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2《阳光普照》:新时代可能是个旧时代

20240322.png

依然是南方的肯塔基小镇,依然是法官普里斯特,依然是南北内战结束后的历史时期,当约翰·福特暌违近20年又重新拾起“普利斯特法官”的故事,这一种“南方情结”到底折射出约翰·福特怎样的创作观?大法官重构的南方秩序是不是指向“阳光普照”的理想主义?

无疑,《阳光普照》的主题所突出的还是“普利斯特法官”,而地方大法官所代表的也是约翰·福特一直的执念,那就是公正,它是法治精神的具体体现,对公正的追求体现在对伍德福德的态度上。一开场在法庭上审理的就是一桩赡养案,普莱鲁特控诉自己的儿子伍德福德虚度时光,每天只知道弹奏卓琴,普利斯特并没有指责伍德福德,反而让他在现场弹奏卓琴,而且是那首《迪克西》,当音乐响起,普利斯特的家仆杰夫也跟着节奏吹起口琴,普利斯特也完全不像大法官而是吹起了手上的小号,一时之间法庭变成了演奏的剧院,旁边的人听到后纷纷来到了法庭,一起欣赏这首层给他们带来回忆的乐曲。

这是对南方记忆的一次复活,而对于案子本身,也只是家庭内部矛盾,普利斯特法官只是建议伍德福德找些事情做,伍德福德也听从了普利斯特的建议去码头绑烟草。但是那一次他被治安官押来,说他欺负了一个白人女孩,而伍德福德解释说,他并没有这么做,是那些猎犬咬住了他,但是他的这个解释并没有得到“龙卷风区”南方农民的原谅,鲁夫为了替自己的女儿报仇,带领众人拿着工具和枪,要将伍德福德从临时关押的地方带走。这无疑是一次私刑,而且证人仅仅是那几条狗。在镇上响起枪声并笼罩在恐惧之中的时候,曾经当过兵的普利斯特拿着手枪赶到了现场,在听说是猎犬认出伍德福德是“凶手”时,普利斯特很坚决地说,那些猎犬弄错了,并认为猎犬就是愚蠢的,同时更为坚决的话是对伍德福德说的:“你会得到公正的审判。”面对气势汹汹的“龙卷风区”的众人,普利斯特划出了一条警戒线,并且警告大家谁要是跨过这条线就让他死,众人只好离开。

普利斯特法官阻止私刑,就是阻止被愚蠢的猎犬带偏的人,就是阻止那些丧失理智的人,而目的也只有一个:为了维护公正的法治精神。但是,约翰·福特在处理这一情结时,显然没有像《青年林肯》一样,用理性来劝解迷失的众人,用法治来维护公平,在冲突面前普利斯特不顾个人安慰,他所说的公正更像是自己感性的判断,而且对众人所说的话也完全不是一种说理,而是一种威胁,手上拿着的枪更是一种武器,如果对面的人态度强硬,双方谁也不服谁,那么很可能演变为一场冲突,甚至就是战争的雏形:枪、警戒线、死亡威胁,完全不是一个代表法治精神的法官所应该言说的,在这里,法官普利斯特甚至还原为他的另一个身份:南北战争时的战士。而实际上这个肯塔基小镇在南北战争结束后根本没有从战争中走出来,包括普利斯特法官在内,还有深深的“南方情结”,只不过,约翰·福特在表面上涂上了一层平和、人性的色彩,使其看上去更像是进入了重建的新时代。

导演: 约翰·福特
编剧: Irvin S. Cobb / 劳伦斯·斯托林斯
主演: 查尔斯·温宁格 / 阿琳·韦兰 / 约翰·罗素 / 斯特平·费奇特 / 拉塞尔·辛普森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 德语
上映日期: 1953-05-02
片长: 101分钟
又名: 大地春光

“无关政治”是普利斯特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无关政治”就是为了消除观念上的偏见,就是构造和谐社会,就是不让政治成为一种工具。对露西身世的还原是普利斯特“无关政治”的最大作为,一直以来露西的身份是莱克医生的养女,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谁,但是那张画却揭露了真相,它所牵涉到的是几代人的秘密:画上的是一名将军和一位漂亮的护士,将军便是费尔菲尔德,而护士的身份是露西的祖母;这是第一代人的故事,它在绘画中,却成为将军保守的秘密;将军曾对普利斯特说过,自己的儿子死于赌徒之手,因为他为了露西的母亲争风吃醋;儿子之死让他悲伤,儿子的作为在道德上被人攻击,这使他闭口不谈露西的身世,也是他不接纳露西为孙女的原因,而随着一个女人从码头下来,这个秘密被彻底揭开,当她病重倒在小镇上,刚从外面回到小镇的阿什比将他送到了莱克医生那里,女人虚弱地喊道:“宝贝,我要见见宝贝露西。”原来,她就是备受争议的露西母亲,而此时身为养女的露西就在楼上,她下楼看到了躺着的母亲,母女终于在这个特殊场合见面,但是仅仅于此,被送到麦莉夫人那里不久,她便去世了。

