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1 《回归》:成长的归途是条单行线
从星期天到星期六,是时间的轮回,从离开家到回到家,是空间的归途,可是,当和陌生父亲的外出度假变成一条死亡之路的时候,不论是时间还是空间,都无法完成命名,是失去还是得到?是教训还是收获?是消除隔阂还是磨砺成长?当父亲从瞭望塔高处跌落,当小船从海面上沉没,当这个世界只剩下车辙、破屋、森林和海浪的时候,回归有时候只剩下对现实的无情接受,只剩下埋在内心深处还没说出口的爱,只剩下留在那些黑白照片里模糊的记忆。
死亡似乎来得太过突然,曾经有过挂在嘴边的威胁,有近乎疯狂的举动,有满含仇恨的冲突,但是当伊凡超越内心的恐惧爬上几十米的高塔,全然不顾后面追来的父亲,执意以赴死的决心对抗压制自己的权威时,他或许仅仅把死亡看成是一种报复的行动,甚至只是一个让父亲妥协的想象物,爬上去,盖上盖子,独自在高塔上哭泣咒骂,是战胜了曾经的自己,却无法隔离父亲最后想要保护他的冲动。但是那只手还没有伸出,却从最高处跌落下来——没有呼喊,没有挣扎,只是睁着那不想瞑目的眼,就那样突然死去。
| 导演: 安德烈·萨金塞夫 |
![]() |
可是,这一切都是想象,现实的残酷是,父亲的确已经死去,无声无息地死去,睁着眼睛死去,带着遗憾死去。甚至最残酷的结局并不只是死去,当伊凡和安德烈将父亲拖到小船旁,当他们驾驶小船回到岸边,当他们准备将父亲的遗体运回车里回家,没有拴住绳子的小船却随着海浪飘远了,两个孩子远远看着,却无力把它拉回来,而且,海水慢慢灌进了船里,渐渐地,那一艘小船完全被海水浸没,连同父亲再也没有动过的遗体,沉入深不可测的海底。死去,并且消失,在波澜壮阔的海面上,只有不停歇的浪花,只有飞翔的海鸟,一切恢复如初,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而被带走的死亡,对于两个孩子来说,才彻底感受到了现实的无情,最后大叫的“爸爸,爸爸!”甚至没有了任何回应。
在哭声里,在叫喊声里,一切都是那么无力,从出发到回归,从来不是简单的折返,即使安德烈以倒车的方式离开了现场,即使伊凡在巨大的代价中收获了成长,可是,那离开12年又回来的父亲,那严厉而冷酷的父亲,那正面发生过冲突的父亲,却永远不会一起回去了,永远葬身在海底,永远变成了在黑白照片上的回忆。
|
《回归》海报 |
痛苦而残酷的现实,就是以这样出乎意料的方式变成生活中的一部分,这是星期六,安息日的星期六,超越了轮回的时间,就像父亲一样,也永远无法回到那个起点,回到出发的那一天。可是不管是出发还是回来,其实在伊凡和安德烈身上,早就有了那种残酷,早就有了某种分离,甚至,那种残酷和分离更持久,12年,是父亲离开又回来的时间,当没有见过的父亲突然出现,当一个陌生的男人闯入生活并且主宰生活的时候,持久而变得麻木的分离其实并没有换来惊喜,相反,却变成了隔阂。
他们小心翼翼地看着眼前的这个男人,他们没有叫一声父亲,没有上前拥抱,对于他们来说,没有父爱的12年同样是一个如噩梦般的时间段落,所以父亲的闯入注定有一个未曾预料的结果,注定会在无法消融的隔阂里埋藏着悲剧。只有那一张四个人的合影里,他们都留下了欢笑,可是对于伊凡和安德烈来说,照片里的记忆是模糊的,它甚至也只是一种想象,从来没有走进过生活,如何会有宽容的爱?所以,当父亲提出一起出去度假钓鱼的时候,他们甚至没有做好任何准备——“他从哪里来?”他们不知道12年来他去了哪里,不知道为什么会突然出现,不知道如何和这个父亲相处?“父亲”在他们看来,更像是一个陌生的名词,没有名字,没有称呼,只是张开口叫着。
