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5 《南方公园》:现实是个更大的寓言

进入“邪典”电影观影计划,无法找到资源是最大的问题,特别是当免费在线电影网站被各种原因封锁之后,网络搜索几乎每次都无功而返,《南方公园》成为计划的一部分,也是遭遇了更多的曲折:起先是找到了一部,于是放在收藏夹中,等今天打开才发现,里面的播放内容根本和《南方公园》风马牛不相及,而再次搜索,翻阅了几十页也找不到相关内容,好不容易发现一个有效网址,不想页面里都挂了乱七八糟的东西,一一关闭,静心而看,才发现,这一部被称为“最不文明的动画片”恰恰是对于这一现实的讽刺。

一直以为《南方公园》是一部关于孩子成长的动画片,特别是片名具有某种诗意,但是South Park的后面却带着注解,“Bigger Longer & Uncut”按照翻译是“加长未删减版”,但是这难道不是双关语?和某个部位有关?也许是一种误读,但是在81分钟粗糙的动画画面里,“未删减”的粗话、脏话不正是对于“南方公园”诗意片名的解构?这个问题似乎也是带着先入为主的想法,在一个“不发脾气的日子,完美的早晨”里,就必须拥有可爱的孩子?诗意之存在和肮脏之语言,难道不可以共存?

先入为主的观者,就和那些抵制肮脏语言的家长一样,把那个孩子世界推向了宛如真空般的存在,卡特曼的母亲一大早是赞美卡特曼的:“多么完美的孩子,他是天真直爽的天使。”但是对于肯尼、凯尔等孩子来说,母亲则具有天生的防备心,“今天要去教堂,否则要下地狱,要见撒旦。”这是肯尼的母亲对想要出去的肯尼的警告,而凯尔的母亲在一块玻璃被打碎的时候,大骂:“这世界是个腐败的地方。”人的归宿被分成天堂和地狱,一块玻璃被打碎就上升到世界的本质,无论如何,都是一种对生活的误读,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以这样的方式教育孩子,就是一种不完整的缺失。

所以孩子们才会去看电影,才会喊道:“电影会教给我们学校和家之外的东西。”电影是电影院里放映的电影,它独立在学校和家庭之外,正是这样一种独立,才可以避开母亲的絮叨和哀怨,才可以逃离学校的制度和规则。但是对于电影这一种文化存在,它其实也是制度的一部分,也是成长中缺失的一种体现,当四个孩子来到电影院门口,准备看加拿大演员泰伦斯和菲利普主演的喜剧电影,却被告知,必须有监护人陪同观看,因为这部电影是R级电影。分级电影当然是不对孩子们开放的,这是制度的一部分,而当孩子们徘徊在电影院门口,最后通过城市流浪者而混进电影院的时候,讽刺也就开始了,一个城市流浪者,本身就是在城市的边缘生活,他远离所谓的学校和家庭,远离正规的教育,但是可以堂而皇之进入电影院,并且以虚拟“父亲”的身份带着孩子们进入电影院,这是不是意味着所谓的制度只是一个摆设?一个边缘人就可以颠覆它,一个不是父亲的男人就可以提供保护孩子,这才是真正的缺失。

: 崔·帕克
编剧: 崔·帕克 / 马特·斯通 / Pam Brady
主演: 崔·帕克 / 马特·斯通 / 玛丽·凯·伯格曼 / 艾萨克·海耶斯 / 乔治·克鲁尼 / 更多...
类型: 喜剧 / 动画 / 歌舞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1999-06-30
片长: 81 分钟
又名: 南方四贱客 / 衰仔乐园 大电影版

缺失而填补,填补而颠覆,当孩子们进入电影院,对于家长和学校来说,可怕的破坏就开始了,这部名为《屁之火》的电影彻底改变了这些孩子“直爽天真”的天性,里面的“猪男”“操大爷”“屎脸男人”等骂人的话被孩子们学到,也终于在三个小时之后成为了他们的口头禅——当他们走出电影院被工作人员发现而指责他们的时候,他们现学现卖,竟然骂起了工作人员,并且最后以胜利者的姿态离开了影院。一种语言进入他们的头脑,从他们嘴里出来,这仿佛是一种改变,也颠覆了他们作为孩子的形象,而骂工作人员更可以看成是向整个成人规则挑战,并且初步取得了胜利。

