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05 无验证,不网络

当当网上订单号为8569589493的订单,显示的状态是“已发货”,但其实真正的结果是:配送失败。订单的最新“物流信息”是今天10:55:23发出的,而昨天11:47:53的信息是:配送员已从站点出发,请您准备收货。也就是说问题出在昨天的送货过程中。昨天接到快递公司的电话已近中午,工作人员很遗憾地告诉我,我的货品有破损,是包裹在送货过程中破损的。我看到了那个包裹,一个角已经很破了,最上面的那本书的一个角也是破损严重,还粘着干掉的泥巴,显然是经历了一次比较大的磨损,我拨开了看了一下,是曹寇的《藏在箱底的秘密性史》,哎,大约也是这个书名的缘故,藏在箱底终于翻箱倒柜出来,却经受不了重见天日的待遇。按照快递工作人员的建议,这件商品应该退回去了,我接受这个建议,没有收货,也是第一次面对即将拿到手的图书,而选择了重新让它进入“在路上”的状态中。

已发货但配送失败,发货指的是当当的上海仓库,而配送是指杭州芝麻开门公司,也就是说这份订单的问题主要出在配送过程中。今天中午,接到了当当网北京的电话,礼貌地表示歉意,然后针对这一货品受损情况,提出建议方案:当当公司取消这一订单,已经支付的商品金额返回到我的卡上,然后我再重新下单。也就是说,我10天之前下单,只为购书20周年而纪念的图书,在延迟6天之后又要重新下单购买,一切都将重新开始。

这就是网购的特色,在现实的书店里购书,你完全可以打开、抚摸和检查书里的内容,你和书之间是最直接的赤裸裸关系,而在网络社会中,你和商品之间隔着很多东西,你看到的商品只是一种虚拟的陈列,它只展示形象,只告诉你价格和折扣,你下单购买之后,商品配给给你完全是随机的,你根本不知道这本书内页是否有缺损,而且你和商品之间还有隔着千万里的空间距离,以及,由此产生的时间等待,所以在运送过程中,出现破损现象是很正常的,所以即使你看到了具象的图书,那也不属于你,眼睁睁看着它们从我的视野中退出,再次开始回到路上,回到仓库,回到遥远的地方。

所以经过近10天的选购、下单、等待、拒收等过程之后,还是回到起点,回到没有发生的开始。又一次真切地感受到网络生活的虚拟性,感受到无法把握在技术和非技术作用下的变化。不过,虽然有许多虚拟的成分存在,但是这一套流程还是显示了真实信息的重要性,快递工作人员如果不告诉我货品有损,我很可能匆忙签了字,等拆开后发现问题,再退货的话更加麻烦,更加费时;当当网工作人员的歉意和建议,让我很真实的获得对此事的处理办法,进一步得到信息的验证。所以总体而言,这是一个小波折,对于我的图书网购来说,所受的影响并不大。

分割线。

另外提及另一件和网络验证有关的事,从4月开始困扰我的博客“肉牛”事件,终于有了最有效的解决办法。“肉牛”其实就是垃圾信息,从4月份开始在我的博客上泛滥,那时疲于删除各类广告,有些精疲力尽的感觉,但是这些垃圾广告还是蜂拥而至,后来启动了反垃圾留言系统,虽然在外网显示的广告信息没有了,但是在未审核信息中,依然是成批的广告信息。后来有一次,禾子说我的博客根本不能进行评论,我才恍然大悟,正是因为启反垃圾留言程序,才把一切正常非正常的评论都拒之门外,也就是为什么这一个多月来没有一条博客评论。于是,将那个反垃圾留言系统关闭,刚一关闭,垃圾信息又像病毒一般疯狂袭来,一时措手不及。后来仔细查看网站后台设置,才发现留言可以设置验证码,这个最简单的过滤机器发帖的手段竟然被我忽视了,一启动验证码,垃圾信息果然再也不见了,清清爽爽,干干净净。

仅仅数举手之劳,启动验证机制,网络才回到最初的安静,这就是所谓的认证机制,在网络社会中,这就是走向诚信,走向规范的一种技术手段,可惜,我们很多时候不知道这个简单道理,或者懒于去认真启用这个技术,所以在偏失中,在另外的利益博弈中,我们便看到了一个引爆中国慈善事业信任危机和新浪微博认证危机的郭美美的横空出世。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679]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