所以,从离开母亲离开奶奶离开那个家开始,三个人几乎就陷入到一种矛盾和冲突中。作为安德烈的哥哥,似乎退让和妥协地更多,他即使不熟悉眼前这个男人,但至少不怀疑是自己离开多年的父亲,所以他一路下来基本上都听父亲的话,什么时候吃饭,如何搭建帐篷,怎样砍伐树枝,如何将陷在泥里的车子推上来,诸如此类,几乎都是在父亲的指导和命令下完成,虽然在他心里有怨言,有不服,甚至有被打了耳光的愤然,但最后也总是回归到作为儿子的角色上来。
但是,对于弟弟伊凡来说,却完全变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刚一上车,父亲就告诉他们如何称呼自己,“叫我爸爸,像个儿子一样。”爸爸是儿子的爸爸,儿子是爸爸的儿子,这是很清晰的关系,而在这种关系里,父亲一定是发号施令的,一定是自上而下的,一定是制定规则的。所以在父亲的严厉、冷酷甚至决然中,本身性格就桀骜不驯的伊凡,完全无法适应这样一种父权。车子开了一段路,伊凡说肚子饿了,父亲却说,还没到应该吃饭的时间,几乎不再理睬他,而等到到了小镇找到了吃饭的地方,伊凡却又不想吃饭了,他说不饿,其实是主动和父亲形成对立。而父亲也从来不会妥协,给伊凡两分钟吃东西实际上就是最后通牒,当时间流逝,他没有吃,当时间终止,他依旧没有吃,而父亲也在规定的时间结束之后,离开了餐厅上了车。
谁都不想妥协,谁都不想让步,其实父亲和伊凡在性格上有着相似处,针尖对麦芒,在强硬的对立中自然走向了冲突。父亲有着自己的原则,对于孩子也从来不听他们的想法:要像个儿子那样叫爸爸,要自己学会处理事情,要在规定的时间里遵守约定,在应该出发的时候就必须离开……而在这样的规则面前,伊凡越发无法忍受,越发将父亲当成敌人,也越发泯灭了应该具有的父子之情。在两人手上的钱包被抢走的时候,父亲却顾自己在打电话,等父亲开车将那人抓来交给他们,并说了句“做你想做的事”,他们却故意将那人放走了;当伊凡留恋那个可以钓到鱼的地方而问开车的父亲:“我们为什么必须走?父亲不由分说将他和那根钓鱼竿留在一座桥上,然后开车和安德烈远去,伊凡一个人看着途径的卡车,看着无人的草地,听着青蛙的鸣叫,孤独一人,内心充满了更大的怨恨,而当那场暴雨将他完全淋湿的时候,父亲的车终于返回,坐在车上的伊凡狠狠地说了一句:“告诉我你为什么回来?”然后说:“没有你我们和妈妈、奶奶过得很好。”在他看来,离开12年的父亲就是一个多余人,而且回来之后各种奇怪不近人情的命令更不像一个爸爸,所以在伊凡看来,宁可不要这个父亲,宁可维持曾经没有父爱的生活。
在父亲的命令下,他们将车从泥地里拖出,在父亲的规定中,他们给小船刷上沥青,在父亲的指示下,他们奋力滑动小船去往小岛。而当父爱变成父权之后,对于伊凡来说,内心的怨恨越来越强烈,父子之间的冲突也越来越明显,父亲给他们喝点酒御寒,伊凡喝了酒却不喝父亲给他的开水;父亲叫他洗碗,他却将父亲的碗扔进了大海里;父亲叫他们呆在原地,他却偷偷拿着刀,和安德烈去捉虫……甚至他在和安德烈睡在帐篷里的时候,也悄悄地告诉他:“他一直在说谎。”“如果他再碰我,我就杀了他。”而那次和安德烈划船出去钓鱼,完全是他实施报复的一次行动。父亲给了安德烈表,叫他在规定时间里回来,安德烈果真在规定时间叫伊凡划船回去,但是伊凡执意不肯,不仅将船越滑越远,而且还登上了一艘沉没的舰艇,在船神的那个大坑里钓到了一条大鱼。
