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26 柔软的碎片
手轻轻划过屏幕,仿佛是水的声音,然后是荡漾开来的波纹,只是这波纹不会蔓延到很远的地方,有边际的工具里,它会被触碰,会被终止,然后就像打开一扇门一样,进入另一个界面。四周是坚硬的,四方的,水也只是一种虚设的场景而已,像是生活的一个比喻,荡漾开的总是越走越远,而最后也总会在坚硬的边际里消失。
水不仅虚设,而且只是工具论里的在一种功能,就像那本带锁的日记本,边缘处突出的“齿”上下咬住,便为密码。那是另一道门,坚硬的门,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门,世界被关闭,没有水的声音,没有波纹,只有空白的纸,和一个封闭的心灵。
水或者锁,柔软或者坚硬,都处在和另一个世界的关系中,只是我们总是忽略那扇门背后的那些东西,它们在那里开放在那里私语,或者都在手指的触动和钥匙的开启中,抵达碎片的中心。它们并不是密不可分的,只是看上去像是一个整体,而一旦被触及到深处,那些边际会渐渐明朗,那些柔软的东西会变得坚硬,而那些坚硬的东西最后会成为最后的碎片。
拾掇不起来。开启、中断、继续,而最终却是没有想象中的终结,它在某一个节点上断裂,像人的一次不愿提及的经历,被藏在看不到的地方,而越来越多的秘密带来越来越多的断裂,水波也是断裂的,钥匙也是断裂的,甚至那些边界,那些空白的纸,都是成为断裂的碎片,再无聚合在一起的可能。
说到的是文本,那么完整的一个整体,像是人生的比喻,可是当被看见的时候,一定不是完整的线索,而是悬疑在任何一个可能中。“文本是整体的,但是我们和我们的阅读意识已经来到了碎片和未完成的中心。”有中心,但这是消除意义的中心,未完成的中心,你不停地刷屏,不停地用手制造水波的声音,不停地看时间,不停地寻找钥匙打开那把锁,但是,最后你并不能将这些碎片当成是整个事件的叙述性文本,它们在不同的页码里,你可以找到最后一页,可以从书签夹着的中间页看起,甚至你也可以一起翻动书页,像用手制造波纹一样,让每一张纸都荡漾开来,但是,最后,你合上书的时候,才发现书上一个字也没有。
空白的柔软,柔软的碎片,最后是一道人人都可能加上去的锁,设置密码,关上,属于每个人自己的心灵,好像藏着最多的秘密,不告诉别人。而其实,不告诉别人,也不会告诉自己,像封尘的时间里,过去就是消失的记忆,不再去打开,只是在远处静静地看,静静地设想曾经发生过的故事,连手指也不会再去触碰了,水波不兴,里面只有一条条划定的横线,没有文字,没有中心。
“他这个人变成了一堆碎片、一幅各个拼块之间毫无联系的游戏拼图。”毫无联系在臆想中却变成了一个个文本,像小说一样神秘,像诗歌一样深奥,游戏的意义就是把整体打乱,像碎片一样设置一个个没有用处的情节和提示,让你误入歧途,让你听到水波而仿佛看到了那一片的纯净,让你抚摸铁锁而想象一个迷人的古老城堡。这是生活中被制造的符码,所有的源起、中断、阻截,都最后成了“杰作”。
游戏里必定是有取胜的一方,那头怪物仿佛正追着你,要把你撕碎,要让你重新开始一个归零的起点,“如果决定和怪物斗争,你就必须保证斗争的过程中你自己不变成一个怪物。”可是最后还是一只手指,轻轻划过屏幕,水声覆盖了怪物的吼叫,你看到自己赢了,那柔软的碎片赢了。
而其实,水并不真的存在,那盛药的杯子早就倾倒了,黑色的药流了一地,再无荡漾开来的可能。
你会感到
一捧果实在深红的酒浆里沉落
双手交叠在膝上
好像铁在水里静静地生锈
——骆一禾《沉思》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479]
思前: 你若安好,便是无为
顾后: 《漫画道家思想》:闻大道如见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