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06 我·自媒体

官网微博开通,其实是一次无奈的任务而已,想起来有些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感觉,大平台,何需一个小小微博。已经不可挽回地跌进了误区,你追我赶的粉丝数量只不过是把影响力迁出自己的地盘,风光无限,死的还是自己。

不免有些哀怨。最明显的就是又一次把自己碎片化了,时时刷新时时更新,时时观望时时转播,越来越机器了,而那些碎片的信息像是把自己肢解了,始终边缘滑行。微博时代,极低的粉丝数最终成为嘲笑的对象,我是仿佛卷入了这场博弈,四下张望都是@的影子。

这是必须要走下去的,但是疑问是,微博到底会是一个怎样的媒体?我们需要这样的媒体吗?作为网络媒体的一个实践者,微博打开了一个窗口,也关上了一个窗口,落地而论,还是要让更多的网友、更多的意见回到本地网络中,对非本网络的用户的管理监控和引导,并不是网络媒体应有的职责。其实很明确了,官网微博的开通,并且以极大的热情更新和互动微博,最后的流量和影响力还是为了那些门户微博平台,还是成为他们赚钱的聚集力量。被绑架的微博,说到底是媒体自我奴化的一个表现。

美国《时代周刊》2006年年度人物:You

作为非此即彼的存在规律,个人腾讯微博的更新已经停滞在5天前了,甚至我没有登陆上去过,那些嘈杂的声音并不在我耳边,反倒变得清净了。或者我将是告别个人微博时代的开始,曾经也说过,这只是“绑架微博”的一次试验,目的地还是自己的博客,我的“或。者”,微博只是把别人引到我的博客的一种手段。几个月下来,实践告诉我,如果你不是一个微博控,如果你的听众或者粉丝不突破1万,是根本没有什么推广效果的,也就是说,以极小的关注度营造一个自媒体,实际上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当然更为现实的一个目的,很多人把它作为心情的记录本,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有关注更好,没关注也会自娱自乐,这实际上是退回到个人日记本的时代,不用微博也罢,网络那么多工具何必随大流吊死在微博这棵树上。

所以很明显的事,微博是一个他媒体,只有自己的世界才是自媒体的舞台,比如博客。“或。者”是心里的完整世界,它特立独行,在微博旗帜的策动下依然保持着高度的自觉和自律。就像晚上一个人的行走。

雨过后,石板路一片湿漉漉的,我是没料到雨会在今晚下来,本来是把小五送到吹萨克斯的琴行,我便开始我的行走。但雨下了,毛毛细雨,变天了。望着雨有些无奈。等小五学好萨克斯,已经8点了,这时雨却停了。忙不迭地把小五送回家,便独自一人来到石板路,继续行走。雨后的路有些湿滑,有些泥泞,几乎没有人,真的是独行。在树林间穿行,只有朦胧的灯光,和自己的呼吸,听得到的完全是我一个人的心跳。如此也是美好的,天地仿佛都是我的,世界沉寂了,而我却在自己的世界里保持着自觉和自律。不管别人怎么说,也不管自己有没有听众,总之我在自己的天地间,自娱自乐、自言自语、自给自足,甚至自生自灭、自作自受,也无需担心没有围观的寂寞。

我也就是我自己的神,我自己的王,我自己的主人,我自己的媒体,在雨后的石板路上没有别人,不被打扰,让自己完成自我的命名。我们着迷所构建的那些自媒体,在奴化的平台里,其实是自我神话、自我迷茫的产物,以“我”为中心的“社交圈子”,不管刷粉还是申请达人,更多意义只是一种游戏,“自我价值”被绑架,你就是一个奴隶。2006年,美国时代周刊将“YOU”评选为当年的年度人物,这是自媒体的一个标志,所以自媒体是我们可以对话的,听得到呼吸的,而不是He,或者She,第三人称就是一个他媒体,把我们切成碎片,在非我的舞台上勾勾搭搭股筹,实在是一种自我的沉迷。王佩把语言看成是“我们的武器”,所以远离微博就是远离工业化时代对人的桎梏,他说:

在这个黑云压城、娱乐至死的时代,真诚地说出一句人话是多么重要啊!我们已经身处工业化时代,但是却没有工业化的诗歌,工业化的小说,工业化的非虚构作品,有的都是肤浅的、伪善的、短命的、抖机灵的应景之作。这种情况下,不放弃写作就是不放弃抵抗。不要说抵挡徒劳,没有意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808]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