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4《红字》:明天是另一天

20210224.png

“明天是另一天”,前一句是:“我的父亲死了……”年幼的波尔坐在小船上,轻轻地吟唱,对于她来说,不管是“父亲”死了,还是“明天”是另一天,都代表着某种天真,这种天真更是未知:未知于自己的出生,那一个把她带到世间的肉身之父,她不知道;她甚至不知道欺负她的孩子和谩骂她的大人口中所说的“赫斯特”就是自己身边的母亲;她也未知于自己的未来,和母亲一起乘坐从利物浦来的小船,和母亲走向“欧洲会有新的生活”的未来,她根本不知道母亲重回欧洲的意义,不知道另一天的明天是不是意味着快乐和幸福——在过去和未来都呈现着未知的状态中,“父亲死了”仅仅意味着告别,“明天是另一天”则代表着出发。

抽离了具有的背景,抽离了上一代的情与爱、罪与罚,文德斯的《红字》在某种意义上也抽离了霍桑原著中带有的对于自由的争取,甚至重新回到一种宿命状态:当最后的小船在大海中漂泊,当曾经的欧洲在遥远中存在,赫斯特·普林带着年幼的波尔离开马萨诸塞湾,其实根本逃离殖民的命运,无法改变弱势的地位,也无法去除身上永远带着的红色“A”字,甚至就像波尔一样,她的离开只不过是在实践着最基本的动作,在离开了曾经的丈夫,离开了牧师情人的旅程中,那个压在她命运中的“父亲”一直没有消失,它甚至成为另一种背负的罪,开启了离开之后新的生活。

因为在她离开之前,她对和她有关的男人做出了几乎相同的动作:牧师笛麦斯达尔在教堂里承认了自己的罪,也承认了有罪的自己无法赎罪,他撕开了衣服,胸前露出了一个刻在肉身上的大大“A”子,“我是普林的情人,我是波尔的父亲。”然后倒地。当笛麦斯达尔在众人面前揭露了真相,并且在教堂这一神圣之地仆倒,无疑代表着他对于堕落的自我讨伐,就像他在教堂上说的那样:“让我们以上帝的名义抵御撒旦的诱惑,上帝让我们信仰他,如果我们不能抵御撒旦,沙漠将吞噬我们,山顶城市,将成为上帝责备的城市,我们的孩子和他们的后代将被诅咒——我没有抵御撒旦,我无法赎罪……”在无法赎罪的情况下,他就已经把自己推向了地狱。但是这是一种身份意义的自我讨伐,因为他是牧师,因为他在传道,因为他代表着上帝的信仰,但是在他撕开衣服露出那个红字的时候,他也不再是牧师,而变成了男人,变成了赫斯特的情人,变成了波尔的生父,在回归到凡人的爱恨世界里的时候,被抬出去的他说了一句:“现在我可以上船了。”但是在他昏迷醒来之后,一双大手扼住了他的喉咙,并最终失去了生命,是新总督杀死了这个准备上船的人,这是清教徒以上帝之名对罪恶之人的扼杀,这是殖民统治者对私欲之爱的扼杀。

而这一种死发生,对于赫斯特来说,却是一种放弃,在笛麦斯达尔走向教堂以上帝之名惩罚自己的时候,赫斯特却离开了现场,带着孩子匆忙去海边准备乘坐去往欧洲的船只,身上带着A字的她似乎以决绝的方式离开了笛麦斯达尔,离开了这个给她带来爱情也带来罪恶的地方,似乎笛麦斯达尔揭露的真相和她无关,所以当笛麦斯达尔说出“我可以上船了”的时候,她没有听见,当新总督扼杀了他的时候,她没有看见,在去除了自己的罪恶背景开始向欧洲回归的过程中,她逃离了整个故事;同样,她也没有跟随丈夫罗杰,她只是带着波尔永远离开了这片被殖民的土地,而看着他们离开的罗杰脱下了身上的衣服,换上了新的衣服,像是完成了此次的复仇。

导演: 维姆·文德斯
编剧: Tankred Dorst / Ursula Ehler / Bernardo Fernández / 纳撒尼尔·霍桑 / 维姆·文德斯
主演: 森塔·贝格尔 / 汉斯·克里斯蒂安·布勒希 / 洛乌·卡斯特尔 / Yelena Samarina / Yella Rottländer
类型: 剧情 / 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 西德 / 西班牙
语言: 德语
上映日期: 1973-03-13
片长:90 分钟

赫斯特如此决绝地离开给她带来痛苦的丈夫,离开了曾给了她爱又被权力杀死的情人,其实就是抽离了她对于自由、对于爱情的那份渴望,抽离了身为一个女人的抗争,在这样的设置中,文德斯其实就是把《红字》拍成了关于“谁是情人”的悬疑片,披着这一寻找真相的外衣,整个故事就成为了他所说的“不是想要的故事片”,满溢着一种失望之情。电影一开始就是从罗杰和印第安随从来到了马萨诸塞湾的英属殖民地萨勒姆,他是以医生的身份来到这里,但其实他在寻找妻子赫斯特通奸的那个男人,并实施报复——所以电影从一开始就提出了疑问:谁是普林的情人?谁是孩子的父亲?

