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17 肢体书写个人史

昨天碰到的是禾子,他一个人在书吧里,正打电话,手机却不好,通话断断续续。我是经过,落座之后,他问我,最近状态调整过来了?我说没有,还是那样。他说,似乎这段时间他也这样,像传染病,没什么激情,没什么动力,或者来自工作,或者来自生活,一个小城里,总是面对那么单调的人和事,有点疲劳了。

何尝不是。交谈简单,在那个午后很容易被忽略,一个人的书吧,一个人的溪边,不期而遇,也是匆匆告别。后来又返回到堤坝,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坐着。我总感觉自己是游离在城市边缘,没有思想,也没有什么激情,不知道染了什么毒。和禾子不同,我一直在这个城市,他曾经奔走在别处,劳碌,却每天都面对不同的事物,现在回来了,稳定了,却找不到激情了。于我,则是相同的境遇,或者单调百倍,上班工作就是重复着的劳动,我们的存在,就是用肢体书写个人史,用神经、血肉和骨头支撑每一天。

所以,我就觉得旅游是一次逃避,所以,我会如此热衷地出去走走。4月的西安、洛阳、开封之行日程满满,奔波千里,而且几乎都是凌晨入睡,却也是放松的,变换的地理坐标,不同的风土人情,让我可以自由呼吸,不再挂念工作之事,实在是一次幸福的满足,博客更新也是图文并发,满满当当。所以回来之后好几天都安不下心,不知道如何找到曾经的生活方式。短短五天也是不彻底的,当面对这一切照旧的环境,忽然觉得失去得更多。5月四川采访,原先以为也是一种忘掉现实的出走,也以为会有奔波的苦和逃避的美。但后来发现,只有奔波的苦,时空变换,却又是工作的延续,找不到远行应有的自由感和顺畅的呼吸,而且人手不足,任务艰巨,6天之行完全带着压力,带着不可化解的劳累,连回来之后也是未有休息,加班加点,心仿佛一下子垮塌下来。

我承认我的适应能力总是不足,在变换的世界中,我几乎总是沿着既定的轨道前行,惯性使然却只能使我手足无措,平静的日子下面是没有反抗和爆发的妥协。甚至,我现在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被安排的命运往往就是如此,只能用一两点文字的背叛来换取一些发泄的快感,而最后剩下的是什么呢?沉默、自弃和无聊。

曾经以为自己遗世独立,曾经以为自己清醒生活,而当发现自己还是逃离不出现实的牢笼,唯唯诺诺奔波在形而下的时候,真的发现人生不过是一出悲剧,36岁的第一天打量起走过的这岁月,破绽百出而又无力回天。

这天,阴晴不定,暴雨终归不来,小城的生活一如既往,我呼吸,我行走,我吃饭睡觉,我辛苦赚钱,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终究是一段朽木,等着生老病死,等着入土为安。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049]

思前: 35毫米的流淌

顾后: 鸟鸣贱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