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29 《隋唐演义》:极之穷幽仙证的夙缘

隋唐往事话来长,且莫遽求详。而今略说兴衰际,轮回转,男女猖狂。怪迹仙踪,前因后果,炀帝与明皇。
     ——调寄《一丛花》

是演义,也是奇谈,是兴衰,也是因果,是古今大帐簿,也是杂记小帐簿,只是这跨越隋唐两朝的历史小说,在英雄聚义、宫廷政变、朝纲兴衰之后,却以一个轮回的方式终结,“今此一书,不过说明隋炀帝与唐明皇两朝天子的前因后果,其余诸事,尚未及载。”悠悠历史,也终在这“炀帝与明皇”的怪迹仙踪中画下了句号。

是意犹未尽,却也是早有伏笔,“从来极富、极贵、极畅适田地,说来也使人心快,听来也使人耳快,看来使人眼快;只是一场冷落败坏根基,都藏在里边,不做千古骂名,定是一番笑话。”不管是心快、耳快还是眼快,冷落而败坏根基的故事早就已经藏在了里边,千古骂名的悲剧,到后来也只是轻轻一笔,变成了一番笑话。这笑话当然是一种“不曾得知的奇谈”,只是褚人获“勾引那人出来”,变成一本史书,从第一回“隋主起兵发陈 晋王树公夺嫡”到第一百回“回迁西内离间父子情  遣鸿都结证隋唐事”,那勾陈的故事也全是一种敷衍在传志演义中的姻缘和宿怨,“昔人以《通鉴》为古今大帐簿,斯固然矣。第既有总记之大帐簿,又当有杂记之小帐簿,此历朝传志演义诸书所以不废于时也。”这《自序》中“不废于时”也只是寻找到了安放这些“男女猖狂怪迹仙踪”故事的一个壳子而已,作为编著者的褚人获,真正用意是想在这兴衰故事中“穷幽仙证”找到宿命论的影子,“昔箨庵袁先生曾示予所藏《逸史》,载隋炀帝、朱贵儿、唐明皇、杨玉环再世因缘事,殊新异可喜。因与商酌,编人本传,以为一部之始终关目。合之《遗文》、《艳史》,而始广其事,极之穷幽仙证,而已竟其局。其间阙略者补之,零星者删之,更采旧观。”也就是说,他感觉“新异可喜”的就是以隋炀帝隋炀帝、朱贵儿、唐明皇、杨玉环的再世因缘,这所藏的《逸史》便演绎出了一百七十年的“前因后果”。

这前因后果也并非只是“男女猖狂”的是,“止有草泽英雄,他不在酒色上安身立命,受尽的都是落寞凄其,倒会把这千人弄出来的败局,或是收拾,或是更新,这名姓可常存天地。”这是在“馆娃宫、铜雀台“之外的世界,不管是寂寞凄其,还是收拾败局,都是所谓的“草泽英雄”所为,而这草泽英雄也不在酒色上安身立命,这种彰显命运主宰、长存天地的是英雄,“譬如日月;他本体自是光明,撞在轻烟薄雾中,毕竟光芒射出,苦是人不识得;就到后来称颂他的,形之纸笔,总只说得他建功立业的事情,说不到他微时光景。”所以在隋唐的演义中,自然有着那一批和历史有关的草泽英雄,那是男人的世界,没有猖狂,亦无宿怨,就如秦琼、单雄信、程咬金等“乱世英雄”的故事。“故此江北地方,说一个秦琼的武艺,也都咬指头;说一个秦琼的做人,心花都开。”这是秦琼出场的介绍,作为一个起于民间的草泽英雄,就代表着一种“名姓可长存与天地”的人物,不管是与程咬金垂髫之交,还是与单雄信邂逅相逢,这种种的经历也都慢慢从民间草泽而成为和历史有关的英雄。秦琼曾充任过地方上的“捕盗都头”,对造反的“勾当”几度迟疑,当“盗贼”程咬金、王伯当等人以拜寺为名在家聚义时,他出于江湖义气,毅然冒着生命危险放走了众人,在亲眼看到了麻叔夜吃人等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事件,他自觉主动走上了反抗道路,参加起义队伍后,他利用自己在江湖上的声望,为壮大农民起义队伍做出了有益的贡献。以秦琼为代表,单雄信耿直淳厚而自视甚高,程咬金鲁莽而风趣善谑,罗成勇猛而少年气盛,都给人留下较深刻的印像,而这些草泽英雄也终于汇成了历史的洪流。

