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0《乘电车旅行的幻想》:为了不失去而存在

20210420.png

夜晚降临了,离开电车公司的四个人走在同一条道路的同一侧,老司机皮尼利斯和塔拉哈斯从刚才的争吵变成了对话,售票员卡伊莱莱斯则和塔拉哈斯的妹妹鲁皮特相拥着,当他们以并行的方式逐渐远去,跟拍的镜头也终于合上了这一天“乘电车旅行”的经历,这是矛盾缓和的结局,这是爱情到来的结尾,而这无非是他们平凡的一天,“他们每天都走在熟悉的道路上,面对着未知的未来,过着单调的生活,在这样的大都市里,也不只是局限着发生这种小插曲。”

旁白的解说是对于平凡普通一天的某种不满,每天都走在熟悉的道路上,每天都过着单调的生活,但是对于墨西哥城这样的大都市,这种小插曲却是人们对于不满生活的某种调剂。旁白传递出布努埃尔的两个态度,而这两个个态度变成两个问题:他们为什么对生活不满?又如何化解不满?看起来轻松的“乘电车旅行的幻想”,实际上暴露着墨西哥城的种种社会现实问题,布努埃尔通过侧面表达了这样的现实:在夜晚街头表演中,教授一直在说着什么是通货膨胀,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货币多了反而买不起东西了,教授以一种专业的角度解释了人们的疑惑,并认为通货膨胀导致了人们的贫困:这是理论上的通货膨胀,第二天鲁皮特的妹妹上街买东西,她排在长长的队伍里,当轮到她购买东西,才发现物价在一夜之间上涨了,面粉甚至涨了两倍;在133路电车开始“旅行”的时候,车上的乘客总是讨论到现在的经济问题;当电车停在郊区的时候,塔拉哈斯下车看到了很多工人正在搬运一辆卡车的袋子,袋子上写着“美国化肥”,实际上这些都是人们的生活用品,原来这是一家垄断的企业,这时候工厂外发生了混乱,附近的居民跑过来抢东西,那些袋子里装着的就是生活必需品的玉米。

人们在讨论通货膨胀,人们经历了涨价,人们制造了混乱,人们更讨厌垄断,这就是墨西哥人普通的生活,这就是他们最大的不满。但是对于这一现实,人们如何对应?于是就有了“乘电车旅行的幻想”的一幕,“墨西哥城每天都有怪事发生,他们的语言和行动总是不无休止的,他们是为了实现他们的梦想、愿望和幻想。”这又是一句旁白,这句旁白则把语言、行动和“幻想”结合起来,人们正是通过讨论、争吵、对话,通过矛盾、冲突、醉酒、演戏,以实现忘记不满现实的目的,以达到梦想满足的作用,所以,“幻想”成为人们一种合理的目的,而即将被淘汰的133号电车就成为了载体——而当要退出历史舞台的133号重新开始了奇特的旅行,在另一个意义上,则意味着不想失去希望的人们需要在让电车重新上路中看见自己的存在,这样的存在还是幻想,也是现实。

新的电车快要到位了,这就意味着已经服役多年的133号要退出,甚至在放弃了维修之后要被拉到仓库了报废,被肢解是它最后的命运。这是时代前进的隐喻?一种物的进步,一种技术的发展,却意味着改变原来的生活,这就是现实发生改变的另一个时代背景,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中,人们看到了自己同样的命运走向,卡伊莱莱斯就对塔拉哈斯说:“我们也会和133号电车的命运一样。”在两个人去喝酒的时候,他对别人说:“我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所以要改变命运,不要失去,就必须完成一次言语和行动的幻想——一个是司机,一个是售票员,他们和133号电池建立起了情感,另一方面,电车一直沿着轨道行驶,有着固定的线路和站点,这是一种秩序,卡伊莱莱斯和塔拉哈斯就是要在维持属于自己的秩序中找到存在感,而这一次“复活”的特殊列车更是在奇妙的旅行中制造了新的乐趣。

导演: 路易斯·布努埃尔
主演: Lilia Prado
类型: 剧情 / 喜剧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墨西哥
语言: 西班牙语
上映日期: 1954-06-18
片长: 90 分钟
又名: 街車幻象之旅 / Illusion Travels by Streetcar

对比是明显的,一边是不公平的待遇,是被抛弃的命运,是用酒消愁的郁闷,当他们在街头的舞台上扮演上帝杀死了魔鬼,扼杀了灾难,当他们“偷”走了133号并在夜晚和白天的城市里行驶,实际上他们开始进入到另一边的生活:133号电车在行驶,这是不停歇的生命象征;133号接纳了想要上车的乘客,这是继续发挥功能的存在;在屠宰场上来那么多夜班下班的工人,他们把肉挂在车上,然后演奏着,跳舞着,谈论着基督,他们的眼睛里有着另一种乐观生活的神光;在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的生活里,在物价飞速上涨的现实里重新出发的133号甚至给人们提供免费服务,“我们对乘客要有奉献精神。”“美国化肥”是资本垄断异化的符号,但是当那个美国女乘客坐上133号电车,却惊讶于这里已经过上了共产主义的生活。

