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4《迈布里奇与动物运动摄影》:运动如何可能

20250704-0.png

汤姆·安德森、Fay Andersen和摩根·费舍拍摄的纪录片无疑是一部关于迈布里奇的传记电影,“简章”一章就是记录迈布里奇在世界运动摄影历史中的坐标,它构成了运动摄影的发现和发明史:1839年,摄影术被发明,发明者的用意就是分析和合成运动;1890年,电影柔性胶卷的发展使这一梦想成为可能;但是在柔性胶卷问世之前,迈布里奇就找到了用湿火棉胶工艺制作动态影像的方法,而且他也使用了自己设计的投影仪,这就是迈布里奇所命名的“动物实验镜”;1878年,迈布里奇发布了作品“运动中的马”,第一次制作了动物运动顺势连续照片,颠覆了人们对动物运动的认知,他的作品虽然还被称为“静态照片”,但静态具有一种连续性;1879年,他运用动物实验镜将照片制作成动态影像,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电影放映机之一,比路米埃尔兄弟的电影胶片机早了16年;1885年,迈布里奇利用快速干板工艺拍摄了动物运动的不同序列,这其中保罗562组分析人体动作的序列、95组马运动的序列、124组其他动物的序列,包括10万张底片的运动摄影“百科全书”包括了动物的2万个姿势,出版的《动物运动瞬间的电子摄影调查》也成为一部划时代的作品,迈布里奇也成为第一位动物行为科学家……

列出长长的目录清单,就是把迈布里奇的运动摄影作为前电影时代的一个序列,虽然迈布里奇的身份是一个摄影师和动物行为科学家,但是这两种身份所关注和创造的却是运动摄影,方法的创新对迈布里奇是一种实验,实验的目的是分析和合成运动,所以在迈布里奇的时代,摄影还是一种静态的存在,即使将静态照片变成一种连续的过程,也是“动态影像”,而不是电影,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迈布里奇的意义是寻找和发现真正成为电影之前影像具有的运动性,运动性是影像被发现和赋予的一种功能意义,作为先驱者和探索者,迈布里奇的重要地位就是在运动性的发现中,让影像从运动的可能变成运动的必然。这一主题其实反应在纪录片开始和结束的两个引言中:“人类对物质的认识就是对其运动形式的认识,因为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运动中的物质以外,没有别的东西,而这种运动必须呈现某种形式。”片头引用的是毛泽东在《矛盾论》中的一段话,这个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揭示了世界的物质性和运动性,而运动在物质世界中就呈现为必然性;影片的最后一句话是:“虽然在这次调查中对‘运动’这个词给出了最广泛的解释,但并不认为在这项工作中会发现对这个无穷无尽的主题的每一个可能的询问的回应。”这句话就来自迈布里奇,他将运动看成是一种“无穷无尽”的主题,每一次的解释都是一种发现,而每一次的发现也都是对运动的阐述和回应,这种阐述和回应的就是运动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从对运动的必然性认识,到运动的可能性发现,这两段引语似乎也是从理论到实践的一种连接,而迈布里奇的人生经历就是这种关于运动的连接。他在20岁时移居美国,原定于1860年返回欧洲,但是因为搭乘的马车发生车祸迈布里奇受伤,几年之后才在英国养伤,从那时开始他从事摄影工作,1867年返回了旧金山,开始了风景摄影师的工作,这是迈布里奇人生“目录”的第一章,在这一章里,迈布里奇拍摄了大量美国户外风景,尤其是美国西部的景观吸引了他,他以古希腊太阳神“赫利俄斯”的笔名发表作品;他拍摄了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之前和之后的照片,拍摄了监狱中典狱长的女儿、神学院学生、聋哑学校的师生、大学医学部的解剖课;1873年他前往北加州图博湖,拍摄了熔岩床,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目睹了印第安人和政府军的对峙场景;在经历了家庭风波之后,迈布里奇乘坐邮轮去了哥伦比亚等地,拍摄了一组立体照片……

导演:  汤姆·安德森 / Fay Andersen / 摩根·费舍
编剧: 汤姆·安德森 / Fay Andersen / 摩根·费舍
主演: 迪恩·斯托克维尔 / 埃德沃德·迈布里奇
类型: 纪录片 / 传记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1975-09-29
片长: 59 分钟
又名: 艾德沃德·麦布里奇传

1867年至1878年的经历构成了迈布里奇人生目录的“第一章”,在这一章里迈布里奇作为摄影师拍摄的是静态照片,虽然有很多照片的主角是人物,但是在静态世界里,他们是作为和自然一样的存在,呈现的就是静态的自然。而从1878年开始,迈布里奇开始转型动态影像的拍摄,他在斯坦福的帕洛阿尔托畜牧场开始拍摄“运动中的马”的序列,他把12-24台静态摄影机安放在露天棚子里,马沿着轨道运动,快门被触动并启动拍摄,于是“马给自己拍照”变成了现实;从1879年开始,迈布里奇又将这种摄影运用到人类运动员身上;1885年迈布里奇改造了设备,将白色背景变成黑色格子,将单一视角变成前后侧三种视角,运动方式也从单一变成多元,从运动本身变成了日常生活中的动作,这就是迈布里奇开始的一种实验,他让摄影机在记录和书写中完成了影像的“语言辩证法”。

从对自然之物的静态摄影,到对动物的动态摄影,迈布里奇跨出了最为关键的一步,但是当他开始了“语言辩证法”,赋予了照片一种语言的言说意义,他不再只是记录,不再只是反应,不再只是再现,而是让运动真正成为了具有人文意义的行为方式。一方面当然是对电影技术的启示,他用湿火棉胶工艺在玻璃板上拍摄了照片,使得连续瞬间成为可能,他使用“动物实验镜”投影仪进行放映,这就是电影拍摄和放映的雏形;而且他拍摄的最长序列包含了24个图像,这也是现代电影每秒的投射数值。当运动在实验中成为可能,它也解决了一个哲学问题,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提出了关于运动的芝诺悖论,实际上芝诺提出了关于运动的本质问题:既然空间是无限可分割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以有限的运动次数穿越空间?解决这个问题就在于视觉具有持久性,它是视觉暂留的实际运用,人类的感知跨越黑暗,让黑暗和光明等量交替在每一个电影屏幕上——当纪录片将迈布里奇的动态照片加速播放,在黑与白的交替近似于无的时候,它就合成了一种运动影像。“迈布里奇将摄影从过去对运动的芝诺幻想中解放出来,转变为恢复人类运动统一性的现代工具。”

在艺术上开启了电影的先河,在哲学上解决了芝诺的悖论,而迈布里奇的实验更是在人文意义上具有革命性,他拍摄的人物运动序列,很多是裸体的男性和女性,他们运动,他们活动,他们行动,聊天、游戏、抽烟等日常生活成为拍摄的主题,这些模特是从社会各个阶层中挑选出来的,而女性裸体在当时来说是离经叛道的,这其实也是对性压抑的一种挑战,是对传统道德禁忌的一种反抗,他们那么自然,他们那么美,他们将运动变成具有人文意义的语言,在这个意义上,迈布里奇的记录在时代意义上更是一种革命,它和运动摄影对电影艺术的启示、哲学命题的解决一样,经历了自然静态摄影和动物动态影像这两个阶段之后,在人文意义上更是成为新时代的一种先声,也在运动的可能性向必然性的转变中找到了对20世纪来说具有颠覆性的“形式”。

《迈布里奇与动物运动摄影》电影海报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2840]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