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4《浅草小子》:我无法和过去一刀两断
距离北野武1月18日的75周岁生日已经过去了一周,是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打开了电影《浅草小子》,一部关于北野武从“电梯小子”到“浅草小子”再到著名谐星的出道、成长历程的电影,由北野武编导,很明显是献给北野武75周岁生日的礼物,用意明显的创作,或者在阐述“浅草小子”的经历以及和师父深见千三郎的感情中,根本想打破的是自己感性追求理想而立下“我和过去一刀两断”的偏执,最终成为了北野武“我无法和过去一刀两断”的成长感悟。
对于北野武,个人并不喜欢,看过他导演并获得威尼斯金狮奖的作品《花火》,也看过他出演的《御法度》和《大逃杀》,就像“不喜欢”的个人感受一样,寥寥几部作品并不能构筑对他全面的了解。资料显示,北野武曾经肄业于明治大学工学部,当过出租车司机、脱衣舞秀场的喜剧演员,1973年与兼子清组成对口相声团体“Two Beat”,活跃于电视及广播界,并以辛辣和黑色幽默受到欢迎,成为日本80年代相声热潮的灵魂人物——《浅草小子》所构筑的故事背景就在这个时代。之后的北野武参与电影以及电视剧演出,成为电影导演、编剧、演员,甚至作家、剪辑、制片人等,留下了《圣诞节快乐,劳伦斯先生!》《凶暴的男人》《花火》《座头市》《血与骨》等作品。这个总是眨眼、1995年因摩托车事故而造成面部瘫痪的著名演员和电影人,给我的印象是一个非常自负的人:以蓝色为基调的影像成为专有的“北野蓝”,据北野武自己说,蓝色的背景,一方面可以从情绪上表现出求生的艰难,另一方面,从表演艺术角度讲,也可以如白纸般衬托出人物的细微变化。1995年驾驶摩托车发生意外,造成半边面部瘫痪;2005年和2007年相继推出的《双面北野武》和《导演万岁!》,都是旨在剖析自己创作心态的作品;当然这部最新的《浅草小子》也是根据北野武自传改编。
这是一个有着众多身份的“天才”,一个有着国际著名导演和出色演员头衔的人物,他的电影无法分类,包括动作片、黑帮片、青春片、时代剧、温情片、搞笑喜剧等等……而所有这一切的成功似乎就源自“浅草小子”这一段经历,所以作为起点,北野武的回顾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自恋”——最后一幕,北野武给已经逝世的师父深见千三郎献花,并擦洗了那块墓碑,当走到当年浅草的“法兰西座”的时候,招牌上的一只小鸟“复活”,于是北野武走了进去,在电梯里他遇见了最后让他拜师的深见,在剧场里他和井里、千春、高山、麻里打招呼,最后走上了舞台,在和师傅同台演出中,他变成了曾经的少年,一个初出茅庐、对喜剧有着不懈追求的自己,也从此走上了那条艺术道路。
年老的自己走进记忆,走进“浅草”,走进舞台,年老的自己遇见年轻的自己,这是一种“回忆录”式的看见,而和师父同台演出更是让自己回到了艺术生命的起点,所以最后的场景对于北野武来说,就是以更强烈的感情连接起了现在和过去,并把自己的成功和辉煌归结为那个起点,从这个意义上讲,北野武所要改写甚至推翻的就是年少时立下的“我与过去一刀两断”的誓言,在无法和过去说再见的叙事中,回到过去的北野武就是在讲述那些永远无法忘记的场景,那里有舞台,有师父,有艺术,有成长。这种走过记忆,走向过去的叙事结构甚至并不仅在年老时对年轻时的回忆,更在于在1974年离开师父的浅草剧团时“幡然醒悟”而回到“2年前”——最后的回忆、剧中的“2年前”以及“1981年”构成了北野武“无法和过去一刀两断”的时间轴线。
在年少时,带着冲动的北野武和过去一刀两断,进入的是某种理想主义的生活,他慕名来到深见千三郎的剧团,就是要在这里起步,开始自己的艺术生涯:北野武从最卑微的打杂开始,他成为了那里的“电梯小子”;住在剧团里的他第一次听到千春在练歌,便认识了她;当然他最希望的是拜深见为师,学习短剧表演,想以后成为一名谐星。北野武在这时的艺术渴望是强烈的,他甚至想让外面买票的阿姨帮助推荐自己,这也就说明北野武想要改变自己的现实,想要成为一名出名的谐星——他在和编剧井里在一起的时候,曾经感叹现在的自己活得像一个无业游民,不和家里联系,没有朋友,甚至大学只上了一个月就退学了,所以北野武说:“我已经和过去一刀两断了”,但是在这个决绝的背后,却是生活的艰辛,就像井里对他说的:“我们大家都是怀着梦想去饿死。”
导演: 剧团一人 |
