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4《罪人回忆录》:你在上帝的契约中

20230714.png

他早已被埋葬在墓地里,当掘墓人打开墓地,他的一只眼睁着,另一只失去的眼布满了蛛网——他是一个死人;当掘墓人在将他挖出来,面无血色的他开始讲述发生自己身上的故事——讲述让他变成一个活人;一个死人“讲述”活着的故事,一个活人在死后进入回忆,罗伯特到底是死人还是活人?

月黑风高,狼嚎声声,那蜡烛的光不是带来光明和希望,而是导入压抑的死亡世界,沃依切赫·哈斯在开场营造的恐怖气氛,是将死者和生者含混在一起,死者是讲述的生者,生者是回忆的死者,生即是死,死也是生,当含混成为一种状态,“罪人回忆录”也构筑了关于罪责之惩罚和救赎的含混文本,这个含混的文本提出的问题不是关于生和死的,而是善与恶、救赎与惩罚的:“大地鱼海洋有难了,魔鬼将降祸于你,怀着大愤怒,因为他知道时辰不多了……”上帝没有出现,出现的是魔鬼,在含混的世界里,上帝是不是也变成了魔鬼?魔鬼是不是也是上帝的一面?

“我出生即世界的弃儿,我的使命却耀眼辉煌……”罗伯特讲述自己的故事,生命的起源就是一种含混,他是世界的弃儿,是不该出生的存在,但是出生所带来的罪恶却成为耀眼辉煌的光。不该出生是现实,身为磨坊主的父亲在醉酒和暴力中,和母亲发生了关系,生下了一个孩子,这是第一种出生,但那个出生的孩子不是自己,而是罗伯特的哥哥古斯塔夫。古斯塔夫当然也是不该出生的存在,他是父亲的暴力和母亲受苦的象征,他也成为弃儿:母亲对着父亲大吼:“他是恶魔,他是杂种。”古斯塔夫身为弃儿是因为父亲是有罪的,而当他离开之后,又和另一个女人混在一起,在他们的淫乐生活中,是古斯塔夫传来的哭泣声。而罗伯特为什么也会成为弃儿,因为他不是母亲和父亲所生,是母亲和乡绅所生,是母亲背叛导致的结果,他甚至比古斯塔夫更像一个弃儿。

导演: 沃伊切赫·哈斯
编剧: 詹姆斯·霍格 / 迈克尔·科曼
主演: 匹奥特·班扬 / 厄维拉·罗曼祖克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波兰
语言: 波兰语
上映日期: 1986
片长: 125 分钟
又名: Memoirs Of A Sinner

不管是古斯塔夫还是罗伯特,他们身上的罪由父母带给他们,弃儿于是变成了一种“原罪”。而出生变成“伟大而可怕的作为”的罗伯特,他又走向了另一种含混,那就是善与恶的含混,他抬起头看见墙上挂着的镜子,他看见了镜子中和自己一样的人,但是这不是虚幻的镜像,镜子中的自己走了下来,站在面前,成为了另一个自己,而这个自己就是魔鬼,这个叫吉尔·马丁的人告诉他:“你是被上帝选中的人,我将与你为伴,我们善恶不离。”一个是善一个是恶,但是善与恶从来不是分割成两种个体,他们合二为一,就像镜子中的马丁走下来骑马而去,罗伯特还留在那个屋子里,就像罗伯特一只手上拿着的是还未喝过的酒一只杯子却已经空了,看上去它们彼此独立,一种离去和一种留下,一种满杯和一种空无,却成为无法分离的存在——而且,是恶的自己控制了善的自己。

马丁说罗伯特是“浸淫于邪行的罪人”,一定会得到惩罚;马丁在罗伯特面前射杀了飞翔的鸟,在其中得到快乐;马丁让罗伯特约古斯塔夫出来,然后用剑杀死他;马丁和女人们在一起满足着肉欲,女人们却说和他们在一起的是罗伯特……罗伯特迟疑,罗伯特认为杀人是可怕的罪,但是在马丁看来,一切都是上帝的旨意,“你是被选中的人……”于是他用马丁的剑杀死了古斯塔夫,尽管害怕,尽快颤抖,马丁告诉他:“你无法逃离必然,上帝已经裁决……”必然是古斯塔夫的死,必然也是母亲的死,必然还是他穿着马丁的衣服逃避了追捕,当魔鬼说“我们是一体的”,罗伯特当然也成为了魔鬼,“夜晚我挤进人群,光明一来我就离开……”

《罪人回忆录》电影海报

善与恶一体,恶可以取代善,那么是不是也意味着善也可以取代恶?身为撒旦的马丁掌控了罗伯特,是不是也意味着罗伯特身上的上帝之光也可以击败魔鬼?这是哈斯在电影中提出的一个问题,有着原罪的罗伯特一次次跌进了马丁为他设置好的罪恶陷阱,他成为了恶的代表,成为了撒旦,按照马丁的说法,一切都是上帝的契约,这个契约的书写便是:“惩罚是恩典的一部分,苦难是上帝织造的一部分。”但是反过来,恩典也是一种惩罚,上帝织造的世界也是苦难,那么罗伯特的惩罚和苦难也通向上帝之路——当他终于拿起那把剑,刺向了马丁的身体,一种死发生了:自己杀死了另一个自己,是自杀,但是他杀死了身上的恶,杀死了魔鬼,他用惩罚的方式找到了上帝的恩典,他用苦难通向了最后的善。

最后杀死自己,是加尔文主义的最后破产,在恩典即惩罚的契约中,上帝没有离开,魔鬼也不是上帝的全部,而死去的罗伯特也只是恶的那部分死去,当他最终重生,哈斯赋予这种重生的意义就在于“罪人回忆录”变成了一个文本,它让死去之后的自己“活着”,它让弃儿变成耀眼辉煌,它让恶在忏悔中得到救赎,“通往毁灭的道路总是宽的”,通向救赎的路也是宽的——最后从坟墓里挖出来审判,是丢进烈火之池中的“第二次死亡”,生命之书中未被书写的人,也将丢进烈火之池中,只有写在“罪人回忆录”中而成为生命之书的人,死亡便是最后的死亡。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2068]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