罗杰来到这里就遇到了对赫斯特的庭审,这是“最卑鄙的一天”,镇上的人不断喊着“妓女”,而走上审判台接受审判的就是身上戴着红字的赫斯特,和以往每次的审判一样,面对代表性英格兰教会的牧师和总督,赫斯特拒绝回答,他们的说法是:“把一个父亲交给孩子。”但是赫斯特却对他们说:“我的孩子在天堂寻找父亲。”在讲出这句话的时候,在一旁的笛麦斯达尔突然倒地——其实这个疑问已经有了最初的答案。在之后的过程中,无论是牧师还是总督,都希望解开这个谜,威尔逊牧师曾经问过波尔:“谁创造了你?”波尔没有回到只是看看在旁边的母亲;当罗杰和笛麦斯达尔在场的时候,波尔曾说过:“是圣母生了我。”这个回答是一种反讽,因为作为母亲的赫斯特身上被刻着象征堕落的红字,在波尔那里却变成了“圣母”……

《红字》电影海报

没有人知道谁是那个通奸者,当这个“父亲”成为隐匿的存在,在赫斯特那里就只剩下了一种符号式的压抑,在这个被文德斯抽离了爱和自由的渴望的故事里,赫斯特被刻上堕落的标志,却并没有显示出过多的痛苦,无论是她和波尔住在偏僻的地方,还是波尔被孩子们欺负和谩骂,都没有构成多大的伤害。在这个只为寻找“父亲是谁”的答案的故事里,罗杰无疑变成了一个侦探,他自称是医生,除了给总督看病之外,也无限接近笛麦斯达尔,为了获得足够的证据,他采用不同的方法想要获得答案,而实际上,他作为赫斯特丈夫的身份也是隐匿的,至少在不知情的众人面前——丈夫和情人的身份都处在隐匿状态中,而且身为丈夫的男人想要揭露情人的秘密,在这个意义上,文德斯赋予了他们一种殖民地的身份意义:罗杰无疑是一个殖民地的开拓者,在开拓过程中自然遭遇了不测,船只倾覆便是这种失败的象征,但是他还是东山再起,而且在和印第安人一起生活中熟悉了他们的文化,这便是一种融入,而这种融入只不过是殖民者实施更大计划的开始,他们来到这里就是为了实施一种报复;笛麦斯达尔身为牧师,却有着对于爱和自由的渴望,这是新兴的阶层代表,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在压抑的殖民地里,这种爱和自由永远无法得到,甚至最后会成为牺牲品。

殖民地的身份意义,也让两个男人的命运有了不同的走向:罗杰只为寻找通奸罪,在复仇中想要重新获得自己的地位;而笛麦斯达尔则身处在两种身份的断裂中,他的一个身份是牧师,是恪守清规的代表,而另一个身份则是有着爱的渴望的男人,所以在这两种身份的断裂状态中,笛麦斯达尔是真正的痛苦者,在庭审时他听到赫斯特说“孩子在天堂寻找父亲”而昏倒;在罗杰为他治疗需要脱衣服时,他拒绝了;当总督去世笛麦斯达尔守在一旁入睡,罗杰偷偷揭开了他的衣服,终于看见了刻在他胸口的A字,揭开了真相;而在笛麦斯达尔知道赫斯特和波尔要离开这里,他和赫斯特最后告别时说:“我要躺在这里,直到死。”从而拒绝和赫斯特离开这里;最后在教堂上以牧师的身份布道,而布道之后又回到了作为男人甚至通奸者的身份里,但是在别人看来是通奸者在他自己那里则是“赫斯特的情妇和波尔的生父”——在人之意义上他完成了对自己的命名,而这才是真正的自由。

真相被揭开,身份被公开,爱和自由也走向了尽头,“红字”这个大写的A成为了两种维度的符号:在赫斯特的衣服上,它是耻辱的符号,但是向外呈现中只是一个标记,是波尔口中的“America”,被开发和殖民的美洲;在笛麦斯达尔的身体上,它是刻入肉身和精神世界的爱的标记,是被衣服遮住而表现人性的符号——不同的红字,不同的符号,绘制了不同的命运路线:怀着爱的男人死去,“我的父亲死了”,遭受了审判的女人逃离,“明天是另一天”,只留下年幼的波尔,穿着红天鹅绒裙衫的波尔,不知道殖民历史也未知于欧洲未来的波尔。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3318]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