔”之上,是暗夜里的那些挣扎,苍之于蓝,也就是暗夜之于白昼,“苍穹之下,人类忧郁而丑陋。”那么,连同那些狂欢的人,都注定会在那看不见蔚蓝的地方,“忧郁而丑陋”着。
其实,被抛弃的是我,是我们,宛如落荒而逃。猫已不是神物,天猫也不是灵物,却成为“狮子”,吃羊的狮子:电商已经成长为狮子,将“吃掉”传统商业生态系统。光棍节没有脱光,却早早陷入了狮子的嘴里,那光是虚晃的光,一眨眼就是黑暗的深渊。50亿元的目标已经不是狮子了,不是哪种动物,是魔鬼,吞食着所有叫春的猫和落荒的狗,连同创造天地的神。是的,有人已经完全取代了神,他说要有叫春的猫就会有叫春的猫,他说脱光所有的人都在狂欢中脱去了自己遮蔽的衣服。
一种创造改编着一个虚拟的节日,改编着“光”的走向,从暗夜直到黎明,直到午后,直到黄昏,直到无数个再也见不到那光的日子,“没有神灵,失去了众神!然而人就是帝王”,而我在温暖的阳光下其实是重蹈覆辙,我所见到的世界其实是:“大地正在受孕,并溢出鲜血”:
我痛惜那古老的青春时光
我痛惜那乳汁遍地的时光
我痛惜那伟大的库柏勒的时光
剩下太阳还是剩下肉身,一种狂欢来自于对神的亵渎,对自我的背叛,以及对光的捏造。这“耐心的节日”的背后就是那暗夜,那死于苍苔的诗歌,这一切让人想到1976年1月的那封情书:“像一只笨鸟在月光下疯狂的跳跃,本质上既廉价又毫无意义。”
只不过是“本能现实主义”而已,其实暗夜和白昼,狂欢和午睡,或者叫春的猫和落荒的狗,都和宗教的神谕无关,甚至是和科学意义上的光无关,“星光老早老早就发射出来了。还不明白吗?是往事啦。咱们周围都是往事啊。是不存在的东西,或者仅仅是记忆,或者是猜想,在咱们上方照耀着群山和雪原,咱们无能为力,是躲不开的。”
无能为力,躲不开的,这其实只是“头一日”,狂欢还在继续,叫春的猫还在继续。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2588]
思前: 《鼠疫》:谁来宣判永久的流放?
顾后: BBC迷局和Google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