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1《秋日何时来》:死亡不需要真相

20251111.png

的确可以将这部电影看成是“欧容版”的《坠落的审判》:死亡发生了,而且也是一次“坠楼”导致的死亡,当欧容故意隐去了“死亡”发生的过程,就是把它放在了法律和道德的模糊边界,而这种模糊性所带来的便是真相的缺失,而欧容对于“坠楼的审判”所提出的问题恰恰就在于:我们真的需要真相吗?

死亡发生,死亡的真相必定是客观存在的,当欧容在电影中极其强烈地表达出真相不再是一种“必需”,他其实涂抹了真相的客观性,而客观性的缺失将这个故事带向了人为性的救赎意义。缺失的部分没有画面,没有叙事,死亡只有结果所呈现的“事实”:文森特去了巴黎,进入了瓦莱丽公寓的大门,按响了瓦莱丽家的门铃,瓦莱丽开门,对于文森特的突然造访很是意外,当文森特坐下说起找她的目的就是让她不要那样对待自己的母亲米歇尔,而瓦莱丽对米歇尔心存芥蒂,甚至永远无法放下她的那些“破事”,“她害了我……”瓦莱丽面对文森特的发问,这样回答,在对话就这样处在冷场的情况下,瓦莱丽起身说要抽支烟,然后开了门去阳台,走上了阳台通向上面的台阶。画面就在这里戛然而止,之后的镜头转向了正在家里干活的米歇尔,她接到女婿洛朗的电话,才知道女儿瓦莱丽坠楼身亡了,听到这个消息的她当然一时无法接受,甚至差点在干活时晕倒。

瓦莱丽在文森特来访后去了阳台,情绪激动的她就这样在走向阳台的楼梯后“消失”,这种消失在欧容的叙事中就变成了死亡,那么,瓦莱丽到底是怎样坠楼的?关于死亡的真相有三种可能:文森特将她从楼上推了下去;和文森特发生了争吵,瓦莱丽在冲突中坠楼;瓦莱丽就是去拿烟的时候失足坠楼。由于欧容将死亡发生过程的图像缺省了,所以这三种可能都存在,但是如果前后来分析的话,真相可能只有一种。如果瓦莱丽是自己拿烟时失足坠落,符合屋子里没有打斗痕迹、现场没有瓦莱丽之外相关指纹的情况,但是瓦莱丽自己失足的话,文森特就完全是无辜的,那么整部电影也没有必要将这个死亡的真相隐去,也没有让文森特的母亲玛丽、米歇尔和瓦莱丽的儿子卢卡斯集体说出“善意的谎言”的必要。第二种可能是瓦莱丽和文森特发生了争吵,并有了肢体的接触,最后瓦莱丽失足坠落,那么在这个意义上,文森特就可能是过失杀人,他本意是让瓦莱丽不要以恶毒的话语对待米歇尔,让他们重建母女关系,结果造成了过失杀人,所以才会在回家之后,首先告诉母亲自己去了瓦莱丽家里,“我没有推她”,他就是如真相本身一样将其说成是意外。

导演: 弗朗索瓦·欧容
编剧: 弗朗索瓦·欧容 / 菲利普·皮亚佐
主演: 海伦·文森特 / 若西安·巴拉斯科 / 露德温·塞尼耶 / 皮埃尔·洛廷 / 索菲·吉耶曼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语言: 法语
上映日期: 2024-10-02
片长: 102分钟
又名: When Fall Is Coming / 秋光变奏曲(台) / 谁知菇毒心(港)

如果只是意外,文森特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手机放在家里,以致警方无法从手机上得到定位;他又为什么在告诉母亲“真相”之后说了一句,“我不想再回到监狱了。”文森特刚从茹拉威尔拘留所出来,刚刚恢复了自由,所以他不想因此再入监狱,但是如果是意外,再入监狱的可能性也很小,这一点文森特应该很清楚,而且欧容对于“监狱”有着叙事上量刑的标准,文森特之后去接卢卡斯放学,因为学校里的同学说米歇尔曾经是妓女,所以卢卡斯被人欺负,文森特走过去找到了欺负卢卡斯的同学,之后卢卡斯问他对他们说了什么,文森特说,我告诉他们我进过监狱,这句话就成为了对那些学生的震慑,卢卡斯回家之后问米歇尔文森特为什么会进监狱,“他杀人了吗?”这句话就表明了进监狱的量刑标准,也是对于母亲瓦莱丽之死的一种暗示,也就是说,文森特知道只有谋杀了人才会让自己重回监狱,所以他在母亲面前说出了那句话,而玛丽最后也选择为他保密。

