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2橘子洲头见“长沙”
疫情三年后的烟火在昨晚的夜空盛大绽放,九十八年前的《沁园春》依旧在口中朗朗诵读,三年或者九十八年,在烟花和诗词中注解着一个并不在现场的橘子洲,而当乘坐G1503抵达长沙,乘坐大巴来到橘子洲,再乘坐托马斯小火车来到橘子洲头,三省927公里的行程浓缩在交通工具的辗转中,再见长沙初遇橘子洲,昨晚的烟火,九十八年的诗词,也在时间的跨越中变成了此时此地。
或者去往张家界去往湘西的时候,经过长沙,或者还在长沙逗留过一晚,在擦肩而过中长沙的确是陌生的,而此次从高铁终点长沙南站下车,乘坐于大巴之上,长沙依然是双脚未触及的存在,从车窗透望出去,是一样的高楼一样的街道,以及一样的城,它和任何只是经过的城市并无多少不同。但是当车边堵边行,所谓长沙十大怪之一的“走路愣是比汽车跑的快”便开始上演,1个小时的行程硬生生拉长到2个多小时。这是初遇的长沙,这是被阻的长沙,而最终辗转抵达的橘子洲,也仿佛是那个在两阙诗词中指点江山的存在。
不是独立,也不是寒秋;没有万山红遍,也没有层林尽染;当然更没有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甚至也没有拍击长空的鹰,翔游浅底的鱼……它们都存在于1925的诗词中,或者都在“万类霜天竞自由”中成为32岁的毛泽东抒发激情的意象,甚至更在历史深处:橘子洲生成于晋惠帝永兴二年,由激流回旋冲击、沙石堆积而成,原来由桔洲、织洲、誓洲、泉洲四岛,至清时只有上洲、中洲、下洲三岛,“望之若带,实不相连”,而现在已演变成一串长岛,上为牛头洲,中为水陆洲,下为傅家洲。被称为“中国第一洲”的橘子洲横穿湘江江心,四面环水绵延十多里,宽只有100多米,最狭窄处只有40米,宛如长岛,积沙而成,橘子洲或许在形状和属性上也是一个“长沙”。
当托马斯小火车穿过人群,是否也以另类的方式穿过历史来到了此时此地的橘子洲?三年疫情像也已经“北去”,人群仿佛一下子涌出来,在路道上,在长椅上,在雕像前,指点或合影,成为游历的一种写照。背后是指点江山石,前方是横跨湘江的猴子石大桥,这是“橘子洲头”的站立方位,只是面前的香江以南来的方式在流淌,和“北去”形成了一种相逆。南和北,沉与浮,天空和大地,历史和现在,诗词和现实,橘子洲分开了湘江,也像是一个隔离开的符码,就像那高32米、长83米、宽41米的青年毛泽东雕像,数字解读着历史,但“密码”并不藏在深处,和九十八年前这首胸怀大志的诗词一样,早就变成了和伟人相关人人皆知的一个传说。
托马斯小火车
亭台楼阁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043]
顾后:千帆历尽人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