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03 另一种朝圣

他们双手合十,他们下跪觐拜,他们身体匍匐,他们双臂前伸……扑下去,爬起来,再扑下去。在大昭寺门前,朝圣者用自己的身体完成着每一个动作,虔诚而专注,他们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向往,述说神圣。

每天早上七点,大昭寺就聚集了前来朝圣的信徒,他们有的在寺前的香火中叩拜,门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长头的深深印痕;有的沿千佛廊绕“觉康”佛殿转一圈“囊廓”方为圆满,万盏酥油灯记录着朝圣者永不止息的足迹。而拉萨主要的转经活动都是以大昭寺的释迦牟尼佛为中心而进行的,除“内圈”外,围绕大昭寺则为“中圈”即古老而热闹的商业街“八廓”;而围绕大昭寺、药王山、布达拉宫、小昭寺为“外圈”,即“林廓”,则已经绕拉萨城大半。

同样在布达拉宫外围,朝圣者们顺时针摇动转经筒,口诵佛号,围绕布达拉宫缓缓而行。布达拉宫三面被几百个固定在木架上的铜制转经筒围绕,这些高五十多厘米的转经筒表面排列着凸起的藏文字样,有的还缠着白色的哈达。转经筒的里面放着经文,在朝圣者看来,只要推动转经筒就表示念过经了,表示虔诚地向着心中的神朝拜。而在自觉排队转经的信徒中,有很多人给转经筒的转轴加润滑油,还有人用小铲子除去木架上的污垢。

大昭寺或者布达拉宫,是身体丈量的终点,而其实,更多的朝圣者在路上,在虔诚地走向神圣的路上。从青藏线一路而来,最先看到朝圣者是在109国道翻过橡皮山垭口的路上。他们朝着西藏的方向,以自己的身躯,扑下去,爬起来,再扑下去,再爬起来,他们就以这样一种丈量大地的方式,朝前迈进。他们穿着满身是泥土的藏袍,两个膝盖出捆绑着橡胶,而双手握着厚厚的木板,大约是为了减少身体和地面摩擦产生的痛苦。他们庄严地站起来,双手合什,高高举过头顶,虔诚而庄重地觐拜前方,然后合什的双手在鼻尖和心脏的地方停了停,随即双膝跪地,双手臂向前直伸,把身体匍匐在大地上,头埋在两手间,起身后,她的脚便站在了手指尖的位置,开始了下一个朝圣觐拜。他们一举一动机械而娴熟,却庄严又神圣,在两边荒凉的背景下,成为最生动的剪影。

109国道不断接近西藏,不断接近拉萨,这样的朝圣者也越来越多,在五道梁,在风火山,都有他们的身影。据说,这些朝圣者从四面而来,从云南的香格里拉,从四川的阿坝地区和甘孜地区,从青海的藏区,千里迢迢向着西藏,向着拉萨进发,他们只带着身体和一颗虔诚的心,他们的目标只在前方,那个神圣的地方,心中的天堂和圣殿。三步一拜,用身体丈量大地,用身体接近神圣,其实对于他们来说,他们所丈量的不是路程,而是时间。不知道从109国道朝拜到拉萨要多少时间,甚至他们的一生都可能在路上,都在抵达心中的神圣终点,而这样的时间其实是一种人生,所有遭遇的风暴和飞雪,所有忍受的饥寒和困苦,都化解在虔诚而专注的目光里。

“我的身体,拥抱大地,丈量着一望无际。用我手臂,掠过白云,像清楚你的温暖手心。我要回来,回到你的身边,就此日日夜夜对你思念。我要回来,不管路有多远,我每一天都梦见你的脸。”一首歌里也唱出了朝圣者的无悔无怨,也唱出了朝圣者心中的神圣。而其实在向着自己目标进发的路上,还有很多并不是宗教意义的朝圣者,他们一样是虔诚,一样是专注,一样有着自己心中的神,也一样用身体丈量神圣的距离。在进藏的沿途,有很多骑行者,他们坚毅地向着自己的目标迈进,在高海拔地区,他们也一样用自己的力量,用身体来抵抗各种不适,在他们心中,征服是最神圣的目标,向前向前,任何艰难困苦都是为了更坚定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而除此之外,甚至还有孤独的行者,他们身上只有那一只伴随着自己的背包,而长途漫漫,他们似乎并不退缩,而是用坚毅的脚步丈量着距离,用身体实现着征服,用自己的心体察信仰的力量。

布达拉宫前面的转经者
布达拉宫周围的转经筒
扎什伦布寺前面的朝拜者
大昭寺门口的朝圣者
109国道上的骑行者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2167]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