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4《大巧局》:升级版“雌雄大盗”

20240704.png

“大巧局”也是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电影人生的“大结局”,电影上映前一年,希区柯克已经受到疾病困扰,拍摄《大巧局》的时候他的身体内已经装上了心脏起搏器,电影上映两年后,希区柯克彻底因健康原因放弃了工作,1980年4月29日,希区柯克因肾功能衰竭在美国洛杉矶去世——这个日子几乎正好是《大巧局》上映四周年。

虽然是希区柯克的遗作,虽然是希区柯克在健康不佳时拍摄的作品,但是这部电影和其他电影一样,在所谓的惊悚、犯罪和悬疑中,加入了很多幽默元素,呈现了“巧合”的叙事,使得电影并非呈现出和希区柯克健康相关的某种压抑和黑暗。不过,就像40分37秒希区柯克以剪影的方式“入戏”,电影也是希区柯克“童年阴影”的微弱投射。电影原名并无对巧合的注解,而是“Family Plot”,即“家庭阴谋”,40年前的私生子休奎宁之所以改名亚瑟,并以让人拖走墓碑、申请死亡证明等方式将自己“抹去”,就在于他纵火少了自家的豪宅,使得家人遇难,他也被认为在火灾中丧生,但是尸身并没有发现。亚瑟从此隐姓埋名,之后成了珠宝商,又和法兰一起干起了“雌雄大盗”的营生,以纵火的方式烧掉豪宅烧死家人,以抹去自己的方式重生,就在于他对童年有一种仇恨,他把自己的犯罪行为归结为一点:“这是我不光彩童年当中最快乐的一天。”当布兰奇和乔治为了一万美元寻找他的踪迹,他的计划依然是要干掉他们,以免自己的黑暗历史被重新挖掘出来,即使找到他的目的是为了让他继承78岁姨妈兰伯特的遗产。

不光彩的童年投下的心理阴影,是亚瑟纵火的原因,这和希区柯克童年被关黑屋子的经历似乎有某种关系,而亚瑟之所以这么做,背后还有另一种“家庭阴谋”,亚瑟是兰伯特妹妹的私生子,一生下之后就交给了私人司机,长大后纵火使自己消失,但是这一切只是假象,亚瑟也一定经历了痛苦的成长,所以最后会成为江湖上的盗贼,之所以亚瑟会有这样的命运,就在于他私生子的身份,而家族不允许他的存在,甚至在兰伯特让“灵媒”布兰奇查找孩子的下落,许诺给他们一万美元,在临走时却告知布兰奇对谁也不能说,因为“为了家族的名声”,兰伯特时日无多,每天在噩梦中度过,这是她一生最后的心愿,但即使如此,她也把家族的名声放在了第一位,所以这个寻找的故事变得偷偷摸摸,使得亚瑟将其看做是对自己黑暗历史的发现,对犯罪行为的揭发,所以会选择干掉他们。

导演: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编剧: 恩斯特·莱赫曼 / 维克托·坎宁
主演: 凯伦·布莱克 / 布鲁斯·邓恩 / 芭芭拉·哈里斯 / 威廉姆·德瓦内
类型: 喜剧 / 惊悚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1976-04-09
片长: 121 分钟
又名: 家庭阴谋 / 奇案

电影中亚瑟的童年阴影和兰伯特的家族名声,都是希区柯克用来讽刺的内容,但是他也适可而止,只是将它们当做故事的一个背景。而对这个故事的叙述,希区柯克的最大创新之处,就在于探究了一种新的叙事模式。布兰奇是灵媒,她在不同的人面前展现通灵术,通过和“亨利”的对话揭示那些人的秘密,而这只不过是一个骗局,是乔治通过大量的调查积累了和当事人有关的一切,这些资料被布兰奇用在通灵术上,所以布兰奇和乔治组成的是灵媒意义的“雌雄大盗”。雌雄大盗编织的骗局,是在一男一女的紧密配合中演绎的,在这里希区柯克却设置了双重的“雌雄大盗”,除了布兰奇和乔治一对之外,则是亚瑟和法兰的一对,他们采用的方式更直接,就是将当事人迷晕,然后实施绑架,最后在警察也无奈的情况下获得珠宝,所以他们是盗窃珠宝的“雌雄大盗”。一对是制造灵媒骗局的“雌雄大盗”,一对是盗窃珠宝的“雌雄大盗”,希区柯克打破了“雌雄大盗”的单一模式,当两对相遇、交锋、斗法,远比单一的一对作案、逃亡更具戏剧性,更多可能性,也更有意想不到的“化学效果”。