如果瓦莱丽不是自己失足,也不是文森特过失造成死亡,那么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文森特杀死了瓦莱丽,当然现场没有打斗、没有瓦莱丽之外的指纹,这些作为完美谋杀的组成部分,文森特当然会做得滴水不漏,这也解释了他为何不把手机带在身上,回来后对玛丽说不想再进监狱的说法,欧容似乎也为这个可能留下了更多的理由。但是,文森特作为一个局外人怎么可能去杀死一个和自己没有关系的女人?如果他的确是凶手,那么他是完全为了米歇尔,因为米歇尔在和玛丽聊天时说到了自己和瓦莱丽的紧张关系,瓦莱丽念念不忘自己以前做过妓女的黑历史,这不仅害了瓦莱丽,让自己抬不起头,而且在瓦莱丽看来,米歇尔还要变本加厉害死自己,带着卢卡斯想来度假的那天,米歇尔采集了魔菇,瓦莱丽吃了魔菇发生厄兰中毒反应,这就加重了对母亲的猜忌,在她看来,母亲就是要置自己于死地。所以米歇尔在抱怨瓦莱丽时,说了一句:“对她来说,我只是一颗摇钱树。”他们的谈话被文森特听到,所以他去了巴黎找到了瓦莱丽,在和瓦莱丽对话无效的情况下,杀死了瓦莱丽。

他故意把手机放在家里,他故意在进入门禁时戴着帽子——这是和卢卡斯擦身而过的一瞬,他制造了瓦莱丽失足坠楼的现场……这一种可能其实存在着太多的不可能,文森特为米歇尔出气,根本犯不着去杀人,毕竟这是母女之间的矛盾,一个人不可能丧失理智到这种程度;如果是因为米歇尔给他钱帮他开了酒吧,文森特对米歇尔有感激之情,他也不会拿自己的自由去卖命;而且,即使公寓的监控没有识别出文森特,那么在火车站、途经的街道上不同的监控难道就不能获得文森特的信息?如果这样一个谋杀案仅仅因为监控原因而成了悬案,那么谋杀也太容易了。所以,一方面欧容缺省了真相,另一方面欧容又给这个缺省的过程一种可能性的补充,也正是在这种缺省与补充之间,法律和道德也构建了属于它们的模糊地带,欧容正是在这个模糊地带阐述他一贯的主题:宽容和宽恕。

《秋日何时来》电影海报

“这个人若是先知,必定知道这个摸她的人是谁,是怎样的女人:一个罪妇……”电影开始教堂的牧师布道时这段《路加福音》的经文就是在阐述宽恕的意义,米歇尔曾经是一个妓女,文森特进过监狱,他们都是有罪之人,但是他们有罪更需要得到宽恕,米歇尔之所以沦为妓女是为了给瓦莱丽更好的生活,让她接受更好的教育,虽然背负着罪恶,但是她为女儿付出了爱,瓦莱丽应该对米歇尔宽容,但是她无视这种爱,反而选择了对母亲恶语相向,所以她是一种“该死”的存在;文森特犯过错,但是他懂得知恩图报,他给米歇尔干活,他接送卢卡斯,他和卢卡斯成为了朋友,即使他真的杀了人,也是为了米歇尔,甚至为了她除掉了心头之患,让她不再误解和痛苦中生活。所以欧容已经给出了道德评判,瓦莱丽处在“该死”的位置,而文森特和米歇尔这两个曾经的罪人去需要被宽恕,于是在这种简单逻辑下,真相在缺省中不再重要,每个人也不再需要:玛丽在听到文森特去了巴黎之后选择了沉默,在她死之前才告诉米歇尔;米歇尔同样选择了忽略,她反而感谢文森特帮了自己大忙,在警官调查中,她为文森特一直在自己这里干活的伪证;卢卡斯也作了伪证,那张监控照无法识别文森特,卢卡斯却完全以否定的方式回答不是他——玛丽、米歇尔和卢卡斯共同选择了善意的谎言,他们以这样的方式完成了宽恕,也以“共谋”的方式不再需要真相。

当最后米歇尔安详躺在森林里死去,也是对这种宽恕的阐释,许多年过去了,真相不再回来,死去的瓦莱丽也选择了宽容,米歇尔就是看到了在树林中的瓦莱丽,然后和她来了手,母女之间的隔阂、生与死的罪恶,都在这一刻消融,所以米歇尔才会从容结束这一生。死亡变得温馨,甚至变得浪漫,这是亲情的回归,这是母爱的在场,在欧容看来,不需要法律的审判,不需要真相的还原,缺省是叙事的一种策略,更是在道德、伦理、信仰意义上的需要。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3118]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