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02 回到拉萨

方向已经变得模糊,不管是两天前沿着拉萨河从西北进入,还是今天由日喀则从西南抵达,眼前的拉萨都已不是想象中的城市,它具体、可触,混合着现代气息和宗教氛围,蓝天、白云,以及猛烈的阳光,而空气中散发着特有的酥油茶和藏香又将人拉回到一个久远的传说中,它似乎不属于现在,它似乎总在自己的世界里呼吸。

所谓过客,也并没有那种“突然就走到了西藏”的唐突感,从日喀则返回,我小心翼翼地将这个过程命名为“回来”,曲水县过来的林荫道,还有道路两侧的草莓采摘园的牌子,都让人有一种回到江南的感觉,雅鲁藏布江的水舒缓地流淌,像在静静地讲述那些过往。回来是必须有些抒情意味的,打开手机,听郑钧的《回到拉萨》,像是怀旧,又像是第一次触及这个城市最软弱的那根神经,他说:“在雅鲁藏布江把我的心洗清/在雪山之颠把我的魂唤醒;”他说:“爬过了唐古拉山遇见了雪莲花/牵着我的手儿我们回到了她的家;”他说:“你根本不用担心太多的问题/她会教你如何找到你自己……”

几乎是二十年前的一首歌,在时间里不是消逝,而是重新被激活,只是那歌里唱的那些情景是不是一个没有到过西藏的人的臆想?雪山、青草,美丽的喇嘛庙,于是我们便在想象中走进了拉萨,走进了“她的家”,走进了“找到你自己”的归宿,只是当歌声飘荡在进入拉萨的入口时,听到的再也不是臆想不是抒情不是怀旧,而是时间之外的现实,是浓烈的糌粑和酥油味,是晶莹的松石、珊瑚和天珠,是雄伟的布达拉宫,是逃脱想象必须要走过的那条心路。

康昂多南路是我们第一次抵达拉萨入住酒店所在的路,与布达拉宫垂直,从宾馆步行300米就可以到达圣殿,而在宾馆的观光台上也可以远眺布达拉宫,所以,那座曾经无数次出现在海报杂志电视书页上的建筑,被无限接近的现实重新建构了一遍,不是遥远是咫尺,不是瞻仰是对视,而原有的敬畏、圣洁早已成为心中的一种永恒。

这或许也是一种杂糅的心绪,拉萨常住人口相当于一个县级城市,这里藏汉文化交融,不管是朵森格路、色拉路、扎基东路,还是北京东路、江苏路、金珠西路,从这些道路的命名上就可以窥见并蓄的文化基因,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城市的尴尬,而这个城市匆匆而过的人群中,我很难发现焦虑、不安,或许,拉萨也总是以一种平和、安静的的心态面对四面而来的过客,仿佛就如那个七世纪的传说,依旧不老,依旧不灭。

那只背土的山羊在哪?在经卷中,在壁画上,在典籍里,惹萨而演化,也是一种正义战胜邪恶的力量,背土填塘,镇压妖女,幻化成的彩虹和白塔成为心中永远的纪念,荒草沙滩孕育的文明也是一种杂糅。而当“惹萨”逐渐变成了人们心中的“圣地”,拉萨的标签从历史和传说中走出,《噶琼寺碑》:“神圣赞普先祖松赞之世,始行圆觉正法,建拉萨大昭寺。”当拉萨从1200年前的典籍中走出,便成为了由布达拉宫、八廓街、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以及拉萨河构成的现实。

而现实并不总是安全的,回到拉萨,我甚至还像第一次抵达时那样,不敢独自出门不敢用相机随意记录,似乎这里的每寸土地每个街角都有禁忌,似乎这里的每个人都有藏在深处的秘密,我就在城市陌生的记忆里,而城市永远在我离去回来而后最终离开的过程中坚持着自己的旨意。

不容置疑与改变,回到拉萨又将是一次经过,就像二十年前的那首歌曲,不是因为时间的久远而慢慢沉淀,而是在毫无预料中突然被释然,只有唐突只有曲解只有无端的呻吟,也只有字词间的永远不能融合的生疏。

而且,回到拉萨,也换了宾馆,那曾经看得见布达拉宫、在康昂多南路的住处终于也成了陌生,咫尺又变成了遥远,对视又换作了瞻仰,而最后的故事依然是茫然无措,甚至已不像歌曲里唱的那样:“她会教你如何找到你自己。” 

拉萨市景
街道
布达拉宫
拉萨百货大楼
白塔
诵经者
街上的“中国梦”
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
随处可见的符饰
给树挂营养液
拉萨夜一角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2490]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