北野武为什么要和过去一刀两断?这个疑问并没有在电影里展现,当抽去了这一个背景,北野武所作的决定看起来是一种冲动,也是一种冒险。但是也正是因为遇到了深见千三郎这个“伯乐”,北野武才没有被现实击垮,才没有被梦想饿死。在被深见“侮辱”之后,电梯里的深见却让北野武拿起了自己的包,并开始跳富有节奏的踢踏舞,从此之后他就默认了这个徒弟,在日常中就教他踢踏舞,甚至在上卫生间时北野武也跟着联系,终于在一名演员生病的时候,北野武登上了“法兰西座”的舞台,也从此开始了自己的艺术生活。对于北野武来说,深见不仅是慧眼识得了他的才能,将短剧的精髓交给他,而北野武也是刻苦练习,天台是他的练习场。但是对于北野武来说,深见作为师父,除了“鲸”字所表达的“技艺”这一意思对北野武的影响之外,更重要的是深见向他阐述了做一个谐星必须具备的素养。
“不要被人笑,要逗人笑。”这是深见让他上台之前对他说的话,上台即兴表演会有各种可能,但是“逗人笑”是唯一不变的,也正是遵循这条规律,才是一个合格的喜剧演员;“要记得随时搞笑。”这更将舞台延伸到了日常生活,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细节,善于用幽默的思维表达出来,这样才能让自己永远保持“搞笑”的趣味——这是北野武影响一生的启发,他发现师父的左手总是缠着纱布,从高山那里得到答案是因为深见的手指在事故中被截掉了,但是当他面对深见时,却变成了搞笑的解释:“你是不是饿了自己吃掉了手指?”这一句话可以看成是北野武出道的标志,因为他完全将现实中悲痛的记忆变成了搞笑的素材,在两个人最后一次见面的那家小餐馆里,两个人合作了一个短剧,“成功逗笑了大家”,而且在深见下榻穿鞋时,北野武将一双女性皮鞋摆到师父面前,这又是一次成功的搞笑,深见所说的“成功逗笑了大家”也包含了对北野武这一灵光一现行为的肯定;而那场火灾带走了深见,在灵堂里北野武含着泪说出了一句笑话:“师父,你这人就是性子急,反正死了会有人帮你火化,何必急着自己烧呢?不过我听说,刚才火葬场打来电话,说遗体都烧了一半,所以半价就行了,天啊,真是赚到了。”
在和过去一刀两断中,北野武走上了自己理想的艺术生活,但是他第二次“一刀两断”似乎就存在了一些争议。那时的法兰西座观众日渐减少,短剧创作也遇到了瓶颈,尤其是电视节目的涌现,对于剧场表演来说,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在这样的颓势下,北野武选择了“背叛”,他对师父说的是:“我不干了。”理由是这里没有观众,也不能上电视,而北野武的说法是:“我想出去闯一闯。”在师父的骂声中,北野武毅然离开了法兰西座,去了阿清所在的松竹演艺场,开始了漫才的表演。在说漫才的过程中,北野武对这一艺术形式进行了革新,他们组建了“Two Beat”组合,还将漫才推向了电视节,他的表演获得了观众的认可,组合也获得了新人奖。而在北野武事业风生水起的时候,深见的“法兰西”面临颓败,下午场被取消,之后的演员各奔东西,妻子麻里为了建立新的关系,陪客户喝酒而倒在路边,而深见最后不得不关闭剧场,变成了一名普通的工人。
《浅草小子》电影海报
在师父事业受挫期间,北野武似乎一直没有出现,当初北野武的离去,在某种程度上他或许已经预见了传统短剧的问题,但是这种和过去一刀两断的做法还是略显自私。但是电影并没有批判这种自私性,反而以温情的方式安排了最后一场和师父相见的戏,北野武打开ile师父家的门,看到的是已经去世的麻里的遗像,他把新人奖的奖金给了师父,说是“零花钱”,而深见似乎也没有怪罪于他当初的离开,于是两个人出去喝了一杯,并合作了最新的短剧,当深见回家对着麻里说起了和北野武的这次相遇,并希望自己能够再度出山,不想因为那支香烟没有熄灭,酒醉的他最终被大火吞噬,包括那些演出的服装、那双踢踏舞的鞋,以及那些“零花钱”。
最后一次见面尽管发生了火灾,深见也葬身火海,但是温情的叙事方式也淡化了师徒之间的矛盾,当然更没有对北野武当初的做法进行道德上的谴责。而在师父的灵堂里,北野武遇到了深见的一位电视台朋友,朋友说起了当初想邀请深见另创一番事业而关闭法兰西座,但是深见问他的是:“如果我关闭了法兰西座,阿武该去哪里?谁来照顾他?”也正是在这样的质问中,深见坚持不主动关闭法兰西座,甚至在北野武走上漫才之路的时候,连向黑帮都不低头的他还偷偷拿着酒去拜访前辈,恳请她们能多照顾北野武。在他心目中,北野武是一个需要照顾的孩子,而作为师父义不容辞,这样一个慧眼的师父,这样一个毫无保留教他的师父,这样一个帮他租房的师父,更是北野武和过去一刀两断后的“父亲”,但是北野武却选择了离开,选择了和师父一刀两断——隐隐透出的是某种带着执念的理想主义,是只为自己前途考虑的个人主义。
“不要被人笑,而要逗人笑”的至理名言,对于北野武来说一生受用,但是这样的人生启示还是让他站在高处俯视他人。而最后,年老的北野武再次走进了法兰西座,再次回到剧场,再次成为“浅草小子”,像是某种成长中的忏悔,像是对自我的审视,像是重新和过去建立了联系,而其实,这一切也都是因为师父宽容了他,保护了他。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3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