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02 被遗忘的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寺,在我的认知世界里,一直是一个辨认不清的词汇,在我向日喀则的居民询问时,也总是以阿扎伦卡、扎伦绒布、扎尔卡什的发音而出现,这是一种不敬,也是孤陋寡闻的见证。作为后藏地区的标志,扎什伦布寺也只是在我们逗留日喀则的那个早晨,很有限地闪现在我们面前,而对它的观望产生的注解也只是班禅、尼玛山、朝圣以及藏舍利肉身等。
其实早就听说日喀则在西藏的地理和宗教意义,作为西藏的第二大城市,日喀则是历史上后藏的政治、宗教、文化中心,也是历代班禅的驻锡之地,和前藏的拉萨共同形成了众多教派浓郁的宗教文化。昨日从定日赶赴日喀则,在日喀则没有行程安排,所以对于这个经过的城市还是有点遗憾,也只能趁着早上出发之前的时间去看一下著名的扎什伦布寺。在几经训练读出这个陌生的寺院名字之后,忽然在上海中路的宾馆窗口看见了前方了雄伟的建筑,从外观上看有点像拉萨的布达拉宫,所以几乎没有迟疑便在街上叫住了一辆三轮车,询问去往这座寺院的具体路径。
营运三轮车的车主是黝黑的藏族人,我问他扎什伦布寺多少钱,他用生疏的汉语对我说,去那里要20元钱。我一惊,就在眼前怎么要那么贵?他说出租车要50元呢。我指着前面的寺庙说,是不是那个就是扎什伦布寺?他说是的,是小布达拉宫,20元。我说太贵了,5元。他似乎也同意了。而我一坐上去,只骑行了300米的样子,他就让我下车说到了。我一时窝着火,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嘛,近在咫尺却漫天要价,但是限于人生地疏,也不能和他争吵,便给了他5元钱。
而我正准备去所谓的扎什伦布寺瞻仰的时候,就在附近的警察蜀黍告诉我,这不是扎什伦布寺,扎什伦布寺在前面,拐过一条街就到了。我这才知道,这里的确是小布达拉宫,却不是闻名的扎什伦布寺,后来查资料得知,这个小布达拉宫是鲜为外人所知、却在当地享有极高声誉的桑珠孜宗堡,是上海市2005年完成的一个特殊的援藏项目。
按照警察蜀黍的指示,穿过喜格孜步行街,大约10分钟就到了扎什伦布寺。作为日喀则地区最大的寺庙,扎什伦布寺位于尼玛山东面山坡上。这座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的寺院,在规模上似乎比不上布达拉宫,但是其气势仍在。整个寺院依山坡而筑,背附高山,座北地向阳,殿宇依次递接,疏密均衡,和谐对称。金顶红墙的高大主建筑群更为雄伟、深厚 、壮观。远处眺望,楼台醒目,殿堂叠耸,金碧辉煌,宏观而壮美。
扎什伦布寺原名“岗坚曲培”,意为“雪域兴佛寺”,后更名为“扎什伦布巴吉德经钦却唐皆南嘏杰维林”,意为“吉祥宏固资丰福聚殊胜弥诸方洲”,通称“扎什伦布寺”,意为“吉祥山寺”或“吉祥须弥山寺”。一些汉文史籍记为“扎什伦博”、“仍仲宁翁结巴寺”、“扎什隆布寺”等,简称“扎寺”。扎什伦布寺是中国藏传佛教的格鲁派寺院,明正统十二年(1447)由宗喀巴弟子根敦主兴建。扎什伦布寺为四世之后历代班禅驻锡之地,可与达赖的布达拉宫相媲美。它与拉萨的“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称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四大寺”。四大寺以及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并列为格鲁派的“六大寺”。
由于时间有限,只能站在扎什伦布寺的外围观望,而在对面的广场上,许多信徒面朝寺院磕头跪拜,足见虔诚。
![]() |
有“小布达拉宫”之称的桑珠孜宗堡 |
![]() |
![]() |
![]() |
![]() |
![]() |
![]() |
![]() |
![]() |
![]() |
![]() |
白色的宫墙 |
![]() |
转经筒 |
![]() |
广场上的小品 |
![]() |
![]() |
![]() |
朝圣者 |
![]() |
喇嘛 |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