然后,这种语言风格开始蔓延,四个孩子随口讲出,更多的同学开始模仿;当加里森老师在课堂上骂学生是“犹太鬼”“智障”的时候,学生们也反唇相讥,一种对立开始建立,和骂电影院工作人员一样,是对于成人规则的挑战。而其实,孩子们从电影里学会了脏话,也仅仅是脏话本身,从嘴巴里说出而已,并不具有对于社会的敌视、仇视,他们熟练地运用也只是对于一样肮脏的成人世界的反击。加里森骂学生是“犹太鬼”“智障”何来文明?连食堂里的大厨也随口说着脏话,当卡特曼在雪地里喜欢女孩温迪,问大厨如何找到自己喜欢的女孩时,大厨竟然告诉他:“找到阴蒂,就能找到你喜欢的女孩。”而“阴蒂”这个词对于卡特曼来说,完全是不解其意的,他甚至在之后的时间里,都在寻找这个词的意义,上电脑查询为告知“无法进入”,问成人世界里的人,却也是被拒绝——在卡特曼看来,这仅仅是一个词,它甚至和白雪、树叶、公园一样,代表着美好,但是当大厨说出,当电脑拒绝,当大人壁之,这个词就是在成人世界里被赋予了道德属性,也就是这样一种无形却牢固的规则意识,使得孩子世界和成人世界被隔离开来。

《南方公园》电影海报

当战争爆发之后,卡特曼通过自己的努力,的确找到了一个红色的东西,而这个拟人的东西直接告诉他:“我是阴蒂。”卡特曼急切地想知道如何喜欢一个女孩,“阴蒂”告诉他:“要让别人喜欢你,你必须自信。”这句话让卡特曼开始寻找自信的自己,比起那些大人的告诫、老师的批评,这才是真正关于成长的启迪,才是真正对孩子的教育,而这样的启迪和教育却是通过被大人视为难以企口的东西说出来的,的确也是一个讽刺,“阴蒂”在天真的孩子那里就是一个词汇,一种物,就是和喜欢有关的标志,它不具有成人所规定的的道德含义,所以最后卡特曼和温迪手拉着手,在战争结束的时候,找到了他们都喜欢的东西,也找到了成长中的自信。

但是这一切却是通过战争实现的,而战争又是成人发起的。当孩子们满口脏话的时候,老师批评他们,学校找来了家长,而家长更是从保护孩子的利益出发,和学校建立保护同盟,而这个保护同盟却也是从否定开始的:学校列出脏话清单;并用相关的词汇代替肮脏的词语,比如用“M'kay”代替“Fuck”,用“buns”代替“ass”,用“poo”代替“Shit”,把“bitch”的“t”去掉变成“慷慨”的“bich”,等等;甚至规定不能穿和泰伦斯和菲利普相关的T恤,却而代之的是要求他们能学会帮助人,建立文明的学习氛围。但是这样的行为并没有奏效,当否定的风潮越刮得猛,孩子们反叛的情绪越厉害,他们甚至又偷偷去看了第二部电影,这次不单单是四个孩子,几乎全班的同学都去看了,而肯尼也不再满足于只学脏话,他将自己的屁股点着,不想引起火灾,自己被送进了医院,最后心脏复苏的大手术也没能挽救他,终于他死了。

因为学了电影里的危险动作,因为和卡特曼100元钱的赌博,肯尼竟失去了生命,这无论如何变成了大事件,“孩子已经失控”成为学校和家长面临最可怕的事情,于是家长组成了“反加拿大母亲联盟”,简称MAC,他们的会歌就是《Blame Canada》——一开始是担心孩子被语言污染,之后将目标对准那一部电影,最后扩展到和加拿大有关的一切,他们穿着反对加拿大的T恤,他们焚烧有关加拿大的一切东西,他们逮捕并且审问电影里的加拿大演员泰伦斯和菲利普,甚至美国总统克林顿决定处决这两个加拿大演员,还把美国的加拿大公民关进了集中营。一部电影引发了外交事件,最后演变成了两国的交战。