而且在叙事上,希区柯克的双线模式也更多了一种结构上的意义。布兰奇在兰伯特面前实施通灵术,使兰伯特承诺给他们丰厚的报酬,布兰奇告诉了乔治,两个人惊喜,仿佛看见了以后无忧无虑的生活,正当他们开车回家时,黑暗的道路上忽然出现一个黑影,乔治急忙刹车,黑影才从车前走过,当乔治继续前行,叙事转向了这个黑影,她就是法兰,她和警察一起走进了警察局,警察局还有其他的警察,他们看到了黑影手上的枪,于是把一颗硕大的珠宝交给了法兰,法兰称重之后坐上了作为交换的直升机,然后降落在高尔夫球场,那里等带着她的就是亚瑟,亚瑟绑架了富豪康斯坦丁,两人拿到宝石之后驾车离开。他们回到机关重重的房间,在上楼的时候,镜头对准的是一盏吊灯,当镜头慢慢推进,特写里是吊灯里的水晶,而实际上它就是钻石,亚瑟和法兰将盗来的钻石全部装饰了吊灯,这是公开的藏匿,谁也不会注意,就像法兰用金发发套作案,实际上她的真实头发就是金发,这是一种掩盖,也是一种真实,当假发遗落被发现,谁会怀疑真正的案犯就是金发?

吊灯、假发都是一种迷惑,和亚瑟那次纵火一样,自己“遇难”也是迷惑,墓碑和死亡申请就是一系列迷惑的道具,在这个意义上希区柯克穷尽了反其道而行之的“完美犯罪”。当然这些都不是真正的重点,重点在于两队雌雄大盗各自拥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行动,他们保持着相对的独立,但是却又在擦肩而过中汇合在一起,而当交汇了之后,又以非常戏剧化的方式分道扬镳。黑暗中的刹车、黑影就是两个叙事岔开的标记,而在岔开之后,他们又在之后汇合到一起,乔治打听到了私家司机,发现了休奎宁的墓碑不一样,找到了墓地老人提到的那家加油站,并和当年与亚瑟一起纵火的马洛尼对话,“我认为他还活着。”乔治这样对马洛尼说,所以马洛尼去找了亚瑟,两条彼此独立的线在这里汇合在了一起。从独立到交错,从交错再到独立,从独立再交错,双重的“雌雄大盗”具有的叙事优势就在于它的丰富性,更在单线的发展中留下了更多的悬念。而之后当两条线彻底汇合在一起,变成了两队组合的较量,斗智斗勇也罢,明争暗斗也好,叙事也更多了不确定性。

《大巧局》电影海报

但是两条线索汇合在一起,实际上也就取消了双线的结构,故事便又显得单一,如果能把最开始黑夜中分叉式的叙事方式一直继续下去,会有更强的悬疑性,但是希区柯克似乎在回归单线中更感觉安全。而电影之后两对的较量,多少显得平庸,不管是乔治对亚瑟的调查,还是亚瑟的反调查,都不具有任何的难度,布兰奇也很快找到了亚瑟的下落,最后乔治赶来和布兰奇联手将亚瑟和法兰关在小屋里,布兰奇发现了亚瑟家中的那盏大吊灯,乔治说了一句“你真是个通灵师”,布兰奇则转向镜头,面对观众眨了眨眼睛,一种间离效果产生了,第四堵墙地被打破也成为希区柯克在影像上完成的一次实验,“大巧局”也便在这最后的镜头里完成了叙事的“大结局”。

双线结构是一次惊艳,其余部分并无多少出彩,而且在这个故事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疑点:电影中有一段乔治开车发现刹车坏了而疾冲下来的戏,在弯曲的道路上,在快速的行驶中,在无法制动的危险中,希区柯克的镜头制造了紧张和刺激,但是乔治一上车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发现刹车被动了手脚?他在前行之前也有倒退的动作,倒退之后一定是踩了刹车车才停住,但是在下坡前行的时候刹车就不灵了;当刹车不灵,乔治完全可以在第一时间冲上山坡,这样就可以停下来,但是他却在道路上行驶,使得车速越来越快,后来才想到冲上山坡,这就比第一时间采取避险措施更多了风险,希区柯克似乎只想营造冲下山坡的戏剧效果而放弃了常理;亚瑟和法兰行动结束后回来,此时的乔治已经潜入了他们的屋子,而他的出租车还停在门口,亚瑟怎么会那么粗心没有看到乔治的车?他看到布兰奇一个人来,应该想到乔治没有出现的原因,也必然会防备乔治迟来的可能,但是他没有,而且在对布兰奇实施了麻醉,他更应该不留下破绽,但是乔治在路边发现了布兰奇还没拔去钥匙的车,发现了车库流出来的白色油漆,乔治爬窗而入发现了车库里布兰奇沾着血滴的包,真正是亚瑟的疏忽才导致他主动采取了行动;最后,布兰奇为什么没有昏迷?当她和乔治把亚瑟和法兰关进机关小屋,这一对取得了胜利,但是这是亚瑟的房子,这是亚瑟设计的机关,他怎么可能没有破解的办法?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3298]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