约翰·福特显然并没有讲好这个故事,太多的缺省使这个秘密本身也成为了秘密:画像上将军和露西的祖母在一起,将军和她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在第二代身上,将军的儿子和露西的母亲有关系,这又是何种关系?从祖母到母亲,将军是什么角色?他的儿子怎么又会和露西的母亲有道德上的纠葛?将军不敢认这个孙女,纯粹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名声?除了将军和露西的隐秘关系,阿什比的身份也是模糊的,他乘着轮渡回到小镇,小镇上的人对他回来表示欢迎,阿什比骑着马经过小镇,之后便和露西产生了感情,但是阿什比的来历没有交代,那场爱情更是缺少一些铺垫。

但是约翰·福特的重点似乎不在这里,他让普利斯特法官担负起“无关政治”和“无关道德”的角色,露西的母亲去世之后的葬礼日就是普利特里和梅德的竞选日,在梅德大张旗鼓进行竞选的时候,普利特里的出场却完全是另一个场面,他走在白色的灵车后面,他的后面是黑色的马车,和锣鼓喧天的竞选场面形成对比的是,普利特里根本不关心这一切,他要完成露西母亲葬礼这一仪式,而当他经过小镇,小镇上的人纷纷加入其中,他们主动为露西母亲送行,完全抛弃了道德偏见,而在教堂的葬礼上,普利斯特更是承担了牧师的角色,他打开书讲述了约翰福音的故事,面对道德被玷污的女人,耶稣说:“我也不会定你的罪。”他是法官,他是牧师,在那一刻他也成为了上帝,不定她的罪,就是为了公平,就是为了“让阳光照在灵柩”上,也正是在众人跟随普利斯特战列而不定罪,将军也放下了包袱,也开始接纳露西,而露西和阿什比的爱情也走向了圆满。

《阳光普照》电影海报

当然,在最后的竞选中,因为污蔑伍德福德的罪人自己逃跑而被芬妮用枪打死,那桩案子也得到了公正的判决,“龙卷风区”的众人为普利特里投票,而在和梅德打成平手后,普利特里最后为自己投票从而战胜了梅德赢得了选举,“无关政治”而赢得了胜利,约翰·福特当然不是将这种胜利看成是政客的胜利,而是代表公正的法官的胜利,是象征救赎的上帝的胜利,而在最后的庆祝中,小镇上的人唱起了歌,“阳光明媚照耀在肯塔基的故乡……”完美诠释了“阳光普照”的社会理想。但是,约翰·福特试图用公正构建一个战后的南方小镇,让黑人和白人、男人和女人、过去和现在平等相处,这样的“新时代”是一种理想,但是背后却根本无法消除战争的残余影响,甚至所谓的法治精神也只是过去根深蒂固偏见的另一种还魂。

伍德福德有一个名字,是U.S.,普利斯特问他这个名字的出处,伍德福德说是北方一个将军起的,大家嘲笑,这里就明显表达出南北战争未消去的影子,在法庭上普利斯特并没有强化名字背后的割裂,对伍德福德也没有政治上的偏见,但是,在退伍老兵联盟上,不管是蓝营还是灰营,他们对南方传统的坚守,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就是一种偏见,虽然这种偏见在约翰·福特的叙事中反而变成了团结,“正是这些联邦的旗帜以及国家宪法让联邦变得伟大”,普利斯特甚至用这种团结来构建新南方,但是,这是一种建立在南方优越基础之上的,所以他会把竞选的梅德检察官说成是“投机钻营的北方人”,他嘲笑正义,他中饱私囊,他带着对南方的偏见,当普利斯特如此强化“北方佬”这一概念并将其普遍化,难道不也是一种偏见?

用枪制造公正,在偏见中构建和谐,新时代只不过是一个旧时代,而“不谈政治”也完全是对黑人仆人依旧存在、女人不参与政治的默认,所以“阳光普照”也只是约翰·福特所构筑的一个乌托邦,甚至,阳光普照带来的一个问题是:它可能制造了更多的阴影——当最后一幕普利斯特转身走向幽暗的小屋,他更像一个寂寞的英雄,而南方也将在这种悲怆的转身中变成了一个被抽离的符号,因为这里没有阳光,只有黑暗。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3278]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