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29 地方网媒,鸡鸣风雨?
被一场秋雨侵润的雅安之夜,显得有些迷乱,淅淅沥沥仿佛落在心里,“巴山夜雨”并没有涨秋池,却在现实之外的梦中成为不可言说的秘密。醒来,是鸡鸣,窗外一声声啼来,开窗,雨气扑面而来,却还有炊烟升腾的农家。就在房间的后院,斜斜的山坡上,是当地的村落,两层,泥瓦房,院落里挂着成串的玉米,黄橙橙的,令人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那家里养的那些啼叫的公鸡仿佛复活了某种记忆,而在这个陌生的雨城,发生着,也像是在梦中一般。
一个早晨的场景,并不是一种象征。互联网会议,地方网络媒体,研讨会……这些标签组合在一起,是某种正襟危坐中的议题:未来朝什么方向发展?还有多少发展空间?内容为王还是经营为重?而对未来的期许便是从现状开始,从夜雨结束的早晨开始,从鸡鸣开始,甚至从纸媒的某种信号开始。
美国《新闻周刊》就要告别一个时代了,这个10天前的新闻在今天又具有了某种划时代的意义:10月18日,美国《新闻周刊》宣布将在年底结束为期80年的纸质发行史。这份创办于1933年的刊物素以深度报道和精辟分析见长,其权威性和影响力无远弗届,深入人心。在最辉煌的时期,它曾创下全球400万份的高发行量,并成为不少政要案上床头必不可少的一本杂志。而滑坡注定在10年间成为纸媒的厄运,从10年的400万份,到去年年底的150万份,《新闻周刊》所走过的曲线仍然是美国纸媒的现实之路,虽然150万份的发行量还相当于目前的《人民日报》,但锐减的事实终于使其走上了终结纸质版的新时代。
看上去纸媒这样的“死亡”只不过是这个互联网时代诸多信号的一种,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对于善于“察颜观色”的中国互联网来说,《新闻周刊》所代表的纸媒之死,振奋之情溢于言表,甚至已经成为网络媒体开拓新市场的一剂兴奋剂——传统媒体正在加速死亡。
而对于中国互联网中市场份额并不大的地方新闻网站来说,新课题并不会带来革命性的意义,背靠传统媒体的现状仍然使其无法成为真正的独立媒体,形式的意义甚至大过内容。而在“内容为王,外链为皇,内链为后,关键词为相,代码为将,结构为城”的主旨之下,仍然走着一条技术激活生命的路子,不是创新只是强化,在电脑化的新闻时代,新闻的同质化并无和传统媒体竞争的优势。甚至可以说,现在不是纸媒的死亡威胁论,而是互联网的独立自主的可能性,所以探索适合地方网站的发展之路才是“转型”的开始。
130多家共同聚会,几十家上台演讲,而对于不同的地方网络媒体,会议的意义更多是分享。立足本地并不会形成多大的市场竞争,区域化生存的对比集中在谁有更多政策优势,而争取政策,争取政府称为许多网媒努力的方向,所以在一种相对上升态势的发展曲线中,地方网媒看起来受到商业网站、政府网站的挤压,但是其自身特色仍然使其拥有了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
不管是怎样的市场,对于端坐其中的我来说,还是有些不适,这种不适更多或者也是一种尴尬。其实作为地方网媒的一员,对于未来还是有着很多无奈,或者也像这早晨的场景,只是一种姿态而已,“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而对于未知的风雨世界,光几声啼叫或许不能唤醒什么,但至少是有声音,有话语,而不至于寂静无声,如不在现实之中的梦一样。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422]
思前: 一路向西
顾后: “宝藏兴焉”的红色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