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5《平妖传》:旋风吹落活灯花

20241005.png

先前诸葛遂智曾破法,杀了一阵。次后马遂打绽了王则嘴唇,念不得咒语,行不得妖法。今又逢李遂,却好三遂。因此文招讨喜欢。
   ——《第四十回 潞国公奏凯汴京城 白猿神重掌修文院》

从三十七回蛋子和尚变身甘泉寺诸葛遂智相貌,到三十九回马遂“毛遂自荐”利用诈降打入王则内部,再到第四十回李遂加入征讨队伍,“三遂”已齐,正如九天仙女娘娘在传授蛋子和尚天罡破邪法时所言,最后相会而“成三遂之事”,由此,“三遂平妖传”也正式拉开了帷幕。但是与其说“三遂”是平妖之主力,不如说只是凑合而已,诸葛遂智并非真正是其人;马遂诈降之后虽然使得王则无法念咒语,但是想要拔刀杀了王则反而被王则的心腹砍下胳膊,最后被斩首;而李遂主动请缨也并未真的擒住了王则——在小说最后的四十回亮相,也只是一次亮相,最后“三遂平妖传”也在这凑数中匆匆拉下了帷幕。

最后平妖是上天助力的结果,圣姑婆婆法力最大,摇身变成了普贤菩萨圣像,却被九天玄女娘娘用天庭照妖镜打回原型,最后被押解上天庭等待发落,胡黜儿和胡永儿两只妖狐也均被天雷震死,王则则被凌迟处死,如此,妖党尽被平定。所以“三遂平妖”完全变得虎头蛇尾,书名变为《平妖传》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这种虎头蛇尾“虚名”的一种修正。作为明代神魔小说的第一作,郑振铎在1935年《世界文库发刊缘起》时将它与《三国演义》和《水浒》并称,而《平妖传》有两个版本,一个是二十回本,由《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编次,另一个则是四十回本,则有冯梦龙增补——无疑,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和冯梦龙的《三言》《两拍》相比,《平妖传》的写作手法、结构层次、人物性格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完全凑数的“三遂”就是最大的硬伤,也许,他们也只是尽到了对民间故事文本进行“编次”和“增补”的作用而已。

但是在四十回本中,小说的写法还是具有一定的特色,这里有着如后期《水浒传》一样的结构特色,那就是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第一回开篇写的是大唐年间刘直卿因上文字劾宰相李林甫不中弃职家居的故事,由此引出的是化身为神仙的老婆婆警示一个作怪的妖猴;然后以“话说”为过渡,转向白云洞猿神的故事,九天玄女娘娘收了袁公,让他修炼雌雄二剑,然后封为白云洞君,掌管九天秘书,不想袁公盗取了《如意册》,将其中的一般单八样变化之法泄露到人间,天庭惩罚,袁公改为白猿神,看守白云洞;从第三回开始,以一句“就中惟猿猴二种,最有灵性,算来总不如狐,成妖作怪,事迹多端。”引出了圣姑姑、胡黜儿和胡媚儿的妖狐作乱的故事,而这基本上构成了小说“妖魔”部分;在这其中,就有蛋子和尚的出生、三番求道,最后和圣姑姑解读天书,以及加上胡黜儿三人七七四十九天修炼;之后又从胡媚儿被风吹落引出张鸾,胡媚儿转生成为胡永儿又和圣姑姑重聚,之后又引出卜吉等人……

《平妖传》所叙的是北宋仁宗庆历年间贝州王则起义为文彦博率军讨平之事,所以平妖之前的王则起义则是重点,而王则在第三十一回现身,“众人看时,却是个有请有分的人,姓王名则,现做本衙排军。”王则是家中第五胎所生,母亲临产之夜就有异象,父亲梦见唐朝武则天娘娘来家借住,当妻子生下孩子便取名王则,“小名叫做五福儿,以纪梦中之兆。从小伶俐,五岁时,便会读书。”七岁王则丧父,十五六岁斗鸡走马、使枪抡棒,因为喜好百般法术,最后遇见了圣姑姑,而圣姑姑也因武则天梦中所托,用十六字箴言寻找所谓“明主”,于是胡黜儿、圣姑姑、蛋子和尚、王则这伙人见时机成熟,就商议要在贝州起事,“你应着天数,合当发迹。河北三十六州,有分教你独霸。”到了第三十四回,王则见人心归顺,自立为东平郡王,“敕封胡永儿为皇后,左黜为国舅,张鸾为丞相,卜吉为大将军。蛋子和尚虽不曾出力,众人推他手段高强,封为国师,月送钱米在甘泉寺供养,只怕日后有用他之处。”多条线索合一,起义大旗最终扯起。