编号:C25·2140321·1066
作者:[清]褚人获 著
出版:中华书局
版本:2013年11月第1版 
定价:29.00元亚马逊21.80元
ISBN:9787101093759
页数:698页

“宝刀虽利,不动文士之心。骏马虽良,不中农夫之用。英雄虽有掀天揭地手段,那个识他、重他?还要奚落他。”草泽英雄揭竿而起,却并非只是简单的造反,还需要有背后更系统的背反体系,秦琼出手相救李渊时就已经名定了重用的结局,“德有可忘者,有不可忘者:人有德于我,是不可忘;我有德于人,这不可不忘。”施恩与受恩从道德上升到国家治理,李渊将秦琼的塑像塑造在“报德祠”,并题写“恩公琼五生位。”就是把这一英雄传奇变成了历史的必然选择,明君和昏君也是一目了然。这些草泽英雄为何要揭竿而起,为何要落草为寇,关键就是隋炀帝的淫乱和暴政,“亡隋失国,天下分崩,关中归唐,河南归郑,河北归夏,共成鼎足。”这是夏王窦建德所做的形势分析,这也为隋朝灭亡和唐朝兴起点明了历史背景,也将英雄叙事转向一种朝代更替的宿命论中。

“从来国家吉凶祸福,虽系天命,多因人事;既有定数,必有预兆。”这隋炀帝杨广出生时,就是一个征兆:“朦胧之中,只见红光满室,腹中一声响亮,就像雷鸣一般,一条金龙突然从自家身子里飞将出来。”是金龙,却也是异象:“忽然一阵狂风骤起,那条金龙不知怎么竟坠下地来,把个尾掉了几掉,便缩做一团。细细再一看时,却不是条金龙,倒像一个牛一般大的老鼠模样。”从金龙变老鼠,实际上已经决定了隋炀帝的覆灭,同时也展开了他的前世今生。那梦中的洪水淹城,树木生子,那儿歌中的“桃李子,有天下”,以及玉李花和杨梅树晚上竞相开放,无不显示这征兆。而除此征兆,在隋炀帝统治期间,却也是荒淫无度。

从一开始设计废勇为庶,到后来登上王位,隋炀帝整个就是淫乱的化身,“却说炀帝自登宝位,退朝之后,即往宣华宫,恣意交欢,任情取乐暴,足足半月有余。”使得萧后怒喝:“好个皇帝,才做得几日,便背弃正妻,奸淫父妃。若做几年,天下妇人,都被你狂淫尽了!”他下令做禅床,“可容数人,用长枕大被,贮众美于其中,饮食燕乐”,又以殿脚女如驾车一般美人相间,“不论黄白昼,就像狂蜂浪蝶,日在花丛中游戏。”在淫乱之外,又大兴土木:“朕想古来帝王俱有离宫别馆,以为行乐之地。朕今当此富强,若不及时行乐,徒使江山笑人。朕想洛阳乃天下之中,何不改为东京,造一所显仁宫以朝四方,逍遥游乐?”并且还劳民伤财开通大运河:“凡大江以南,五岭以北,各样材料,俱听凭选用,不得违误。”

“穷土木炀帝逞豪华”变成了一幕幕悲剧,选绣女、建洛宫,“弄得这些百姓东奔西驰”,“各府州县邑,如同鼎沸”;开凿大运河强征天下民夫,“如有隐匿者,诛三族”,所以这最后的命运当然是溃败:“为君的在深宫中,不晓得今日兴宫,明日造殿,今日构阁,明日营楼,有宫殿楼阁,便有宫殿上的装饰,宫殿前的点缀,宫殿中的陈设,岂止一土木了事?毕竟到骚扰天下而后止。”等到李渊黄袍盖体,便“兴师讨贼,自己拥兵人关”,最后炀帝只得垂泪悲叹:“朕为天子一场,乞全尸而死。”而当马文举取白绢一匹进上的时候,炀帝才像如梦大醒一般哭道:“昔凤仪院李庆儿梦朕白龙绕项,今其验矣!”白绢缢死的隋炀帝只有二十九岁。

