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1视觉新论中的“光/谱”艺术

20240621-000.png

从蜂巢柜中取出的时候,看到外包装是“燕窝”,拿在手上沉甸甸的,以为是谁寄错了。就在那时,张劳动在微信上问我:是不是特别沉?原来这“燕窝”外包装里面的就是他前几天寄来的《光/谱》,一份关于鲍勃·迪伦艺术展的厚实文本。

2016年的鲍勃·迪伦,在拥有十尊格莱美奖、一尊奥斯卡奖、一尊金球奖的荣誉之后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桂冠,但是迄今为止我并没有看过、听过任何鲍勃·迪伦的作品,像是隔着一个陌生的世界,但是这本上海艺仓美术馆展览时的作品汇集,第一次打开了这位“摇滚诗人”的世界,如同他的歌曲《像一块滚石》中唱到:“只能靠你自己,不知道回家的方向。似乎完全没人认识你,就像一块滚石。”

光/谱 【美】鲍勃·迪伦 著 上海艺仓美术馆
鲍勃·迪伦,美国摇滚、民谣歌手、词曲创作人、作家、画家、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2019年9月,“光/谱 鲍勃·迪伦艺术大展” 首站在上海启幕。此次在上海艺仓美术馆的展览聚集迪伦五十年创作生涯的七部系列作品:从早期纸本作品、填绘留白系列、新奥尔良系列、亚洲系列、到书写世界系列、铁艺雕塑系列与杂糅了其创作与生活体验到平凡之路系列,精选了最为重要的250余件艺术作品,包括两件从未面世过的最新画作,涵盖音乐、影像、绘画、雕塑、作品手稿与素描等,包含油画、丙烯、水彩、墨水、粉彩、炭笔素描以及独特的金属雕塑等诸多媒介所创作的作品,展现鲍勃·迪伦作为音乐人、诗人之外的另一重身份。这些作品展现了鲍勃·迪伦这位文化巨人里程碑式的创作心路,也见证了他的成长历程与创作脉络,力图让公众在独特的沉浸式互动体验中感受其里程碑式的传奇人生。

论实证精神 【法】奥古斯特·孔德 著 商务印书馆 20.00元当当10.10元
《论实证精神》是孔德的一部重要著作,出版于1844年,在该书中,孔德简明扼要地重述了在《实证哲学教程》中曾明确提出的“关于人类整个认识演变的重大规律”,认为人类思辨的发展先后经过三个阶段,即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实证阶段。在神学阶段,世界和人类的命运主要借助于上帝和神灵来解释;在形而上学阶段,人类的认识虽然有所进步,用本质、后原因和其他抽象观念来说明世界和人类命运,但这种说明还不是符合外在世界的科学说明;在实证阶段,人类认识才达到正常状态,即观念和客体的统一。而与这三个认识阶段相适应的,在宗教上则是拜物教、多神教和一神教,在哲学上则是神学哲学、形而上学哲学和实证哲学。本书主要内容还包括孔德关于建议为巴黎工人开设天文学课程的函件、孔德关于“在全西欧向人民进行实证教育的自由协会”之通告、“实证主义协会创建人致志愿入会者”等。

皮浪学说概要 【古希腊】塞克斯都·恩披里柯 著 商务印书馆 58.00元当当29.40元
《皮浪学说概要》分三卷,卷一是怀疑论的基本纲要,涉及怀疑论的概念、缘起、论述、标准、目的,论式,表述以及怀疑论同相近哲学的区别,第二卷是对逻辑学问题的反驳,第三卷是对物理学和伦理学问题的反驳。《皮浪学说概要》中文译本,除了收入恩披里柯的版本之外,还收录了希腊罗马时期的三个论皮浪哲学的短篇,分别是:第欧根尼·拉尔修的《皮浪与提蒙思想评传》、甫修斯的《埃奈西德<皮浪派的论证>》和尤西比乌斯的《亚里士多克勒<反皮浪怀疑派>》。本书是塞克斯都·恩披里柯《皮浪学说概要》的全译本,所根据的是洛布经典丛书R.G.Bury编辑的Outlinesof  Pyrrhonism (Loeb Classical Library, cambridge, 1933),译者直接从希腊文译出。塞克斯都的著作的史料价值在于它比较客观地记述了公元2世纪以前希腊哲学几乎所有流派的主要观点,成为我们今天研究希腊哲学绕不过去的一手文献。

