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7《城寨》:“口述史”的时间刻度
24分钟的短片,是一部电视纪录片,导演麦继光、萧景路拍摄短片作为记录,是呈现了九龙城寨的“前世今生”:“前世”是片头旁白式的介绍:宋代这里是边防前线;1898年签订的中英条约,将其变成了租界,并扩充至新界一代,清政府保留城寨的统治权;1899年,英国宣布城寨为香港殖民地的一部分。从宋代的边防前线,到租界,再到殖民地的一部分,城寨的“前世”被描摹出来,而正是这个“前世”,使得城寨留下了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并成为“现在”的一部分。
旁白介绍的是城寨的历史,而从纪录片正式开始,则从外部的介绍转向内部的叙事,理发店的雷伯充当了说话者,他以口述的方式讲述了城寨的现在:城寨成为三不管地区,一度成为三教九流的庇护,由于狭小的街巷像是迷宫,很多外面犯事的人都会逃到这里避难,也成为瘾君子的活动场所,甚至还会看到吸毒致死的尸体,讲粤语的雷伯口中的“三六档”就是“狗肉”,“道友”就是瘾君子,“追龙”就是吸毒;这里的范围只有2.5亩,但是住有三四万人口,由于没有很好的排水设施,没有垃圾清理制度,城寨的卫生条件很差,雨水和污水混合在一起,时常有老鼠出没,还有人就地倒尿倒屎;由于缺少管理,很多人不经审批在这里开设加工厂,由于不需要缴纳税收,成本较低,这里出现了很多食品店和小吃店;老式的住宅称为“旧楼”,有些拆掉的地方则建起了“新楼”,同样新楼也没有经过审批,所以新楼没有电梯,住户也没有自来水,还时常停电;随着城寨外面高楼大厦的建起,这里更成为了被埋没的地方,雷伯说:“你看这些楼宇挤得水泄不通,在街上抬头都看不到天空……”和城寨的荒芜一样,这里曾经的古迹也剩下了残垣,天后庙只剩下残门败瓦,以前发现的两门古炮也积满了尘埃,清朝时期的官府恩光园虽然保存着,但已经变成了幼儿园……
这里是三不管地带,这里的生活条件很差,这里几乎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尤其在香港快速发展的今天,但是雷伯的口述里还有着一些希望,恩光园成为了幼儿园,慈善团体在这里为孩子提供幼儿服务;还有很多从大陆来的牙医,在这里开设了诊所,虽然是无证,但是也方便了这里的居民;还有老年中心,附近的老年人在这里聊天……有人提出要搬走,但是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的雷伯说:“我死也要死在这里。”理由是他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更多年轻人聚在一起讨论这里的未来时,很多人也说自己选择住在这里,因为生活成本不高,更因为已经习惯了,当然他们还提出了改善环境的诸多建议,比如水务局要改善供水,卫生部门要进行垃圾清运……
导演: 麦继光 / 萧景路 |
这就是城寨的“今生”,居民们生活的今生,没有被完全抹去的今生,对未来还有期许的今生。如果说旁白介绍的是城寨的前世,雷伯的口述则是城寨的今生,前世在电影的外部,今生则在叙述的内部,这两部分构成了城寨的历史和现在。但是当这部电影在1970年代拍摄完成,电影本身也成为了关于历史的刻度:虽然豆瓣上标注电影上映的时间是1975年12月2日,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电影开头就显示拍摄时间是1978年,而在雷伯的叙事中,这个三不管的地区直到1976年才有警察进行巡查,而且还有巡查的镜头,这说明电影的确是在1975年之后。而在近50年后再次进入城寨的“今生”,和这个被打开的历史形成和现实呼应的则是前两天的信息:小五第一次去了香港,看了阿森纳和热刺对的比赛,比赛场馆是启德体育园,而从电影中得知,城寨之所以不能建高大的建筑,就是因为当时附近就是启德机场,而现在的启德体育园就是在原来启德机场停机坪旧址上兴建的。
1970年代的城寨低矮破旧,宛如香港这颗明珠之下的废墟,这部口述纪录片记录的是城寨的“今生”,现在,今生当然就是历史:九龙城寨早就告别了昔日的颓败,启德体育园就是一个明证:2025年启用的体育园可容纳约5万名观众的主场馆、1万个座席的室内体育馆,以及设有5000个座席的室外公众运动场,它是香港史上的最大型体育基建项目,是香港综合体育和娱乐的地标性建筑,更是香港成为国际体育盛事之都的一座里程碑。
《城寨》电影海报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