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08 书写的正典

“被书写”和书写之间本来是一种抉择,所以在字句的背后是一个隐晦的人生,甚至是渗透到每一年每一天,所以在“被”字句被废除的时候,我想到了所谓坚韧的品格,看到了挺身而出的某个人,在前头,是走在自己的路上,甚至不闻不问旁边的一切。

这种前行的方式,于我来说是习惯了,所以不再“被”,是自我选择的结果。afan说到的诧异也完全是一种不适应,他说要保重,一天一天的记录中是需要注重身体的。我非常谢谢这样一种关怀,但其实于我来说,博客的每日更新和身体似乎没有趋于疲倦的关系,也就是说,afan的感受是源于某种身体上的个人经验。好久未来博客浏览,他的到来像是突然闯了进来,或者说他看到的世界和我在这里书写的世界截然不同了,是为惊奇,是为不可思议,竟然也是不辍地继续,像以前一样,像每天一样。我知道在他的体验中,这里隐含着一个不复制的文本期待,或者说,结果本来可以在他心中生成的,按照经验主义的想法,必定是朝着一个方向前进的。但后来,经验坍塌了,afan的到来我开玩笑说,是见证了另一种不可复制的文本的诞生,而在那里书写的当然是我。

其实,对于每天书写来说,对于这个结果本来就没有大惊小怪,所谓闯入也是那种陌生客。我是在那里前进的,不顾别人地在那里前进,和其他的生活方式一样,这种前进的方式是“很认真”的,所以,在不可复制的文本中,我一定会是让每天发生的故事成为独一无二的记录,正因为独一无二,所以慢慢趋向于一种人生的典范,或者说,也是浮士德最后的呐喊折射的光阴有涯,“逗留一下吧,你是如此美丽。”在不可重复和不可逆转的时间和人生中,所谓的书写也一定是遵循这个不可重复和不可逆转的特性,所以在成为个人正典的道路上,一定是需要这样的仪式化,让个人成为经典。

博客当然是我的正典,在内心里是渴望每一天都成为独一无二的叙事单位,所以,变成个人叙事之后,也带有很强烈的仪式化,这种仪式化的对面是碎片化和娱乐化,所以,我的博客呈现一个大写的人的重量,或者是自我虚构和自我放大,但必定是属于我的,必定是在“很认真”中构筑经典,这也就会理解,为什么会抛却微博书写,这种抛却就是在反碎片和反娱乐,甚至是在反解构。

老实说,在文本的书写中,我是喜欢解构的,或者如乌力波一样,反抗的是那种“为了压抑创新并因此而维护正典的霸权而调用的”文学疯狂的观念,甚至是在“非正典化(de-canonization)”的路上努力,批判一切即成的原则,排除一切权威,也不遵行任何的规则。但是在文本之内和文本之外,完全是两种观念,或者在符号上,也是回文式的颠覆和不可更改式的崇高,正如人生的每一步一样,我都需要庄严的形式和典雅的语言,需要经受住时间考验的真实文本,需要不可颠覆的“正典”之作。

每天一篇,这几乎是“正典”的底线了,可以做到是因为内心足够强大,可以抵御很多的打击和诱惑,可以正视很多的嘲讽和不解,虽然在所谓的“正典”中有着次经、伪经的不同文本,甚至呈现的是一种虚幻之相:“在仪式里面,世界是活生生的,同时世界又是想象的……然而,它展演的却是同一个世界。”

世界如何,我只活在我自己看到的那个,或者我只看到独一无二的世界,所有可能呈现的都是这样一种唯一的真实,所以在如此正典的书写中,我不断地冲击困顿和倦意,不断构筑经典,那些每天的记录,那些不断推出的专题,那些5、6千字的书评……机器在不停地运转,甚至会没有读者,所以这种书写也完全是个人化的体验,纯粹却孤独,也只有如此,才会鄙视娱乐和诱惑,鄙视碎片和无聊,只有自己,是模范作者,也必定是模范读者。

在文字的世界里,有时候真的会有一种何必如此的感慨,甚至这些所谓的“正典”也都是代码而已,都是可以轻易分解和拆解的,在代码化的计算机时代,任何正典都会迅疾消逝,或者说,我坚持近4年的博客,很可能在一个晚上数据崩盘,在遗忘备份的数字化生存中,正典的书写完全会变成一个游戏,灰飞烟灭。是的,尤其在键盘输入代替笔纸书写的时候,这样的危险更加赤裸裸,所以在数据库、服务器、网络连接组成的数字化时代,正典的书写行为更像是唐吉可德的战斗,乌托邦里只居住着我自己。

“人生苦短,艺术恒久(ars longa, vita brevis)。”疯狂是为了维护正典,在个人的序列中,留存的也只是一种乌托邦,但或者自己看见便可以称自己为王,没有谁会黄袍加身,放大的幻相看上去就是一个不可摧毁的国,生命就是不断废除“被”字句走向个人信仰正典的过程。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2042]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