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9《逻辑学》:在阴影的王国中居留
思辨的东西,在于这里所了解的辩证的东西,因而在于从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对立面,或者说,在否定的东西中把握肯定的东西。
——《逻辑的一般概念》
思维为什么必须通过思辨而成为思维?思辨为什么必须是一个辩证的过程?从思辨到思维,从对象到内容,为什么必须在否定的肯定中完成同一性?黑格尔无疑赋予了“逻辑的一般概念”一种科学性的定位,或者说将逻辑看做是一门纯科学,当逻辑科学讨论的是思维规定始,它本身就是一种构造,是对另一些思维规定的构造,而构造便需要一种运动的思辨过程:另一些思维规定,是“本能地和无意识地贯穿于我们精神之中”的规定,它们进入语言之中却仍然不是对象;思维规定则是由反思发觉出来,并且被反思固定下来,作为外在于质料和内容的主观形式。
前一类思维规定和后一类思维规定,在逻辑科学中实现了重新构造,反思具有的发掘能力和固定作用就是一种运动中的推动能力,“这个逻辑的本性,鼓舞精神,推动精神,并在精神中起作用,任务就在于使其自觉。”自觉而自由,引入到逻辑考察中的对象,也不再是事物,而变成了事情。所以逻辑科学的重新构造对于精神或者说黑格尔所说的“绝对精神”具有关键作用——黑格尔就认为,绝对精神是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没有出现之前就存在的,它是反形而上学的,但并不是僵死的、不变的,而是处在运动和发展状态之中,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就是对“绝对精神”发展过程的描述:绝对精神的发展分为三个基本阶段:逻辑阶段、自然阶段和精神阶段,所以哲学体系也相应地分为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
那么为什么黑格尔认为逻辑科学需要从反思中发掘和固定思维规定并完成重构?“没有一门科学比逻辑科学更强烈地感到需要从问题实质本身开始,而无需先行的反思。”这就是逻辑科学的特殊之处,因为逻辑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并不是被区分的,它的内容也不是靠别的概念而与周围的材料相联系,“逻辑无法预先说出,只有逻辑的全部研究才会把知道逻辑本身是什么这一点,摆出来作为它的结果和完成。”而且逻辑的对象即思维,思维的概念在逻辑发展过程中是自己产生的,它无法被事先提出,所以,“思维在它和对象的关系中,也走不出自身以外而到达对象”,在这个意义上,逻辑的形式并非是空洞无物的,通过精神形式活起来而成为内容和含蕴,逻辑的方法就是使之成为纯科学的方法。
所以黑格尔在导言中提出,为了争取科学的进展,唯一的事情就是要认识逻辑命题,即“否定的东西也同样是肯定的”,简单地说,就是自相矛盾的东西并不消解为零,消解为抽象的无,“而是基本上仅仅消解为它的特殊内容的否定”,这样的否定不是全盘否定,而是自行消解的被规定的事情的否定,也就是规定了的否定,“于是,在结果中,本质上就包含着结果所认出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黑格尔认为,产生结果的东西让否定变成了一个规定了的否定,它就有了内容,但是它比现行的概念更高、更丰富,它是先行概念和它的对立物的统一,这种对立统一是否定的肯定,是肯定的否定,是否定之否定的肯定,“并且是在一个不可遏止的、纯粹的、无求于外的过程中完成的。”而这正是不断内容本身具有的、推动内容前进的辩证法,否定就是真正构成了辩证的东西,所以辩证的运动完成的思辨才是指向真理科学的思维。
在这里,黑格尔的反形而上学是明显的,他提出逻辑科学也就是在反对传统形而上学,“无论科学的实质和形式,在其他方面曾经发生过什么,那构成真正的形而上学或纯粹的思辨哲学的逻辑科学,却至今仍然很被忽视。”在他看来,哲学只能是在科学认识中运动着的内容的本性,而且内容自己的反思,才能建立并产生内容的规定本身。在这里,黑格尔区分了知性和理性,他认为知性作出规定并坚持规定,理性是否定和辩证的,它将知性的规定消解为无,但是它又是肯定的,因为它产生一般,并将特殊包括在内,所以,“理性在它的真理中就是精神,精神是知性的理性或理性的知性,它比知性、理性两者都高。”而精神的运动就是概念的内在发展,它是认识的绝对方法,同时也是内容本身的内在灵魂,只有这样,哲学才能够沿着这条道路成为客观的、论证的科学。