这是宣布死去而复活的电车,这是继续沿着轨道旅行的电车,这是免费服务的“特殊电车”,133号电车直接成为人们“幻想”实现的象征,有人送给卡伊莱莱斯和塔拉哈斯那些肉,有人唱着福利歌,有人感受到了耶稣降临的奇迹,因为不想失去而存在,因为存在而不会失去,这是133号电车旅行的意义所在。但是对于这个私做主张运行的电车,它在给卡伊莱莱斯和塔拉哈斯带来存在感的同时,却也无法避免另外的矛盾:当133号沿着原先的轨道行驶,在缺少线路运行保障的情况下,是不是会遭遇另外的轨道电车?是不是重新制造了城市的混乱?在从夜晚开向第二天白天的旅行中,133号就发现右侧的轨道上停着一辆正在检修的电车,于是他们临时改变线路,但是后面又驶过来另一辆电车,在无奈之下,他们只好把车开向了郊区地带;但是在开辟新的路线时,正在等待电车的一群孩子上了这辆电车,他们是去郊游的,老师没有询问就让孩子们上车,孩子上车之后卡伊莱莱斯和塔拉哈斯又没办法拒绝,只好拉着他们向着郊游的方向行驶,终于他们以暂时修车为由让孩子们下车,而等他们全部下车,他们又趁机开走了车,既让老师和孩子无法抵达目的地,也无法返程。

《乘电车旅行的幻想》电影海报

这是旅行中的插曲,但是新和旧,公共秩序和私人行为之间的矛盾已经显露出来,就像老师在车上说起的,郊游充满了危险,去年就有孩子掉下水而差点淹死,掉下水是一种私人行为,它偏离了公共秩序,所以产生了危险;在车上,许多孩子欺负一个叫劳伦萨纳的孤儿,因此差点爆发“战争”,劳伦萨纳变得孤立,孩子对他的侮辱是一种对私人行为的冒犯,所以他看到外面正在拍电影而转移了话题,最后孩子们也纷纷下车,在失去了电车运载的机会之后,他们甚至再也回不到自己的路,一种迷失感再无法摆脱。同样的迷失也在皮鲁特身上表现出来,一个怕布鲁的私家司机总是找她,总是送给她礼物,当然他也用老板的车子带着她去兜风,而卡伊莱莱斯也喜欢她,但是自己和皮鲁特的哥哥开的是公交车,这便有了矛盾,即使当皮鲁特后来也上了133号电车,卡伊莱莱斯对她的揶揄也丝毫没有减弱,直到皮鲁特彻底走到他面前,两个人才走到了一起。

当然,在这趟电车旅行中,最大的矛盾是卡伊莱莱斯、塔哈里斯和老司机皮尼利斯之间产生的。皮尼利斯已经退休,这一次他坐上了电车,此时卡伊莱莱斯正在开着电车,凭着自己以前开车的经验,他发现卡伊莱莱斯并不是真正的司机,而且还不懂得交通规则,走过去发现他果然只是一名售票员,于是他开始教训卡伊莱莱斯,之后还下站给交通局打电话投诉,之后他发现133号电车根本已经停运,他们甚至是偷偷开出来的,他更是直接去了交通局。皮尼利斯当然是老的代表,当他被新人、新车为代表的新时代淘汰,他也不想失去,他也想找到存在感,而这就是电车旅行之所以发生的原因,也就是说,卡伊莱莱斯不想自己和电车一样的命运,恰恰就是皮尼利斯的现实,也就是说,皮尼利斯成为了他们未来的一个样本,而皮尼利斯的投诉是不是正说明乘电车旅行真的是一个幻想?

他的投诉没人理会,他直接上门又招人嘲笑,当他从交通局出来时,却又发现133号正停在自己的位置上,而卡伊莱莱斯和塔哈里斯,甚至鲁皮特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离开了交通局,离开了133号电车。离开是因为结束了旅行,结束了幻想,离开也意味着回到了现实,但是这一种接受现实的回来并不代表他们真的要面对未知的未来,而是在矛盾的化解中,在爱情的到来时,反而拥有了另一种秩序,另一种存在,不是妥协,是继续乐观前行的态度——正如那时的布努埃尔,当以流浪者的身份来到墨西哥,失去的已经失去了,重要的是创造新的秩序和可能,因为“乘电车旅行的幻想”永远是美好的,是充满乐趣的,是人生中永远纪念的“特殊电车”。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3388]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