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4 《柏拉图》:当理念开始转向

哪里是现象世界,哪里是理念世界?哪里有影子,哪里有真相?或者说,理念指向的是永恒还是真实?真实的到底是实物还是阴影?一个在平面世界的人,即使看见了立体世界的一切,也像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察,把世界定义为虚幻,可是终于从平面里解放出来,于是自如地把自己纳入到真实的立体世界里,而不管是二维还是三维,理念总是主宰了一切,理念总是创造了一切。

平面里的人,原先是把无限扩展的面当成了自己的整个世界,不超越,不外溢,固守在自我娱乐自我存在的真实里。是的,对于他来说,平面就是真实的,他是和自我有关的一切,于是在平面里画出几何图形,四条边,五条边,六条边,稳定的,倾斜的,总是所有的一切都在自我支配下,甚至将它们画出又扔掉——实际上就是创造和毁灭,仿佛自己就是控制一切的上帝。但是对于这个人来说,自己却被所有的图形遮挡了,他在图形的后面,平面图形似乎呈现了可以看见的一切。

: Léonard Cohen
类型: 剧情 / 动作 / 动画 / 短片
官方网站: leonardcohen.carbonmade.com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语言: 无对白
上映日期: 2011-09-23(美国)
片长: 8分8秒

在后面当然也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现象,对于他来说,这并非是不可颠覆的,只是长久沉浸在这样的世界里,是会忘记改变的。但是当绘制的那个图形终于变成有些陌生而奇特的六面形时,他第一次从图形后面走到了前面:这是作为一个平面中的人第一次突破,他不再活在图形之后,不再被现象遮挡。实际上,这个被制造的图形预示着立体世界的到来,当他添加线段把六面形变成一个平面化的立方体的时候,当他终于从后面立在图形前面的时候,一切便发生了改变。

仿佛如身体切割一般,平面图形被切下了一块,这一块不在平面里,而是从平面里掉落出来,在另一个平面上变成了小的立方体。其实世界本来就是立体的世界,一面墙和另一面墙,垂直在不同的面上,于是当切割的图形在另一个面上找到位置之后,它便突破了平面的束缚,它成了立体世界的一部分。但是从平面世界而来的立方体,似乎还无法脱离成为独立世界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从平面世界诞生的立体世界,还只是一个子体,当它处在立体世界的时候,它需要寻找属于自己的母体。

《柏拉图》电影海报

世界被分割了,却还保持着某种关系,所以立方体在观望,在靠近,甚至在回归,当平面上的图形倾斜的时候,立方体也开始移位,随动而动,就是印证着一种母子关系。但是平面上的制造者却并不希望这个奇怪的形状回到平面世界,所以他制造麻烦,当立方体聚集力量向平面冲过来的时候,他又用手中的笔改变了平面图形的大小,但是显然并没有阻止这种改变,而在立方体的撞击中,另一个奇迹发生了,平面在巨大的力量撞击下,从平面中脱离开来,像被切割的立方体一样,也突破了平面的束缚,它在两面墙组成的立体世界里成了更大的立方体。这是改变的第二步,不仅大的平面图形变成了大的立方体,甚至那个原本在平面上的人也一起进入到立体世界。

但是,他却还在立方体的平面世界里,无论是从这一面走向那一面,还是从前面走向背后,他总是在某一个面上活动,他看见了面前的小立方体,它也成为大立方体的一部分,但始终处在平面的束缚里。在这样一种尴尬的境地里,他其实想到了自身的突破,当他用自己的方式改变大立方体的位置和方向时,又一次改变发生了,大立方体在破坏力下被解体,而当解体的时候,本来在平面世界的人终于来到了立体世界。

这是改变的第三步,大的立方体解体而在同一平面上,但是他却变成了立体的人,和那个小立方体一样,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影子,影子的存在是物体立体化的一种证明,来到立体世界,他开始探究,开始寻找其中的奥秘,于是他打开了立方体的一面,在黑暗中寻找到了立方世界那个存在的空间。立方世界永远存在着一个空间,而他要保留并且控制这个立方世界,就必须把所有的一切都纳入到空间里,于是他抱起了小立方体,当小立方体挣脱了束缚,他又开始追逐,开始围攻——他不断地绘制平面,不断地延伸平面,让平面变成一堵又一堵的墙,用墙的空间把小立方体束缚在其中。

但是这种追逐和围攻,却以失败而告终,因为他仍只有在平面上拥有绘制的力量,只有在平面里拥有延伸的可能,而那一堵堵的墙被制造出来之后,他却又回到了平面世界,平面和立体,在这种博弈中,输的永远是平面,但是对于从平面世界到达过立体世界的他来说,他完全知道,只有存在空间就可以实现这样的目标,于是,他最后在平面里划出了被分解的立方体的图形,然后把自己放在其中,当他和平面图形倒下的时候,自然在两个面的世界里变成了一个立方体——他进入到立方世界里,他自己也最终成了立体世界的一个人。

从束缚到突围,从改变到创造,对于本来在平面里的人来说,他找到了另一个世界,而这个世界对于他来说,是不是意味着更真实?突破而改变,“或许有一种灵魂转向的技巧,即一种使灵魂尽可能容易尽可能有效地转向的技巧。”当起初那个人拿着写有柏拉图字样的图形时,他仿佛就在柏拉图所说的“理想国”里,是的,这被自己控制的平面,这可以无限延伸的平面,就是他自己的理想国,他把理想国的一切视为理念,理念独立于有形的世界,理念不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它是永恒的,所以即使他不小心切割了平面而看见那个立方体的时候,他也像柏拉图一样把眼前看见的立方体当成是一种现象,现象是流动的,是会死亡的,是会腐烂的。

但是有形的东西之存在,现象世界之可能,却不再受他的控制,甚至开始逃离出理念世界,而当在巨大的冲击下,他看见了自己的影子,才发现了世界的另一种形态,影子并不是柏拉图所说的那个洞穴里照见的阴影,那些阴影是虚幻的,而影子对于立体世界的人来说,却是一种身份,也就是说,它更趋向于将世界变得真实。虽然他后来还是用平面世界的思维来限制立体世界,就像用理念来约束现象,但是显然已经力不从心,最后被围困的还是自己,最后失败的也还是自己。

灵魂开始转向,理念也开始转向,平面的理想国产生了立方体,这不是对于理念的篡改,而是理念的延续,也是理念的转向,而再一次回到平面世界的他终于不再固守一种唯心式的世界观,他绘制的六面体只为把自己带向一个立体世界,带向更真实的现象世界,带向更永恒的理念世界——现象和理念的结合,使他终于懂得可以创造世界,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间。实际上,他从一开始就在寻找对于平面理念突围的方法,那种对于平面图形的厌烦,那种对于立方世界的新奇,完全写在他的脸上,而他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把写有柏拉图的图形扔掉——取消柏拉图,取消理念意义的理想国,取消唯心式的认知,只为在世界之外看见另一个世界,只为把自己当成一个真实的人。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3159]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