但是精神为什么需要在逻辑科学中建立反思的运动?为什么思辨需要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法?——什么是逻辑?黑格尔对逻辑的定义是:“精神关于它自己的纯粹本质的意识”,精神需要活动起来让逻辑的枯骨具有内容和含蕴,而这就是纯科学的方法,因为纯科学就是自在事物的本身,“作为科学,真理是自身发展的纯粹自我意识,具有自身的形态,即:自在自为之有者就是被意识到的概念,而这样的概念也就是自在自为之有者。”所以逻辑科学也必然是运动中的自在自为事物,它是纯粹理性的体系,是纯粹思维王国,“这个王国就是真理,正如真理本身是毫无蔽障,自在自为的那样。”从自在到自为,这是逻辑科学的一般过程,这个过程也是逻辑建立分类的根据,在黑格尔看来,分类必须和概念相联系,分类必须寓于概念本身之中,“分类就是概念的判断”,是概念对本身的判断,也就是对本身的规定。按照分类,黑格尔将在无机的自然之中的自在概念称为有的概念,将思维有关的概念称为概念的概念,它才是概念本身,才是自在自为的概念——所以逻辑依次被分为作为有的概念的逻辑和作为概念的概念的逻辑,前者是客观的逻辑,后者是主观的逻辑。但是其中还有一个中介区域,即作为反思规定体系的那种概念,当有向概念的内在之有过渡的时候,有还没有被建立为自为的概念本身,又还在概念以外,这样的概念就是中介的概念,黑格尔称之为本质——由此,逻辑一般分为客观逻辑和主观逻辑,而包含了三个部分:有的逻辑、概念的逻辑和处在中间的“本质的逻辑”。
编号:B36·2221112·1896 |
逻辑的“有论”,是自在的概念,其实黑格尔在这里探讨的是逻辑的开端,“开端是逻辑的,因为它应当是在自由地、自为地有的思维原素中,在纯粹的知中造成的。”而纯知又是扬弃了与他物和与中介的一切关系,它是无区别的东西,甚至无区别中自己也停止其为知,这就具有了单纯的直接性,这种单纯的直接性就是纯有,所以,黑格尔认为,“开端就是纯有。”但是这种纯有和纯知一样,是完全抽象的知本身,“有,没有任何进一步的规定和充实,什么也不是。”所以它也是无,但是并不是纯无,因为它应该变成某物,是某物从它那里出来的一个无,“所以有便已经包含在开端之中了。所以开端包含有与无两者,是有与无的统一”——从逻辑的开端,有和无就在统一中建立了辩证法,“开端是(同时是有的)非有和(同时是非有的)有。”
有是相对于一般他物而被规定的,也是在自身之内规定着自身,当它成为抽象的无规定性和直接性,就成为了开端。所以有在自身之中建立了三种规定,它也是关于有的三种分类:它是规定性所表现的质,它是被扬弃了的规定性的量,它是从质的方面规定了的量,即尺度。有的分类是三种规定,这里很明显有一个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变”,变让有走进了无中之有,让无走进了有中之无,变是运动,它使有和无两者有了区别,这种区别就是通过自身消解掉区别而发生的,“它乃是由于这样的运动,即:纯有是直接的、简单的,纯无也同样如此,两者有区别,但区别又同样扬弃自身,而不是区别。”正是在变的发生与消灭过程中达到了有与无的统一,这种统一就是实有。实有是规定了的有,它的规定性就是质,当某物由于它的质而与他物对立,它就是可变的和有限的;它之被规定,不仅是与一个他物对立,而且是对这个他物的绝对否定,这种否定又是无限的,于是实有有了三部分:实有自身,某物和他物的有限,质的无限。
而另一方面,实有在否定之否定即对于自身关系的否定中,这样的实有就是自为之有。自为之有是直接的自为之有物,也在排斥中让一过渡为诸一的多,在吸引中让一在观念性中扬弃了自身,在排斥和吸引的相互关系中,质在自为之有中达到了顶点,、便过渡为量。如果说质是最初的、直接的规定性,那么量就是对“有”漠不关心的规定性,是一个不是界限的界限,是绝对与为他之有同一的自为之有——当量是某物漠不关心的规定性,它就是定量,定量在质的形式中就是量的比率,比率是质与量的形式的统一,而比率的辩证法是比率过渡为辩证的绝对的统一,也就是说,过渡为尺度。尺度有外在的形式,也是内在自身反思的,所以尺度是有的具体真理,很多民族也把尺度当成神圣不可侵犯的事物来尊敬。而且因为尺度是质与量的直接统一,尺度既是一种定量,也具有质的意义,它还表现为独立的质,根本依赖于它们的量和它们彼此之间的否定关系,否定关系建立的统一体再次证明了辩证法,而在这里,当辩证的反思建立,便成为了真正的本质。
