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25 伊春空难:2102的断代史
因为刚从北京飞回,所以对于伊春空难给予了最多的关注,昨日凌晨回家之前一直在关注事件进展,当时被营救乘客数字在慢慢上升,心里还是有几许对幸存者的祈祷。早上醒来,虽然睡眼朦胧,但还是第一时间打开了电视机,最新的消息是:事故共造成42人遇难,54人受伤。因为飞机已经降落,在降落前发生机身断裂起火,所以相对来说死亡率不是很高,但是批量死亡的数字还是让人震惊,许多人在大火和爆炸中被夺去了生命,今天公布的遇难者名单中,80后竟有9人之多,而这些乘客中,很多是去伊春考察的,包括人保部的18人。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个真正黑色的夜晚,火光照亮了死亡之路,而这也为中国传统的中元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伊春林都机场是中国黑龙江省伊春市的机场,也是黑龙江省的第六个机场,一年前刚刚通航,而该航班开通还不足一个月,由于机场地处山谷交汇漫滩处,所以因此夜航条件比较复杂。南航黑龙江分公司2009年8月27日印发的文件里说,9月1日以后伊春机场原则上不飞夜航,也就是说,8月24日VD8387是提前4分钟降落,也“提前”一个星期在夜航中失事。其实8月底和9月初,这里的的夜间机场条件几乎一样,但这个规定没有把伊春机场禁飞夜航提前到8月下旬,否则这场灾难一定会避免。
![]() |
2010年8月25日《广州日报》封二报道 |
而这场灾难也终止了中国民航5.75年的“零事故”记录,这个事件折合成天数是2102天,而2102与2012这个被艺术和人们的想象渲染得过度的世界末日有着天然的巧合,上一次国内坠机事件发生在2004年11月21日8时21分,当时由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飞往上海市的MU5210航班庞巴迪CRJ200,在起飞后不久坠入机场附近南海公园的湖里。包括47名乘客、6名机组人员在内的机上53人全部罹难,加上2名地面遇难人员,事故造成了55人遇难。从2004年国内民航允许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之后,至今已经有超过20家新航空公司相继成立,其中的不少新航空公司都是在执飞支线航班,而使用的机型多为小型的支线客机。
2102天“零事故”纪录被打破,网友对这个数字又开始了所谓“末日论”的猜测,有人说2102倒过来就是2012,看来的确里那个毁灭的日子不远了,但是更多的网友确信当初这条信息发布的时候,就是2012天,2102是后来编辑修改的。如果扳扳指头计算一下,这段历史就是2102天,但是我还是很较真地去查看了最原始的报道。是《广州日报》今天的报道,我查阅了报纸的数字报,在今天的封二上,的确写着“中国民航2012天安全纪录终结 河南航空一架支线客机伊春失事”的标题,内文也全部是2012这个数字,我的天哪,难道记者编辑对这样的计算也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而把读者的目光吸引到末日的议论中?即使各大网站对这个数字做了修订,但是《广州日报》数字报里这个“2012”的数字还是赫然在目。
地震、泥石流、矿难、空难,这些大批量的死亡事件变得越来越频繁的今天,人们似乎对未来越来越充满了未知,七月十五鬼节、2012,这些巧合的背后或许呈现了我们对生命最本能的惧怕,对世界最软弱的回应,对活着最无力的迷惘,黑色诅咒有时仅仅是我们自己心里的“恐惧与颤栗”。
而这个零事故的时间段恰好就是我乘坐飞机的历史,2003年去香港、澳门旅游,恰好是我第一次坐飞机,在这2000多天的日子里,我用飞行的方式抵达过广东深圳、海南海口、云南昆明、四川成都和绵阳、湖南长沙和张家界、陕西西安、福建厦门,以及最近的北京等10个城市的25次航行,也算走运,我见证了中国民航保持最长久的安全飞行记录。而此次伊春空难,让我第一次觉得在空中,人是最无力的,即使到达了地面,遇到变故,生还的希望也远远小于其他交通工具。
2102最终只是一个数字,但这个数字背后折射出的生命脆弱却是无争的事实,CCTV第一次公布了全部遇难者姓名,一个叫@尐吖頭h的网友通过微博寻找在此次航班上的男友,让人感觉爱情的力量,但悲剧还是让他们阴阳两隔,而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希望逝者安息,生者坚强,然后就是把自己交给一个叫做命运的神祇,生死无常,命无贵贱。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843]
文以类聚
随机而读
- 1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