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17 蜗牛之死

大凡阴雨天,我总是能够看到那洞中行走出来的蜗牛,背着重重的壳,缓慢爬行。
 
我觉得这还是很有诗意的。潮湿的世界对于蜗牛来说是一种欣喜的觅食之旅,一切都是在它的壳中,一切的行走都是我们在我们的未知领域里。

我带儿子认识了蜗牛。他不止一次倾听关于《蜗牛与小黄鹂》儿歌,但是对于被黄鹂嘲笑的蜗牛,儿子一直没有亲见,在它的世界里,蜗牛有些贬义地存在,甚至在他看完《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后,对于蜗牛被称为“草原最慢动物”还是没有多少感性认识。

早上,某一天,他看到了,沿着潮湿水泥坡道爬行的蜗牛。我说这就是蜗牛,平生第一次看到,儿子是充满惊喜的,我用手指碰了一下蜗牛的背,终于翻了过来,蜗牛躲了进去,很单调地只看到壳。我说蜗牛害怕了,儿子不解,为什么会躲起来。

好几天之后,我看到这个壳一如以前,没有什么改变,天已经放晴了,但是位置和姿势没有变。这是一个永恒的姿势,因为小小的触动,在潮湿中活着的蜗牛死了。

只留下那个壳,朝着天空的姿势,未曾有一丝改变。

儿子当然是不知道的。罪魁祸首是我,我把蜗牛当成了向儿子普及动物学知识的工具,而遗忘了一个柔弱生命的必须尊重。

我对蜗牛的兴趣完全在于它的壳,在软体动物中,似乎只有蜗牛是带壳的,我甚至以为壳是它的外衣,在寻找中用坚硬的壳安家。当然着很多是童话意义上的,其实,蜗牛的壳是与生俱来的,在这个家里甚至还有脏器,这是它的一部分,终身都不能分离。

世界上最自卑的就数蜗牛了,他终生背着巨大的罪恶感。
世界上最自负的就数蜗牛了,他终生背着沉重的纪念碑。

一种弱者,离死亡往往最近,但是一种爬行给了我们很多关于生命的呼吸方式,关于肉体的生存意义。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722]

Tags蜗牛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