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1《搭错线》:如何取回寄出的信
“搭错线”英文名是“All Mixed Up”,所有东西被混杂在一起,就有了乌龙,就有了错误,就有了啼笑皆非的故事。何梦华还是极大地拓展了日常生活中的可能区域,以一种夸张的手法呈现了歪打正着的戏谑人生,甚至在机缘巧合中揭露了一个被隐藏的犯罪团伙。
夸张在于和“正常”场景的极大反差,比如黄维仁妻子对他的管控完全是严管型的,她不让他外面吃饭,每天带的都是自己亲手制作的,每天身上带的除了车钱没有任何零花钱,每天还要称体重,量体温,所以在这种严苛之中,黄维仁只能从天雄偷偷带来的东西中偷一点腥;在公司里,谷经理到来之前每个人肆无忌惮地打牌、吃东西、聊天,当经理一进门所有人在顷刻之间都变成了工作状态,打自己的声音此起彼伏,所以黄维仁为了能吃到一晚牛肉面,不惜对抗谷经理,没想到正是这种光明正大对着干的行为,谷经理竟然慧眼识珠,要提拔他成为美国地区的经理,薪水一下子提高了五倍;但其实谷经理是走私集团的成员,而在以老大为首的走私集团里,“军事”总是对形势做出错误判断,极为普通的黄维仁和妻子被他说成是另一个黑帮集团成员,而手下的“机关枪”和“手榴弹”是高手,但是在黄维仁家里,却遭到了黄维仁妻子这样一个弱女子的抗击,两人落败而归;更精彩的还在于在老大的巢穴里,电视里播放的警匪片音效,竟然让犯罪集团都举手投降,当天雄带领警察赶到,他们便轻而易举将犯罪集团一网打尽。
“All Mixed Up”,当所有一切被混杂在一起,当阴差阳错制造了“搭错线”的故事,其实这里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电影中最关键的一条线索:黄伟雄为了出一口气,写了一封信骂谷经理,但是当信被寄出去,谷经理却要提拔他,所以对于黄维仁来说,最重要的事就是取回那封已经被寄出的信,所以这里的一个难题是:如何取回那封被寄出的信?一封信当然是私信,它从写信人手里寄出,目标就是收信人,写信人和收信人之间构筑了一个绝对的闭环,它收到法律的保护,也就是说,当你要拿回已经受到法律保护的信,就意味着变成了一件违法的事——尽管信的确是你写的,是你寄出的,但是当信被投进邮筒,它实际上已经变成了收信人受法律保护的权利,如何取回就成了一个基本上无法解决的难题。
导演: 何梦华 |
黄维仁和妻子就遇到了这个无解的问题,当信被投进邮筒,他们想到的第一个方案就是从邮筒里勾出这封信,但是这个纯粹属于操作层面的行为也是困难重重,最后被警察看见,被带进了警察局;第二个方案就是在邮车拿走信之前截去,但是他们迟到了一步;第三个方案就是在邮局分拣的时候拿到信,当然这也是违法的行为,所以他们想要贿赂邮局工作人员,不想被贿赂者竟然是邮局的领导,于是他们二进宫;第四个方案则是在信件被投送到谷经理邮箱又要在古经经理未拆信之前拿到,黄维仁的妻子爬进了谷经理的家里,然后趁谷经理不注意拿走了信,虽然达到了目的,但是这封信已经在法律意义上属于谷经理,他们也依然违法了。
当一封信被寄出,即使有种种可能被取回,取回意味着寄信的行为被取消,但是它明显触犯了收信人的利益,更触犯了法律,所以寄出的信在法律意义上是无法取回的,除非要提供各种证据证明你就是写信人,而这个过程在技术上可实现,在现实层面也是困难重重,尤其是当你的那封信没有寄信人的信息,在只有收信人的情况下,这个技术上的可能也变成了不可能。所以这个“搭错线”的故事其实是用喜剧的形式在阐述通信权力的问题,而当这个权力最后形成了一种不容侵犯的单边性特征,它也永远只能在“错误”的轨道上运行。而除了通信上的难题之外,当那张辣椒猪肉的提货单被丢进了垃圾桶,如何寻找它也成为了一个难题,一张提货单变成了垃圾,拉进被倒进了更多的垃圾里,它被湮没,而要在无数的垃圾里找到你想要的东西,无疑变成了大海捞针,只不过和信件不同的是,这只是在物理层面上的湮没,并不涉及到法律问题,找得到和找不到取决于你的能力,当然在电影中何梦华也取消了这种能力,最后在天雄意外发现中成功进入到警察的视野,于是搭错线背后的犯罪故事就这样以戏剧化的方式得到了解决。
《搭错线》电影海报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768]
下一篇:没有了,返回『读·者』 @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