美国人说:“加拿大还不算一个国家。”并且称他们是“羞耻加拿大”,而加拿大在联合国投诉无效的情况下,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予以反击,他们出动战机击毁了美国著名人士的家。战争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而这无非是属于成人的游戏。而对于孩子的教育,也都以成人的方式建立规则,专家发明了V-芯片,将这种芯片植入每个孩子的身体,当他说脏话的时候,就会产生电击,使得孩子在痛苦折磨中不再讲脏话。其实,不管是对于孩子的禁闭、植入V-芯片,还是焚烧加拿大有关的东西,骂加拿大不是一个国家,甚至最后的战争,和孩子何关?成人建立的规则,是种族主义,是对抗情绪,是出兵借口,是教育霸权,是对人的戕害,所有这一切其实是另一种肮脏,甚至变成了邪恶。

所以关于邪恶的定义也开始动摇,肯尼死了之后灵魂在飘荡,他去了天堂,看到了满是赤裸着身体的天使,但是天堂的门却向他关闭,无奈只好去了地狱,地狱里住着撒旦,还住着希特勒、甘地和萨达姆——希特勒已经死去,他在地狱里,也许是美国人对于战争的仇恨,甘地也已经死去,他也在地狱里,或者也是美国人对于宗教式解救的鄙视,但是萨达姆呢,1999年电影上映时,萨达姆还没有被抓,更没有被处以绞刑,他被投入地狱也代表着美国人的一种反战情绪?而其实,萨达姆在地狱里却有着另一重身份,他是个同性恋,总是想着和撒旦享受肉体的快感。这是一种颠覆,一种解构,一方面是对于活着的人嘲讽,另一方面却将可怕的地狱反转过来:撒旦看上去是地狱的掌控者,但实际上变成了情感上的受害者,他最大的愿望是“生活在高处”,也就是从地狱中出来,进入到一个有鲜花,有生命,有爱情,有梦想的美好世界。

地狱里的撒旦心存美好,却面对着战争机器萨达姆变态的肉体诱惑,而人间发生的另一场战争却给他带去了希望,因为一旦泰伦斯和菲利普被处死,那么他和萨达姆就可以从地狱中出来统治世界。也就是说,人世间两国的战争并不能带来最终的胜利者,当撒旦和萨达姆统治世界的时候,意味着人间末日的到来。而在这个和政治、人性有关的讽喻背后,却是孩子们希望保持的美好而独立的生活。在处决加拿大演员的现场,孩子们以法语“抵抗”为口号,组织了救援队,他们从森严的军队把守中要救出泰伦斯和菲利普,而目的是建立一个言论自由、没有审查制度的社会。

最后救援计划失败,对上帝一直仇视的摩尔被警犬咬死,当美国和加拿大激战正酣的时候,萨达姆和撒旦从地狱中出来,人间末日似乎也开始降临。但是计划失败的孩子们却成为拯救者:卡特曼找到了自己一直寻找的“阴蒂”,他启迪了卡特曼的“自信”;凯尔对着身为“反加拿大母亲联盟”领导者的母亲哭喊:“我不需要战士,我需要妈妈。”而小孩子发现植入身体的V-芯片,在讲脏话的时候能发出电流,这种电流却能击中从地狱出来的魔鬼——于是在越来越多的脏话中,越来越多的魔鬼被电死,最后连想要统治世界的萨达姆也死在电击中。

撒旦摆脱了萨达姆的纠缠,“我终于独立了。”他重新回到了地狱,在黑暗的世界里成为唯一的统治者,而卡特曼的希望就是回到战争之前的世界,于是鲜花重新长了出来,彩虹高挂在天空,死去的人复活,泰伦斯和菲利普重新水拉手,而美国人和加拿大人重归于好,而死去的肯尼,终于告别了地狱,来到了满是裸身天使的天堂。

这是美好的结局,因为一部电影,因为一句脏话,因为一个赌博,引发了一场战争,天真善良的孩子不允许说脏话,并不是一种善意的教育,而是要将他们纳入到成人规则里,而在成人世界里,比脏话更肮脏的是思想,是欲望驱使下的争夺,是置生命不顾的战争,而最后,拯救这个世界的却依然是孩子们,“是肮脏的嘴救了我们。”一种绝妙的讽刺,却也是现实的一个隐喻:过滤和替换的关键词、设置了密码的上网通道、用来电击不健康思想的V-芯片。所以当这一部电影带着339个脏字、带着146个Fuck,带着199个侮辱性动作,带着221处暴力场景,这部“最不文明的动画片”也一定会在最隐蔽的地方,成为被拒绝观看的样本。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5778]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