拖延时间,远离小岛,对于伊凡来说,内心的渴望是离开,离开这个陌生的父亲,离开严厉无情的父权,而这一次报复行动也终于让他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作为事件的导火索,当两个孩子回到父亲身边的时候,父亲问他们为何没有遵守时间,在没等安德烈回答,一个耳光就过来了,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而在一旁的伊凡再也无法遏制怒火,大声喊道:“是我的原因。”然后冲着眼前的父亲说出了内心压抑的声音:“我恨你,你别想伤害我们。”
伊凡不顾一切地奔跑而去,越过树林,越过草地,终于爬上了从来不敢爬上的瞭望塔,那是一种战胜自己的疯狂,当初父亲带着安德烈爬上去看岛上的风景时,他借故脚伤没有爬上去,实际上,在他内心来说,这是一种恐惧,那时候,在另一座瞭望塔上,当小伙伴和安德烈从踏上跳下大海的时候,唯独他没能从高处跳下,所以他成了胆小鬼,成了笨猪,成了大家耻笑的对象。而现在,他站在了最高处,这是对他自身的挑战,也是对于打破父权控制的挑战,一种成长,似乎在这样的冲突和毫无退路的情况下,才能激发动力,才能战胜恐惧,可是,伊凡并不是收获自己的成长,相反,他却为这种成长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爬上高塔的父亲,喊着他名字的父亲,希望和他对话的父亲,甚至可能于他谅解的父亲,却在伸出手握住一块朽木的时候,跌落下去。
从此无息。冲突画上了句号,矛盾走向了终点,以这样一种死亡方式消弭父子之间的对立,一定是一个悲剧。父亲似乎从来没有成为他们理想的父亲,没有给他们那种温暖的父爱,但是这样一种无声的死亡,这样一种睁眼的离开,乃至最后被大海吞没的消失,对于伊凡和安德烈来说,一定会变成内心另一种恐惧,他们回家,却永远失去了一个名叫“爸爸”的人,尽管他一直是陌生人,但是记忆中再也无法抹去,照片里再也无法去除——父亲的车子上永远留着和孩子的合影,伊凡的抽屉里永远保存着一家四口温馨的照片,安德烈的相机里也装着这一次旅行中的所有微笑,是的,那相册里最后一张照片,是父亲抱着那个孩子,脸上露出一丝微笑,无论是安德烈还是伊凡,或者这记忆中有过的父爱也会成为一种永恒的思念。
相处中有矛盾,有冲突,有不可调和的对立,但是伊凡战胜了高处的恐惧,无形之中孩子也在父亲的身边学会了划船、开车、用树枝拖拉沉重的物体和遗体,只是他们还没有学会接纳父亲,还没有学会警惕大海吞噬的危险,还没有用自己的宽容消除隔阂,回归之后,他们也需要另一种方式的成长,一种永远没有父亲在身边的成长,一种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恐惧的成长。从星期天到星期六,是创世的七天,而在目睹死亡的过程中,时间绝不意味着失去,而是一种获得——父亲离开的12年,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是神秘的时间,而当12年后父亲回来,时间或许也完成了另一种意义的回归。
而12年父亲的离开和回归,12年父爱的消失和变异,12年父权的隔阂和对抗,似乎并不只是一个家庭的遭遇,2003年的电影,似乎在安德烈·萨金塞夫的世界里,变成了一个政治隐喻,就是在12年前的1991年,一个名叫苏联的国家正式走向了解体。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5196]
顾后: 好大一盘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