但是从三十一回王则现身,到三十四回贝州起义,再到四十回“三遂”亮相也就是平妖走向了最终结局,也就是说,真正符合书名的“平妖传”只有不到十回的体量。这是小说最大的问题,而作为第一部神魔小说,《平妖传》对于奇能异术的描述也颇为简单,袁公从九天玄女娘娘那里得到了雌雄二剑,这仙家炼成的雌雄二剑能伸能缩变化无穷,“若摄了光时,只如两个铅弹相似,倘动掸起来,能于百万军中,横行直撞,来如箭,去如风,所以仙家飞剑斩妖,百发百中。”袁公掌管九天秘书,泄露了天机,使得《如意册》中的一百单八变化落入人间,“端的有移天换斗之奇方,役鬼驱神的妙用。”蛋子和尚三番求道得到的是地煞七十二变,他和圣姑姑、胡黜儿设坛练法,其中的法术就是召将,将分外将和内将,“邓、辛、张、陶、苟、毕、马、赵、温、关,此外之十将也。眼、耳、鼻、舌、意、心、肝、肺、脾、肾,此内之十将也。”先练就内将再招外将,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后完成法术修炼,“到七七四十九日,众将站立庭中,拱手受令。四围簇拥,有千军万马之势,全不觉庭中狭窄。”

编号:C24·2240611·2134
作者:【明】罗贯中 冯梦龙 编著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版本:2022年11月第1版
定价:52.00元当当26.00元
ISBN:9787573203465
页数:382页

婆子三人将七十二道法炼成,书中如此描述这神通变化,“上可梯云,下能缩地。手指处,山开壁裂;气呵时,石走沙飞。匿形换貌,尽叫当面糊涂;摄鬼招魂,任意虚空役使。豆人草马,战阵上添来八面威风;纸虎带蛇,急难时弄出一桩灵怪。风云雷雨随时用,水火枪不敢伤。开山仙姥神通大,混世魔王法术高。”而这也成为王则叛乱兴妖作法的关键。但是如此神通变化在起义之后的交战中则并没有真正发挥,也就是说,对于妖法之神通,更多是一种描述性而,而并非是过程性的,这也大大削弱了小说的创造力。一方面,小说非是要阐述什么教义或散布封建迷信的毒素,而是通过对那些神佛仙道的描绘,揭露他们的虚妄性和欺骗性:第八回中写杨巡检“认做仙丹妙药”的“圣水”,不过是圣姑姑的一泡尿,而所谓的“菩萨”也是一种幻影。而另一方面小说中的人物很多还是具有肉身性,胡媚儿是妖狐,但是当她被关圣所杀转世为胡永儿,完全是一个鲜活的女性形象,她孝顺,善良,完全没有妖异的特点,而之后在和傻子成亲离去之后,突然又变成了妖狐。

但是和王则成亲之后,小说又回到了普通的情欲主题,胡永儿收王俊为养子,“出入不离,甚是怜爱。”后来胡永儿与他私下成就了好事,“永儿初时跟着圣姑姑行动,风云作伴,山水为家,半像个出家人样子,这个道儿是不想着的。”虽然说这是“饱暖思淫欲”,但也是从妖到人的转变,更为重要的是,身为一个女人,她敢于挑战男权,“眼见得宫中翠袖成群,蛾眉作队,自己只守着一个王则。况且他有三妃六嫔,不得夜夜相聚,看了粉妆玉琢这般个小厮,能不动情?”而当王则认为胡永儿私下养着汉子是败坏风俗的恶行,圣姑姑更是为胡永儿辩护,“凡男女相就,都是夙世姻缘。假如做夫妇的,是正缘,私合的,也是旁缘。”这是一方面,同时她认为,“七情六欲,男女总则一般。女当为节妇,男亦当为义夫。男子三妻九妾,兀自嫌少。如何偏怪得妇人?”而且她认为男女的地位本应平等,甚至可以超过男人,“妇人让着男子,只为男于治外,一应事体,都是他做作。妇人靠着他现成吃着,所以守着男子的法度,从一不乱。若是有才有智的,赛过男子,他也不受人制,人也制他不得。”这一番话完全是一种平权观,对于旧时小说来说,这显得颇为大胆。

