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6 《束缚自由》:如果我们坐在思想的轮椅上
束缚和自由,被动语态的束缚,主动方式的自由,客观条件的束缚,主观认识的自由,两种方式,两种行为,但是到底谁是这两种状态背后的主宰?到底谁能突破束缚达到自由?
束缚首先是身体意义的,童年、少年、青年的照片组成了人生的某个系列,而成长、歌唱、恋爱则链接了一个人自由的生活,看起来这是一种不被束缚的状态,而这种状态就是所谓的自由。但是,当我们用双手抓去身边的东西,当用嘴巴说出我们想说的话,当我们用脚奔跑跳跃,我们用身体做出各种动作的时候,是不是真的是一种自由?当我们思考,当我们写作,当我们表达内心的想法,是不是也是思想的一种自由?而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灵与肉有时候却是分离的,或者说,这样一种表象意义的自由,在某些方面却是不自由,却是束缚。
| 导演: Mathieu Labaye |
![]() |
那坐在凳子上的人试图站起来,可是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不管是胖子还是老人,在做出努力之后,却依然无法站立起来,也就是在提线的牵引之下,很简单的一个动作却无法达到最终的目的,重复日常生活是一种束缚,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当然更是一种显化的束缚,所以对于每个人来说,束缚无处不在,而人在这世上的最大悲哀,是不知道自己是被束缚的,以为从来都是自由的。
|
《束缚自由》电影海报 |
其实自由是相对的,而同样,束缚也是相对的。在线条、数字的体系里,也有无法行动的另一个人,他坐在轮椅上无法自如行动,所以那些线条基本上没有变化,既没有牵引拉扯,也没有重复行动。这是一种静止状态,而身体的静止状态对应的是一种缺陷——行动的缺陷。所以这是身体上被束缚的代表,残疾和疾病,是被剥夺了运动的能力,是被剥夺了交流的机会,坐在轮椅上,轮椅就是世界,轮椅就是方向,轮椅就是他者,所以在这样的人生中,束缚是必然的,对于他们来说,自由仅仅是像那些健康的人那样做自己想做的事,甚至只想和提线木偶一样,渴望能够用自己的能力做出简单的动作。
这是被束缚的人对于自由的第一种渴望,但是仅仅是渴望,当人无法解决和身体有关的困难时,他们的对自由的渴望却找到了另一种机会,那就是做思想上的自由者。就坐在轮椅上,就静止在提线的系统里,但是人活着,思想也不会死去,所以在失去了行动能力之后,却可以无限扩展自己的自由思想,“残疾和疾病提供了巨大的潜力,人类无尽的欲望、能量和潜能,会喷发出来,会让人更加迫切,更加拼尽全力。”
这是一种弥补,却也是一种超越,当人的身体最后被提线控制在系统里的时候,对这一种束缚的最好办法便是自由的思想,“为了活下去,必须重塑运动的改变,要释放自由的内心世界。”所以着一种自由不仅仅是智慧而是一种再创造——在行动自由基础上抵达生命的自由。而这种自由并非是特例,并非是个案,并非只属于残疾和疾病患者,实践上适应于所有人。只要能突破那个提线的系统,勇敢冲出来,不管是站立着,还是坐在轮椅上,对于他们来说,挣脱束缚就意味着走向自由。
只奋力一搏,便扯断造物专横的绳索,在无边的天地间快意歌舞,尽情品味自由的妙味。于是自由飞翔,自由运动,不同的人,不同的舞,不同的力量,不同的动作,疯狂,激情,最后在变形的世界里找到那个被遗忘的自我。即使变成骨骼,依旧在跳舞,即使分裂成细胞,依旧在自由运动——每一个细胞都在运动,每一块骨头都在追逐自由,告别静止,告别缺陷,告别提线,告别重复,也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没有束缚的生活,才是真正自由的世界。
看上去可以自由行动,却原来只是一种被束缚的生活,而看上去失去了行动和沟通能力,但却让思想抵达无穷尽的远方,这是一种从身体到精神,从外在的行动到内在的渴望的转变,而每个人在这样的转变中才会看见真正的自由,才会发掘出意想不到的东西。两种束缚,两种自由,而那个人体慢慢还原为生物,为标本,为一个宇宙,依旧在舞蹈,依旧在行动,依旧是自由的最直接体现。所以身体残疾与否,肉体疾病与否,在自由的真正渴望中,人更多需要的是成为自己的主宰者,自己的那个上帝。
所以,被束缚的被动语态,其背后只有当人成为主宰,才能使这样的被动变成主动,才能从束缚走向自由。但这种不管是被束缚,还是没被束缚的自由,依然还是一种理想状态,身体可以有疾病,甚至残疾,但是思想呢?思想就不会被提线所控制?思想就不会寸步难行?思想就不会在束缚中死去?而其实,要达到自由真正困难的不是身体,而是思想。被控制的思想里,我们被提线牵引拉扯着,在被控制的思想里,我们无法逃逸那个系统,在被控制的思想里,我们一生都坐在轮椅上——没有更多的动力,没有更多的激情,屁股在椅子上成为一个点,固化而永恒。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