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10 无主题变奏

落叶飘零始终是一种动态的美,该拾捡一些了,作为岁月痕迹的留存纪念,总是感叹韶华易逝,深秋是一个无比伤感的季节,一切都在悄然变化中,某年某月某日成为一个遥远的记忆,那些永远不会再闪亮的日子,已经完全躲避到了时间的背后。

那夜晚是灯光摇曳的,倒影一般把时光最华丽的部分展现出来,其实,我们都保存着足够的想象,允许世界呈现它美好的一面,如水一般的流动,有着天生的韵律。近旁是那些嘈杂的声音,但是在夜的中心全部被过滤了,剩下的却是没有名字的存在,缅怀着那些游走的岁月,我们未老,却已经开始寻找时间内部的细节。

而我总是那么快的走在路上,只有路灯的影子。这深秋的夜晚没有什么主题了,我只是很习惯地保持着行走的方向和力度,其实真的有些颓然了,不断重复的那些东西让我有些机械了,夜包围起来,也是透不出一点光了。未来是个诱惑的词,可是我只在今天,只在我行走的路上,那个位置,随便怎么移动,都是一段影子。

好久没有看电影了,那种影像的生活已经退出了日常阅读范畴,自从禁片观影笔记完成之后,像一下子找不到寄托的东西了,茫茫然又惶惶然,视觉冲击之后有荡然无存,还好,我保存了那些记忆,观感的记忆,留存在文字中,就应该是值得的,下一部电影来自哪里?人活着也是一部自导自演的电影,只是不禁,有人看着,便是最好的观众。没有起承转合,没有高潮低谷,就是如此的节奏行进,不蔓不枝,甚至有些机械和呆板,但必须要演下去,涂抹一点装饰,继续做着另一个自己,观影也变成了对生命的观望,一部纪录片,是用时间作胶带的不朽,灭不掉的轨迹。

还有,摄影。我甚至已经不知道如何去表现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春夏秋冬山川河流,都有美的一面,但是我总是找不到那种感觉,连最初的惊喜也荡然无存,我知道美存在于任何地方,任何角度,任何题材,只是在不确定的流光面前,美是容易逃失的,容易变成想象而消失在具体的形而下世界里,器材肯定不是原因,技术或许也不是主要的,而我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更多从影像中得到碎片,“摄影以一系列随意的碎片来概括现实——一种无穷地诱人、强烈地简化的对待世界的方式。”苏珊·桑塔格在《论摄影》中这么说,大致是符合我的现实的,但是我对世界从来都是这样的,无穷地诱人、强烈地简化,到最后是连自己都不知道想要表达什么。

再有,就是行走。这是奔向外部世界的最好方式,是对既有秩序的颠覆和告别,9月广西之行尘埃落定之后,一切便回到了脚下最坚实的土地,没有了高度和速度,看到的是一成不变的路、删、山和建筑,缺少没的发现,碎片的世界只维持着既有的秩序,那些出行的目的地慢慢变成了向往而我发抵达的想象,世界越来越大了,我的内心却越来越小,甚至容不下一个陌生的世界。如此,我有些逆向地锁定自己,目光越不过群山,也只能在影子的直径之内围观世界。

当一切冲动的欲望渐渐平息,当一切以重复的姿态接近静止的时候,生活完全是一幅摆放着的陈设,不再有什么神秘,不再有另外的可能,变化是我们追寻的目标,而在无主题的变奏中,实际上是自我的放逐,但看起来却是自娱自乐自我满足。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302]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