实际上,“神魔小说”在某种意义上只是一种叙事的类型而已,这其中依然表达着作者的现实主义思想。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到神魔小说时认为:“且历来三教之争,都无解决,互相容受,乃曰‘同源’,所谓义利邪正善恶是非真妄诸端,皆混而又析之,统于二元,虽无专名,谓之神魔,盖可赅括矣。”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鲁迅进一步指出:“当时的思想,是极模糊的,在小说中所写的邪正,并非儒和佛,或道和佛,或儒道释和白莲教,单不过是含胡的彼此之争,我就总括起来给他们一个名目,叫做神魔小说。”鲁迅在中国小说史上首次提出了“神魔小说”的概念,很明显,他也是指出了神魔具有一种外在性,而内核则是邪和正、善与恶。王则起义是在妖人助力下展开的,是一种魔道,它的对立面自然是神道,但是神道和魔道的对立并不是起义和平妖之间术与术的较量,而是隐含着“妖不自作,皆由人兴”的哲理。

开卷第一回就说到:“生生化化本无涯,但是含情总一家。不信精灵能变幻,旋风吹落活灯花。”刘直卿曾做谏议大夫时劾宰相李林甫不中,只好弃职家居,后来夫人的灯花吹落,现身一个老婆婆,老婆婆自称是神仙,用仙药治愈了夫人的疾病,之后老婆缠住了夫人做个亲戚往来,但其实老婆婆是无恶不作的妖,最后南林庵的老僧请出揭谛尊神将其降服,原来所谓的神仙是一个多年作怪的猕猴,所以“旋风吹落活灯花”实际上预示着魔道最后必然的结果,那就是被“斩妖绝患”的神道所降服,而这也是“生生化化本无涯,但是含情总一家”的主旨所在。圣姑姑是在被武则天托梦之后背负了成就天数的使命,而在梦中武则天是如何阐述这个计划的?在梦中,圣姑姑问武则天:“闻天后在位日,铸像造塔,广作佛事,功德不小,为何尚滞于冥途也?”武则天说自己因为“居心不净”而修成了魔道,所谓广做佛事只是为了尽享女福而想变身为男,这与胡永儿追求和王则同等权利自然不同,所以武则天教授给圣姑姑十六个字:“逢杨而止,遇蛋而明;人来寻你,你不寻人。”当然更重要的是,武则天认为自己“既成魔道,必乘魔运而生,若无权势,魔力安施?”

但是武则天担心的是汉阳王张柬之,“他为五王之首,与朕世世作对,卿宜避之。”这就是天机中所说的“八十翁”,而所谓的天机,就是魔道真正的对手神道,“神魔”之对立就是邪正、善恶的对立。而在这里还有一个所谓的转变,魔道为何会变得邪恶?为何会行妖术?那就是这个世道变了,从太平盛世变成了乱世。第三十三回在王则自立为王的时候,说到:“假如朝廷洪福齐天,地方平静,且算做侥幸。若是气运适然,地方合当有事,定然是那贪官惹出祸来,这祸依还是他自家先当。前一回德,若不恁般胡做,如何激变了军心,弄成大祸。这便是贪官的样子。”胡黜儿是狐妖,但是面对贪官贝州知州的时候,就怒斥道:“张大尹!你害尽贝州人,报应只在今日。我今日不为贝州人除害,非大丈夫也。”原来狐妖也会替天行道。而在三十四回的时候,就指出了乱世之祸,宋仁宗虽然圣明但是被奸臣蒙蔽了,不仅重用王拱辰、鱼周询等一班小人,而且还罢去了真正的贤臣,“文彦博、韩琦、富弼、范仲淹、欧阳修、包拯。他六个都是老成练达,肯替国家做好事的。”所以当忠良被谋害,小人得志,“州县多有贪官,天下不得太平。”

但是当王则利用妖人起义,这种替天行道的思想又变成了另一种祸害,佛门出生、带有三分慈悲之心的蛋子和尚退出,之后又变成诸葛遂智的面貌帮助平妖;卜吉因为遇到贪官而跟随王则想报仇雪恨,但是当他发现王则必赃官更狠,所以连夜来见张鸾,学着蛋子和尚退出,张鸾也有此意,两人离开贝州去了天台山,“采药炼丹,图个神仙正果,岂不为美?”而朝廷重启文彦博开始平妖,平妖实际上就是治乱:贝州妖人作乱惊动了天庭,玉帝派遣太白星李长庚去查看,李长庚说出了叛乱的性质,王则是趣修罗中多欲魔王转劫,“应人间魔运而起”,而这魔运就是“昏君无道”,但是魔道必将被制伏,“若撞了治世明主,其魔亦不能逞也。”当最后平定妖乱,仁宗又变成了圣君,“仁宗皇帝圣明有道,能任用贤良,安民安国,天赐享国长久。”实际上当他最后奄然而崩,是知道了生死之期,因为他就是“赤脚大仙”,而平妖之所以成功也就是因为是天数,“幸是赤脚大仙治世,文曲武曲诸星皆为辅助,不能成其大害。”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4745]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