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20 鸡鸣风雨

        早上上班,寂静中听到鸡叫。这是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虽说处在小城市,但是这么怀旧的声音似乎只能在乡村里听到,离农贸市场也远,何来这晨间鸡叫。
        原来是食堂那边传来的,想起来快过年了,好像可以凭食堂卡买鸡买米。好福利。在这里能听到鸡鸣之声,似乎也是不错的感觉。
        这鸡自然是过年的一大象征,“无鸡不成席”,过年过节有鸡吃,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情结。而且,鸡与 “吉”同音,吃鸡,代表着一种隆重,一种祝愿。我曾经经过食堂门口,看到几十只鸡圈在一起,等待购买,等待屠杀,似乎他们的命运就是在这过年时节,成为餐中之食。还那么动听地高歌,实在是有些可怜。

        可是,最近几天,这鸡却成为国人一大恐惧的象征,从1月开始,全国北京、山西、山东、湖南各确诊的一例人禽流感病例中,而且已经有三例死亡,山西的2岁女孩病情危重。这实在是过年前最不愿意听到的一个消息。记得三年前,禽流感这个词就已经带着阴影侵袭而来,在全球爆发,中国高发,从而引起了关于吃鸡的讨论。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也称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被国际兽疫局定为甲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其实从现有的研究表明,禽流感不光是鸡一类禽类,鸡、火鸡、鸭和鹌鹑等家禽及野鸟、水禽、海鸟等均可感染,而对人构成威胁则从1997年的香港开始,这是出现最早的人禽流感病例,而现在虽然宣称不会出现人感染人的情况,但是对于大众来说,还是担心禽流感的人际传染,特别是目前春节临近,与鸡的接触越来越多,更多的人还是谈禽流感色变。

        “动物保护”人士把禽流感视为动物对人类“文明”的报复,声称“从现有的科学研究成果看,禽流感的发生之源,是大规模的工业化动物养殖场”(居天桥《禽流感,人类自戕的谶语成真》,《新京报》2005年10月29日),呼吁人们像我们的初民那样,充分尊重动物的权利,与动物和谐相处,让生活回归到禽类与人类“风雨同舟”一般地亲密相处,才能避免一场人类的新灾难云云。 实际上,禽流感的起源与工业化养殖毫无关系。早在1878年就已有了发生禽流感的记载,禽流感起源的时间可能远远早于此时。科学研究已证实,禽流感来自野鸟,而禽流感之所以在中国南方、东南亚各国肆虐,与这些地方盛行家禽与人类亲密相处的非工业化的“亚洲养殖方式”有关。与“动物保护”人士所设想的相反,如果要问禽流感的爆发能给我们什么警示的话,恰恰是要我们放弃与家禽密切相处的饲养方式和饮食习惯,过一种更为“文明”的生活。禽流感不是对人类文明的报复,而是对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惩罚。 

        《诗经·鸡鸣》中说“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但愿这鸡鸣之声带给我们的是怀旧、足食和年味。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456]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