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17 京师记⑶我在皇城根
皇城根的世界是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阻隔之外,皇城根的世界是52米宽的筒子河的悠然垂钓,皇城根的世界是6元一碗的豆腐脑,皇城根的世界是在排队购票时的独自等待……一边是厚得解不开的历史,一边是浓得化不开的京腔,一边是淫威四海、摄牧华夏的帝祖龙风,一边是闲趣自得、拥挤不堪的现实生活,在这样的组合对立中,你会不由得冒出一句:历史,到底是什么玩意儿。
晨辉撒落下来,沿着宫墙外的道路行走,捡垃圾的、绕故宫游览的三轮车夫、晨练跑步的……早起的人们都已经忙碌开了,护城河边,京爷们也占据着一地垂钓,他们称这护城河叫“筒子河”,直直的延伸开去,就像他们的生活,有序而直接,尽管河边矗立着“禁止垂钓”等警示语,但是他们似乎并不理会,那么执着地静观鱼竿变化,河里其实没什么鱼,钓上来的无非是小小的条鱼,但他们乐此不疲,似乎生活只属于他们自己,把一个早晨的光阴那么齐齐地消磨着。在北池子大街,我用6元一碗的京味豆腐脑做早餐,而后闲庭信步,看太阳慢慢升起,听他们用京腔聊家长里短。
而一墙之隔的故宫还在沉睡,现在是旺季,开门的时间要到8点半,游客们都等待在午门外。和门外筒子河边的娴静不同,这边开始喧闹起来,推销门票的、卖矿泉水冰棍的、吆喝旅游地图的,声音一波一波,把这个早晨生生地吵醒了,而待午门的门票检索开始,游人鱼贯而入,沉睡一晚的故宫便开始用它固有的威严开启和皇城根不一样的大门。
过金水桥,沿着故宫中轴线的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殿、交泰殿、坤宁宫,一路向北,直到御花园,层层递进,高低起伏,错落着历史,变换着视线,尽显前部宫殿的宏伟壮丽和明朗开阔,遥想明清两代的24位皇帝在此威严上朝,震慑天下,而其实,我们都只能在殿外远观里面的各式陈设,听说那里的历史沉浮,历史被拒绝进入,和现实划了一个大大的阻隔线。太和殿上方的那只乌鸦却独自停留,不被游客惊扰,显然自得,解不开的历史,连一只乌鸦都要守护那一方的天空。
从前部宫殿向两边行走,是后部内廷,庭院深邃,建筑紧凑,东西六宫都自成一体,各有宫门宫墙,相对排列,秩序井然,再配以宫灯联对,绣榻几床,都体现出曾经宫廷生活的豪华,加上后苑里有岁寒不凋的苍松翠柏,有秀石迭砌的玲珑假山,楼、阁、亭、榭掩映其间,幽美而恬静。
尽管铜龟铜鹤依然仰望蓝天,尽管日晷的指针不再对时,但是历史的尘土总是飞扬而起,有些拥挤的浏览者把历史踩出跫跫回音,故宫的五百年,太多太多的等级制度、宗教祭祀等颁布天下,太多太多的帝后权力斗争在此上演,这里,有过明代正统皇帝复辟的夺门之变、嘉靖皇帝被宫女谋刺的壬寅宫变,也有过万历四十三年梃击太子宫的“梃击案”,还有过泰昌皇帝因服丹丸而死亡的“红丸案”,有过泰昌帝病死后围绕着新皇帝登极的“移宫”风波,还有清朝初诸王大臣为确立皇权的三官庙之争、清末慈禧太后谋取权力的辛酉政变,更有李自成撤退前的熊熊大火、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的阅兵耻辱,所有的一切浓缩在这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的世界里,却辐射中华,影响寰宇,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到最后也是步步崩溃,留下一声喟叹。
故宫,是东方宫殿建筑的代表,也是世界宫殿建筑的典范,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故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而故宫的名称却折射出东西方对于历史的不同认同,中国的官方名称是“故宫博物院”(The Palace Museum),但在欧美国家出版的旅游小册子里,通常都称其为“紫禁城”(The Forbidden City),那个在好莱坞电影《末代皇帝》中闪耀着神秘色彩的巨型皇家宫殿成为他们心目中东方帝制时代的代表,皇家宫殿的属性,远远大于它作为博物馆的藏物功能。在故宫,有一种手持式“多媒体导游系统”出售,除了外国游客,很多国内游客也是佩戴耳塞,在宫门里自由行走,历史的解说被安置在现代化的小小方寸里,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解构。
曾经的紫禁城是普通百姓的禁地,却是500多年宫廷生活的集约体现,当历史翻过厚重的一页,在朝晖映照下,黄琉璃、青白石的三宫六院依然显示出堂皇、庄严的气势,只是在筒子河的垂钓者、如织的游客群、买北京冰棍的小贩和金銮殿的乌鸦共同组合成的非皇族生活的时候,历史的神秘被置换成了现实的围观,出得宫门,皇城根也就变成了另一部历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2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