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2 词语是个伪隐喻

他指出,词语对人经验真实生活并非必要之物。
——唐·德里罗《欧米伽点》

隐喻是一张放在口袋里只有自己读过的纸页,隐喻是用现实生活之外的术语阐述的图像,隐喻是出发到达以及必须回来的那条路,隐喻甚至是被钉子扎破而必须修理完好的左后轮胎。可是当隐喻隐藏在故事不一定发生的情境里的时候,它只是一个个被割裂开来的词语,单独而不成体系,就像随口说过又忘记的符号,消解了大事件带来的唐突和恐慌。

是的,那个左后轮胎怎么会被钉子扎破?而且为什么在急于行驶到高速公路之前发生?一切本来在计划之中的行动,是从这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这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这一种生活到另一种生活。没有预料到变故的发生,它却成为了现实。轮胎瘪了下去,充气的时候他说,轮胎肯定破了。果然,是一枚长长的钉子,在冬日的阳光下泛出白色的金属光泽。扎进轮胎,狠狠地扎进轮胎,用钳子拔出,涂上粉笔做记号,然后开始补胎。我说多少时间,他说很快。“很快”在时间意义上,就是没有发生故事那个时间,在整个计划中,仿佛可以完全忽略。大约是半个小时,轮胎补好了,“在这里,时间是盲目的。”我也当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付了35元修理费。

但是在安装轮胎复位的时候,他说,轮胎是不是很久没换了,旁边都有些开裂了。俯下身去,看见轮胎的边缘果然有了细小的裂缝,但是既然是后轮,大约也没有必须更换的必要。这不是新的轮胎,但是已经想不起来曾经什么时候更换过,或者从买来车子的那一天起就从来没有更新过。这一定是一个和时间有关的问题,若干年前是一片空白,想不起来的记录,但是若干年后呢,是不是也预计不到何时必须进行更换?若干年前和若干年后,在此时的状态下,都是时间的盲目段落,但是若干年前是回忆的缺失,它一定发生了,只是再记不起来,而若干年后,却并非可以在遗忘的情况下,因为如果一旦发生变故,就可能是一场危险。

未来是危险的,这可能会令人不安,可是一切的原因却在曾经,或者在现在。如果已经换过了轮胎,至少可以做些防范,按照保养里程完全可以计算出更换的时间,而现在呢,也是消除隐患的时间点,比如将“很快”的时间再拉长一点,把有裂纹的轮胎更换掉,那么危险的未来就可能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以前或者现在,是未来的原因,这是时间的因果链条,这是被发现的客观规律。可是,这是计划之外的时间,这是料想之外的行为,甚至,它变成了一种隐喻,消除盲目带来的隐患才能更安全更健康。

“什么东西。突发。不是人类心智和灵魂的突变升华,就是这世界发生某种痉挛。”所以,想要不发生突发的情况,只要没有遇到世界的痉挛,隐喻就完全没有了意义,那种种的突变其实就包含在时间的内部,也隐藏在身体的内部,当有一天以图像的方式显现出来的时候,或许就是一个无法安全返回的现实。这星期五的计划其实只是简单的出发和到达,以及最后的回归,和以往的行程一样,经过高速,经过隧道,经过街路,最后走进充满着药水味道的病房。

而在病房的对话中,一切却都是简单的,关于伤口的情况,关于不适症状,关于护工的辞退,以及关于流质的饮食。简单的词语构成了一个下午的主题,而这些词语只是词语本身,没有零度形式,重叠形式,加缀形式,也没有其他的脚注,“在这一语域中,这几个词语其实自成一体,完全不需要在后面加上某个解释性主语从句。”实际上,词语真的变成了生活“并非必要之物”,它在真实之外,也在现实之外,只有那张藏在口袋里的纸页才揭示了事情的本质,但是它在不被说及的范围里,即使被询问,也只是用简单的词语带过去。

这种有意的忽略和转移,有时候就是一种谎言,“我们试图一夜之间创造新的现实,细心编造出整套词语,像广告口号那样的词语,容易记,容易上口。这些词语最终将造成图像,然后具有三维。”只有口袋里面的那些词语才抵达本质,才具有隐喻的意义,而在编造出的现实面前,它们不做声,它们不形成三维,甚至它们禁止开口。

就像简单修补漏洞的轮胎,是暂时的解决之道,也是对于隐喻世界的故意忽略。可是未来呢?还用那些编造出的整套词语构筑一个现实?在身体的文本里,时间却永远不是盲目的,在抵达然后离开之后,是不是必须要有一个正视所有问题的机会?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811]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