视觉新论 【英】贝克莱 著 商务印书馆 18.00元当当10.10元
本书是英国主观唯心论的经验主义代表人物贝克莱的名著。贝克莱用联想来解释人们关于现实世界事物的知识,这种知识本质上是简单观念(心理元素)的结构或复合,由人的联想把它们结合到一起。贝克莱还用这种联想的概念来解释深度知觉,他研究了人们在只有两个维度的视网膜上如何知觉到深处的第三维度的问题。他认为,人们知觉到深处的第三维度是由于经验的结果,即视觉印象与触觉和运动觉联合起来的结果。运动觉则是眼睛在不同距离注视对象时由于适应动作而发生的动作,或者是在走向或离开所看到的对象时由于身体运动而发生的。换句话说,走向物体或伸手拿物体的连续感觉经验与眼肌感觉形成联想,便产生了深度知觉。因此,深度知觉不是一种简单的感觉经验,而是一种必须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观念联合。这是首次用感觉的联合解释纯心理过程,这样贝克莱继续发展了经验主义中的联想主义传统。

道德形上学探本 【德】康德 著 商务印书馆 20.00元当当10.50元
“道德形而上学所以不可少,不特因为在理论方面要探讨超乎经验而存在于我们理性内的实践原理之来源,而且因为假如我们没有那种线索和原理,可以正确地作道德的判断,那末,道德自身就很容易腐化。”《道德形而上学探本》是德国哲学家康德系统的伦理学著作,又译《道德形而上学基础》、《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成书于1785年。该书是康德另一部伦理学著作《实践理性批判》的准备和纲要,全书分为3章,论述了善良意志、绝对命令、人是目的和意志自律等思想。康德人为道德上的善恶,行为的是非标准,是超乎经验的形式的原则,人作为有理性者,为自己定下道德规律(形式),这种规律,不管经验如何,是普遍适用的,换言之,道德规律是超乎经验的,不特追求对私人一已有利的效果的行为不是道德的行为,就是出于对别人的自然同情的行为也不是道德的行为;只有出于纯粹义务心,撇开利己心、同情心等等的行为才可以算是道德的行为。

诗的艺术 【法】布瓦洛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48.00元当当24.30元
《诗的艺术》以诗歌的形式论述各种文学体裁的特性,以古希腊、罗马杰作为楷模,批评流行的低劣作品,因此奠定了古典主义文学的理论基础,对时人的文学创作和诗学研究产生过很大影响。在书中,布瓦洛以古罗马贺拉斯的《诗艺》为典范,全面总结高乃依、拉辛、莫里哀等戏剧家的创作经验,并融汇亚里士多德、贺拉斯等人的理论观点,形成一套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君主专制政治标准和文艺政策的古典主义理论,结构安排,体现出浓厚的贵族色彩、具有突出的保守倾向。曾由路易十四亲自审阅,作者因此被任命为王室史官,当选为法兰西学士院院士。发表后产生广泛影响,在欧洲各国都有译本,被称为新古典主义的“教科书”,布瓦洛由此获得“巴纳斯山的立法者”称号,成为古典主义的代言人,同时束缚了作家的创作活动,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全书以诗体写成,共分四部分。

审美教育书简 【德】席勒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45.00元当当22.80元
席勒作为18世纪德国著名的思想家、诗人、剧作家,不满于当时社会腐化堕落的状况,又看到法国大革命所带来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美育思想,试图以美育造就个人身心和谐与理性提升,最后实现社会改良。《审美教育书简》是他写给奥古斯滕堡公爵的书信集合,共二十七封信,集中阐释了他的美学思想。在法国大革命背景下,席勒以康德的原则为依据,深刻分析了人的感性与理性同审美与艺术的关系,认为人类发展的道路是从被感性支配的自然人走向精神能控制物质的理性人,只有当两种冲动同时发展,人才有自由,要想让这两种冲动得以结合,需要架起审美教育的桥梁,让艺术充当使人恢复健康、具有美的心灵和人性的教师。席勒以美学为依托,思考了人性完善和社会改良的途径,照见其对人类命运的深刻关怀。席勒十分重视本书,称其为“一生中所做的最好的事情”。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3199]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