“隋家天子系情偏,只愿风流不愿仙。遗臭谩留千万世,繁花拈尽十三年。”自第四十七回的“白龙绕项”之后,也便是唐朝的兴起,而从高祖、太宗、高宗、中宗、武后,帝王更替,并非是写尽兴盛之事,而是在宫廷之变中写尽女人的淫乱,“那好色的,不但男好女之色,女亦好男之色;男好女犹可言也,女好男,遂至无耻丧心,灭伦败纪,靡所不为,如武后、韦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等是也。”隋朝以隋炀帝为代表,而唐朝却是这诸多的皇后和公主。在李渊起兵之初,曾经把窦线娘、花又兰、袁紫烟列为女人的典范:“你们三个,一是孝女,一是义女,一是才女,比众不同。”这是民间的叙事,不论是代父从军,还是代父行刑,都如草泽英雄一般,是一种褒扬,而到了宫廷之中,女人们都成了好色的淫乱者。连杨贵妃也不例外,“谁想到玄宗时,却又生出贵妃来。他身受天子宠眷,何等尊荣;况那天子又极风流不俗,何等受用,如何反看上了那塞外蛮奴安禄山,与之私通,浊乱宫闱,以致后来酿祸不小,岂非怪事!”这怪事,在这姻缘宿命论中,最后也变成了七情六欲的本性,“人生七情六欲,惟有好色之念,最难祛除。”既说这好色是“灭伦败纪”,又说是人之七情六欲的本性,其实也为那轮回的姻缘寻找到理由。

而其实,在隋炀帝统治期间,也有那可以铭刻的爱情,那就是隋宫美人朱贵儿,她因割腕肉为杨广治病,令杨广深深感动,二人山盟海誓,愿来生再做夫妻,在江都兵变的时候,朱贵儿大骂叛军,被杀。而这一出爱情剧在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里也成为传奇,虽然“上皇当年听信谗言,一日杀三子,且纳寿王之妃杨氏为贵妃,有伤伦理,后来受那逆妇逆奴的气,正是天之报施,往往如此。”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两个人命定的姻缘:“上皇与杨妃,原因宿世有缘,所以今生会合,其他诸人,或承宠幸,或被诛戮,当亦各有宿因,事非偶然。”这是因为这宿世有缘,才会在今生会合,也管他伤了伦理,也管她浊乱宫闱,都是一种是非偶然的作为,就像朱贵儿之于隋炀帝,也是以身之殉来完成轰轰烈烈的姻缘。

而这姻缘从来就不是俗世的故事,当“不在酒色上安身立命”的草泽英雄渐渐远去,凌烟阁上的二十四人也都成了长存与天地的名字,而这轮回转的隋唐情事却也更改不了,张果就道出了这跨越两朝的夙缘,“上皇宿世,乃元始孔升真人,与我辈原是同道。只因于太极宫中听讲,不合与蕊珠宫女,相视而笑,犯下戒律,谪堕尘凡,罚作女身为帝王嫔妃,即隋宫中朱贵儿是也。贵儿再世,便是大唐开元天子了。”也就是说,唐玄宗是孔升真人,只因犯下戒律,在尘世便罚作隋宫中的朱贵儿,与隋炀帝的姻缘却也是一段宿命:“炀帝前生,乃终南山一个怪鼠,因窃食了九华宫皇甫真君的丹药,被真君缚于石室中一千三百年。他在石室潜心静修,立志欲作人身,享人间富贵。那孔升真人偶过九华宫,知怪鼠被缚多年,怜他潜修已久,力劝皇甫真君,暂放他往生人世,享些富贵,酬其夙志,亦可鼓励来生悔过修行之念。”朱贵儿和隋炀帝成了海誓山盟的夫妻,所以能够忠于其主,能够殉节而死,而死后又复还原位,便又转身为天子,便成了唐玄宗,而杨贵妃则是隋炀帝转世后身:“炀帝既为帝王,怪性复发,骄淫暴虐,况有杀逆之罪,上帝震怒,只判与十三年皇位,酬其一千三百年静修之志;不许善终,敕以白练系颈而死;罚为女身,仍姓杨氏,与朱贵儿后身完结孽缘,仍以白练系死,然后还去阴司,候结那杀逆淫暴的罪案。”

男男女女,人人仙仙,这轮回里有惩罚,有孽缘,而那一段誓愿却也是更改不了的因果,所以从隋炀帝开始,到唐玄宗终结,尽管里面有秦琼等草泽英雄的反隋之举,有朝代兴衰的更替,有宫廷政变的传奇,但最后归结的也只是这轮回的男女猖狂,“今此一书,不过说明隋炀帝与唐明皇两朝天子的前因后果,其余诸事,尚未及载。”所以“其间阙略者补之,零星者删之,更采旧观”的“逸史”故事在一个丧失伦理,只剩男女猖狂的完结中,成为令人唏嘘的“杂记之小帐簿”。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5382]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