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07 我们仨,去往第九王国

数字有关的标题,数字有关的理想,数字有关的王国,在文本次第打开的时候,其实是慢慢走进了和杂乱的现实无关的世界。这是一种转变,这是一种覆盖,这是一种超越。而站在走廊上喊我名字的快递员似乎正迷失于某个陌生的房间,包裹里的“物品”写着一些不能安全抵达的诡异路径,他说,以后不送了,他说,车上东西不见了,他说,再见。

那么直接,那么混乱,甚至无法还原他所经历的那个故事,仅仅一天半,文本便从陌生的仓库里抵达了手里,可是没有预兆地告诉我遇到了一些波折,我甚至来不及询问是否和文本有关,他便已经从楼道里消失了。他去了哪里?没有答案,在我之外的陌生仅仅变成了虚无的想象,而那些书,那些被胶带严实包裹的文本,已经挣扎着从四方的盒子里出来了。

打开,是“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是“要是我们大家失散后,有一天又重聚一起,乘坐上披着节日盛装的四轮单架轻便车,前往第九王国,参加第九代国王的婚礼——听着吧,上帝,我的请求!”也是失散,也是重聚,也是关于理想和共同追求的目标,都在一个又一个的叫做“家园”的地方,于是有寓言,有生活,有想念,有复生,最后都在那些干净的地方,看见了上帝,看见了醒着的自己。

我们仨  杨绛 著 三联书店 23.00元亚马逊15.20元
她说,我们俩都老了,她说,我们仨失散了,她说,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从两个人老了,到三个人失散再到一个人的思念,是时间的无情,却也是亲情的无限。那时,杨先生做了了一个梦,她和钱锺书去散步,却不知怎么走失了,她在荒郊野地里找他,醒来发现钱锺书睡在身边,转侧至半夜等他醒来,于是告诉他并责怪他在梦中一声不响撇下她自顾自走了,而钱锺书安慰他,那是老人的梦,他也常做。如今,梦真的成了梦,在身边的或许也还有那个叫做“我们仨”的家。1998年,钱锺书逝世,而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的1997年先他们而去,2002年,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如今,12年过去了,又是一个轮回,但是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似乎还在她的心里。

去往第九王国  彼得·汉德克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亚马逊36.10元
温弗里德·格奥尔格·塞巴尔德评价说:“在《去往第九王国》中,汉德克让透过顶棚或帐篷的光在词语间闪闪发亮,以令人惊奇的谨慎和精度出现。因此他成功地将文本转变成不毛之地的避难所——即便在文化领域,这种不毛之地也在逐日扩张。”现实是五毛之地,而那个避难所便是在词语,20岁的奥地利青年菲利普·柯巴尔放弃和同学一起去希腊的毕业旅行,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前往斯洛文尼亚寻找他失踪二十多年的哥哥。而它寻找的工具和武器便是哥哥留下的农学院笔记本和斯洛文尼亚语-德语词典,它们是词语的世界,是反向于现实的理想和精神,语言具有叙述、转换现实的那种魔力,而那个第九王国也便是逝去的精神故乡,是隐秘的自我世界。第一句:“尽管如此,我再也没有称心如意地回过家。”

宋史演义  蔡东藩 著 中国画报出版社
蔡东藩先生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从秦汉写到民国,全书共一千余回,五百多万字,写了近二千二百年的历史;主本信史,旁征野史,取材审慎,观点平实,内容丰富,叙述有法,用语雅洁,自评 自注,理趣兼备,洵为通俗史著的经典。在史料的选择和运用上,蔡东藩以“正史”为主,兼采稗史、轶闻,他自称所编历史演义,“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逸闻为纬,不尚虚诬”,对稗史、逸闻等史料的使用极为谨慎,往往要“几经考证”。此次出版,是以会文堂1935年铅印本为底本,编辑的主要原则是保留该版本的原汁原味。除了将繁体竖排改为简体横排,仅对个别的错字、标点等做了调整和修改。原书的一大特色,蔡东藩自己批注的注释、夹批和后批,全部按原文保留。《宋史演义》共一百回,以章回体结构,叙述了宋代的兴亡。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972]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