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14 小说“浔阳楼”
滚滚长江东逝水已换做排空的浊浪,矗立在那里的浔阳酒楼已称作浔阳楼,千年而来,一座楼的闻名,或许和诗文、江水有关,但是对于浔阳楼来说,也有韦应物“始罢永阳守,复卧浔阳楼”的离别;也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落寞,但最有名的当属那《水浒传》中的宋江题反诗,对一座楼寻幽访胜、慕名怀古其实也及不上一部小说的虚构带来的传奇。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这是唐代的浔阳江头,浔阳江即在九江的长江一段,千年之前,浔阳江必是有些酒楼茶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女弹奏着阴沉压抑而略带凄美的乐曲和座客“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的悲戚并非只发生在浔阳楼上,而现在登临浔阳楼,也无法寻觅到琵琶女相关的哀怨诗文,甚至曾经题写在浔阳楼上的“落座三杯豪气在,出门一笑大江横”、“菊酒犹在浔水杳,江楼且醉小阳春”等诗词也没有发现,而唯有梁山一百单八将的彩绘瓷砖像展现在一楼大厅,似乎还能听见忠义堂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豪迈声,还能听到“替天行道”的大旗正猎猎作响,是的,这是宋江的浔阳楼,这是梁山的浔阳楼,这是革命的浔阳楼。
雕檐映日,画栋飞云。碧阑干低接轩窗,翠帘幕高悬户牖。消磨醉眼,倚青天万迭云山;勾惹吟魂,翻瑞雪一江烟水。白苹渡口,时闻渔父鸣榔;红蓼滩头,每见钓翁击楫。楼畔绿槐啼野鸟,门前翠柳系花骢。
这是《水浒传》中描绘的浔阳楼胜景,而那小说中的情景也再现而来:“宋江看见那一派江景非常,观之不足。一座酒楼牌额上有苏东坡大书‘浔阳楼’三字。宋江来到楼前看时,只见门边朱红华表,柱上两面白粉牌,各有五个大字,写道:世间无比酒,天下有名楼。上楼凭阑举目看时,端的好座酒楼。”这是《水浒传》第三十九回《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中的一段,就是要喝的,只不过这落寞的心事也唯有这酒能解愁,而那首《西江月·浔阳楼记》已经将宋江意欲革命的意向透露出来:“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似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纹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抱冤仇,血染浔阳江口。”但这也只是个人的血仇恩怨,而那接着的四句诗却将他生生地推向了革命前沿:“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没有标题,只是写在《西江月·浔阳楼记》之后,而正是这首无名诗歌因为带有强烈的革命意识,尊黄巢而超黄巢,当然是翻了朝廷反了秩序,小说助推了无名诗的闻名,而这首诗也慢慢有了更锋芒的名字:反诗。其实,从小说来看,浔阳楼题反诗也是宋江的起义从自发走向自觉的起点,宋江发配江州或许只是个人命运的遭遇,而从反诗来看,完全具有了革命的主动性,也正是由此出发,“黄文炳设计害宋江”、“梁山泊好友劫法”等相关情节助推宋江走向真正的革命。
只是这浔阳楼见证的也只是一段小说的传奇,“宋江题反诗”和“劫法场”大型壁画成列在大厅,而二楼的墙壁上挂着“宋江题反诗”的一幅画,下面是一张八仙桌,桌子上摆放着大大的酒坛子,坛子上写着“好汉酒”三个字。这浔阳楼因小说而闻名,自然是放大了传奇色彩。而这座“世间无比酒,天下有名楼”的浔阳楼也绝非曾经书中的那个酒楼,唐宋屡经兴废,而现在的这幢浔阳楼是1989年重建的,明显具有仿宋风格,高21米面积为1800平方米,外观三层,内里却有四层,宋时楼的题书“浔阳楼”三个字传为苏东坡所写,如今匾额三个苏体金字出自赵朴初的笔端。
登楼凭窗纵望,因为这汛期到来,长江之水浑天浊地,船只在江面上行驶,远处是长江大桥,江州对岸就是湖北的黄梅县,过了桥不是《水浒传》里所写的那个“无为军”,也无“姓黄双名文炳”的在闲通判,而那水浒的英雄气也随着滔滔江水淹没在文本深处,正如那楹联所提:“大闹江州,人言此事桩桩有,百代流传,无非天下英雄,借题抒壮志;细观水浒,我觉其文句句真,千秋炳焕,信是世间才子,因史撰奇文。”
![]() |
浔阳楼 |
![]() |
水浒忠义堂 |
![]() |
![]() |
好汉酒与宋江题反诗 |
![]() |
浔阳楼匾额 |
![]() |
![]() |
![]() |
![]() |
远眺滚滚长江 |
![]() |
九江大桥 |
![]() |
![]() |
乌云密布的长江 |
![]() |
|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2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