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24 《杀死比尔2》:并非生与死的完美案例
依然上演各种奇迹,依然要把复仇留到最后一刻,依然要杀死最后一个人。“复仇就要冷血。”当艾琳踏上复仇之旅,无法停止的她就是奔向了必然的终点,必须死,必须为死而死,这样的逻辑不是方法论,而是目的论,而只为一种死亡的目的中,爱和温情看起来显得有点矫情,甚至变得做作。
复仇名单在艾琳的纸上,“你以为我死了吗,我没死,长达四年的而昏迷,我要怒吼着疯狂的复仇。”而每次杀死一个对手,划去对方的名字,对于艾琳来说,都是一种以爱的名义上演的奇迹。教堂里对准她脑袋的那“砰砰”一枪没有打死她,就已经把一切都放在了逻辑之外:四年的昏迷仅用一只蚊子就能让她醒来;“动一动,脚趾”的意志让她恢复如初;青玉屋的对决,连杀88名保镖却依然让石井御莲在洁白的和服上流下最后一滴血。
面对巴德,这样的奇迹继续在上演。艾琳一脚踢开巴德在荒漠里的那扇门,还没有扬刀,巴德的双筒猎枪在开门的一刹那就打中了她的胸部,极度受伤再加上巴德在她屁股上扎下的那一针,让她彻底失去知觉。巴德说是枪里装的是岩盐子弹,这不是普通子弹,弹头不是金属,而是特制的岩盐,当子弹射出去之后就是靠冲击力将人打倒,但不会致命——为什么要么你死要么我活的复仇现场,巴德不用普通子弹将艾琳打死?一种道德感?或者是黑道本身的规矩?当初艾尔假扮护士进入艾琳的病房,完全可以将那红色的针剂推进昏迷的艾琳身上,但是比尔打来的电话却告知,谋杀行动已经取消了,“因为我们已经对她下了毒手,决不能半夜溜进去,像鼠辈那样宰了她,这太下流了。”这看起来是一种“盗亦有道”的规则,巴德没有用一枪打死艾琳,是因为在他看来这不道德?当他将艾琳捆绑起来要活埋在“宝拉·舒尔茨”的墓地里的时候,给艾琳一支手电筒也是有种道德体现?当艾尔杀死了巴德,最后对他说的那句话是:“她是我最强劲的对手,却死在你这样的卑鄙小人之手”,这也是一种道德?
盗亦有道,可是为什么巴德又要将她活埋并且向艾尔索要一百万美元来换取那把服部半藏的武士刀?为什么艾尔会在一百万的箱子暗处放着被称为“死神的化身”的黑曼巴毒蛇?又为什么她要学武的时候,用下三滥下毒的方式毒死了曾戳瞎她一只眼睛的白眉道人?作为“毒蛇暗杀帮”的老大比尔,为什么会在艾琳成为新娘的教堂里制造血腥的惨案?盗亦有道,无非是选择性的规则和道德,在他们看来,只要对自己有利,就是一种道德,就是一种规则,而这样的规则,在艾琳身上,又演变成了奇迹。
| 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