从“有论”到“本质论”,就是这样一条道路:逻辑的开端是有,有被扬弃,达到了中介的东西,这就是本质的道路,它是认识的活动,对于有来说,是外在的,却也是自身的运动,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自身被内在化了,也正是进入到自身之中变成了本质。所以黑格尔认为,“本质之所以是本质,如它在这里所成为的那样,不是由于对它说来是外来陌生的否定性,而是由于它自己的运动,即有之无限运动。”本质是有之完全回归到自己的运动,但这是不曾规定的本质,而是在氧气中自在地包含着的规定性。黑格尔把处在有和概念之间的本质,按照它的否定之辩证法,表现为在自身中映现、显现和启示自身的运动。在自身中映现自己,就是反思,反思规定自身,它的规定性建立起来的有同事也是在反思自身,而本质作为进行规定的自身反思,把自己造成为根据,最后过渡为存在和现象。现象就是本质的表现,现象物又表明了本质的东西,而本质的东西又是在现象之中,当对他物的反思和自身反思联合并被完全渗透,就变成了现实。所以现实是本质与存在的统一,但是在统一中,形式又扬弃了自身,使得自身成为一个绝对本身,而反思对这个绝对物来说,又成为外在的反思,只有当绝对物及其反思完成统一,绝对物才成为实体。
有论和本质论构建起了黑格尔的客观逻辑,而要从客观逻辑转向主观逻辑,就需要进入概念的概念,概念的逻辑就是将现成的、牢固的、僵化的材料流动起来,甚至燃烧起来。那么这种流动的、燃烧的动力来自哪里?有是在变的运动中完成了否定的否定的辩证,让概念燃烧起来也需要变,当本质中实体已经出现,实体自在地就是那概念所表现出来的东西,所以,实体通过因果性和相互作用的辩证运动,是概念的直接发生史,“概念的变是由这个运动来表现的。”在这里,黑格尔指出,实体的统一是内在的必然,只有在绝对否定性的环节中建立自身时,才能达到同一,达到自由,“自由就是概念的同一性。”所以需要在概念中打开自由王国,让自我意识的概念和实有的概念达到同一,也就是说,将客观性的对象纳入到自我意识之中,在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中,概念变提高为理念,“理念才是概念和实在的统一,它必然以对概念本性的追索而自然发生。”
这个过程是这样的:概念最初是形式的概念;但是概念是绝对的否定性,所以它分裂自己,并把自身建立为自己的否定物或自己的他物,这时的概念统一还只是外部的关系,它被黑格尔称为“判断”;而且,统一还需要通过推理的判断的辩证运动,从而变成完全建立起来的概念……从概念到判断再到推理,一切都表现为主观性,只有当概念的完成过渡到总体的统一之中,概念的主观性才过渡到它的客观性之中。客观性就是建立了实在的、有的东西,就是在其中完成自身,它在直接性中就表现为机械性,客体的关系表现为化学性,作为目的表现为目的性——当目的建立为在自身里要与客观性相关并把自身为主观的这一缺点由自身来扬弃时,目的性就变成了理念。
理念是充足的概念,就是客观的真或真本身,“理念是概念和客观性的统一,是真的东西,由于得了这样的结果,所以它不仅仅被看做是一个目标,一个逐渐被接近而其本身又永远留在彼岸的目标,而是一切现实的东西,唯有在它具有理念并表现理念的情况下才有。”理念的表现,第一就是生命,它即使生命的个体,也是生命的过程,更是生命的类——当生命以类的方式出现,剔除了个体的特殊性,自在变成了自为,而理念也发展成为了对于普遍的东西认识的理念。认识将自在和自为,客观和主观统一,“认识的过程是把客观世界的具体内容自为地建立为与概念同一,并且反过来也将概念建立为与客观性同一。”而理念的最高级别就是“绝对理念”,“绝对理念,作为理性的概念,由于此概念的客观同一的直接性的缘故,一方面回到生命;但它又同样扬弃了它的直接性形式,而在自身中具有最高度的对立。”
从有到本质,从本质到概念,逻辑科学的再否定之否定的辩证中建立起来,但是之所以是辩证,它并不是一种结束,“科学表现为一个自身旋绕的圆圈,中介把末尾绕回到圆圈的开头;这个圆圈以此而是圆圈中的一个圆圈;因为每一个别的支节,作为方法赋予了灵魂的东西,都是自身反思,当它转回到开端时,它同时又是一个新的支节的开端。”统一就是开端,开端继续运动,如此不息,所以辩证法就是在逻辑体系的不停地运动,“逻辑的体系是阴影的王国,是单纯本质性的世界,摆脱了一切感性的具体性。学习这门科学,在这个阴影的王国中居留和工作,是意识的绝对教养和训练。”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5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