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12 夜乌镇:未曾打开的情色(色图)

“来过,未曾离开。”那一句话写在乌镇的身上,是一次久远的梦想?还是现实中的永恒记忆?或者只是一种传说,一种虚构,当夜色笼罩在那条并不安静的西市河的时候,当步行在石板路而满耳喧闹的时候,当萧萧落雨降临代替朗月的时候,其实乌镇于我来说还是一个朦胧的意象,灯火摇曳,并着水影、人影,阑珊之处,已无那回眸的他人,都成了歇息的人群。

这意象,是在心中成长得太久了,竟也凝固了。选择乌镇也是为了用现实去触及这想象中的那一角古典和浪漫,只是在现实的种种计划不如变化面前,成行也颇多了曲折。也只待一家人都能凑出时间的日子,便趁午后的光阴,自驾疾驰而去。也是不熟悉那方向和路程,竟也走在了偏路之上,返回去,却也是离开乌镇越来越远。其实,对于一种陌生,多半是盲目的,只是等到在路边跳将出来那一句““来过,未曾离开”以及闲适坐于船上的影像,才知道乌镇的距离也只是一个正确的方向而已。

本来就是奔着最精华的西栅夜景而去,所以在时间的节点上,去掉了白天的那种影像,连黄昏也都是多余。黑夜必定是灯火阑珊,必定是人影憧憧,也必定是笼着一层水样的朦胧。六人一组的船只在西市河里前进,两边的房屋多半是民宿——散客留宿之地,喝茶、饮酒、吹着河面上的微风,倒也是一份惬意。在灯光掩映下,其实看不出水清澈还是浑浊,只是破碎的灯火,在河面上留下一些破碎的影像。河埠码头、石桥上都是流连忘返和匆匆行进的游客,所以水上和岸上,都互为风景。

行至码头,便是从水路变为陆路,簇拥的人群也挤紧了那条石板路,路边的商铺、酒吧和餐饮场所,组成了夜色中的风景,却也是喧闹而杂乱。其实这样的场景和任何一个水乡倒也没有了什么区别,比如丽江,比如苏州,比如秦淮,也是一条永不平静的河,也是两岸的喧闹,也是灯红酒绿,身处其中,也只是一处简单的标记而已。

“人家尽枕河”,和所有江南水乡小镇一样,乌镇在述说着那种曾经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只是当在夜色中行走,会有一种强烈的过客感觉,关帝庙、白莲塔、乌镇邮局、昭明书院……都在走马观花中呈现,除此,蓝印花布、姑嫂饼、乌镇臭豆干,或者只有这些特产飘香在小小的街上,还显出乌镇的味道。站在河岸边,只是想听那水拍青石板的声音,只是商船过后,击打水面的声音都是摇橹而生,不断重复和激荡,那水自然破了纹路。

一个半小时,匆匆漫步。却是夜雨降临,赶着上了岸,回首过去,还是如此迷离,灯火阑珊的后面,还是看不清的那些人,乌镇的意象越发模糊了,像从未来真正走进乌镇的心里,”来过,未曾离开“,有时候可能是,“来过,未曾打开”。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865]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 1条留言
  • 叶子2012-05-15 21:21:08回复
  • 不过是一些灯光,又如何呢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