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19 棋道

对于小五围棋三盘皆墨的战绩,学校给出的反应是一张“守规则”奖的象征性安慰,而我的反应是原来围棋的确不是这样玩玩的,当然,对与小五本人来说,他用泪眼结束了上午的表演比赛。

赛前说要拿块金牌回来,当然是信心的表现,我们给他的要求也只是要认真下,仔细下,不要只凭进攻不讲防守,不要把结果看得比下棋过程重要。虽然如此的激励和开导,但是小五还是输了,还是遭受了一定的打击,当最后一盘棋输了失去了最后拿回铜牌的可能时,我看到他的眼睛红红的,眼泪夺眶而出,一个人站在出口的位置上,很委屈地望着我。我拍拍肩膀,安慰他不要哭。

最后拿到了安慰的奖状,他才拭去了泪水,和我回家的路上,他说,第三局差点就赢了对方,按照要求,先吃掉对方10颗子才算赢,但是很遗憾,他吃了9颗,而让对方达到了要求。对于这样一次失之交臂的失败,小五显然有些不服气,但其实,他的泪水基本上来源于这样的遗憾,我起初以为是三盘皆墨的失败给他造成了影响,其实不然,是的,如果最后能吃掉对方10颗,他也会破涕而笑的。所以就连一张安慰的奖状,在他看来也是一种荣誉,希望我们能把他贴上墙。

对于此次表演,我们基本上没有给予很大的期望,从小五学围棋开始,我们就一直是个旁观者,不知道他围棋的学习情况,而在家里,我们基本上也是棋盲,没有指导和训练,围棋与他来说可能是一种兴趣,但是对于我们来说,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学习,学习成绩如何在我们的期望之外。

这或许也有点不负责任,而在这样的成绩面前,我真的不知道如何让他正确看待失败。或许应该不断地安慰他,围棋学习本身就是锻炼自己的思维,赢输并不要看得太重,下次努力就行;或许从激励教育来说,我应该告诉他,为什么你学了一年多了,却还是连续三盘都输给了别人,你知不知道自己最大的弱点是什么,如果不认真对待,可能以后会有更多的失败。

似乎两者都容易把人推向一个极端,前面会过度放任,后面则可能挫折打击,所以在两难境地,我只是简短和他进行了交流,回避的态度充分证明我的无奈和无知。

小五越来越大,我倒觉得对他的兴趣判断越来越糊涂,也对自己的教育方法越来越失望,从一开始的熟知中国各省份地图,到后来的得心应手的数字练习;从原来的爱学写文字到后来的诵读唐诗,每一个兴趣爱好都是他自己的选择,但是尽管如此,随着慢慢长大,曾经我们以为自豪的东西都被荒废了,这本身就带着大人的价值期望,对于小五来说,则是自然天成,逐步养成。这倒是反映了我们的引导能力,在重复购置碟片、重复观看动画片的举动中,我至少觉得教育不应该是这样随意的,大人的合理引导在慢慢缺失,所以很正常的一个现象是:我们已经不知道小五在未来的日子会不会给我们带来惊喜。

他可能会把任何东西都当成玩,当成游戏,所以会有惊喜,会带来大人意想不到聪颖,而一旦失去兴趣,则会变成任务,没有任何效率。教育的复杂性在于,大人的引导和干预到底该不该出现,应该在什么场合出现,是不是成长都应该有一个价值判断?

围棋表演比赛的失败不像是暴露了他的弱点,反倒是给我们上了一课。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271]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 1条留言
  • 点点点2009-12-21 09:24:39回复
  • 教育的成败有点乌托邦,当广义的教育涵盖了很多陈年积垢后,大同社会的价值观就成为一种主流.
    兄台,随遇而安吧.该玩什么就让他去玩点什么,童年不需要太多的条框.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