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2《石油之路》:如何采撷“亚洲之花”

20221102.png

“这部电影专门为波斯儿童所摄”,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在“序言”中介绍了纪录片拍摄的目的,的确在他的镜头下,生活在伊朗的儿童看着摄像机,表露出某种好奇,他们甚至还追逐着镜头。但这只是有限的画面,一部关于石油开采的纪录片,缘何为儿童所拍?贝托鲁奇并没有具体说明,电影的主角当然不是那些孩子,也许贝托鲁奇是用这部电影为伊朗儿童服务——在未说明的情况下,似乎电影已经成为了一种缺省的存在。

不仅仅对于电影主旨无法理解,三集的纪录片所得到的的资源也只有一集,而且没有任何中文字幕,观影就是在这种缺少背景和完整性的状态下开始的,仅仅靠45分钟大约是无法解读贝托鲁奇的用意——第一集的片名是《起源》,贝托鲁奇只是在开场时介绍了石油开采的起源,而之后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对开采工程和建设者的记录,“起源”仅仅是一种背景。所以电影是不完整的,观影只是一种片段式的了解而已。

当贝托鲁奇的镜头对准伊朗的石油开采,是不是无可避免地有一种西方视角?其实,从古代来说,石油的历史就是一部在西方视野下书写的历史。“公元6世纪,波斯人已经开始了与火的对话。”那时候的波斯人发现了石油,当他们点燃石油,认为这燃烧的火就是生活,可以长久不灭。但是当石油被称为“亚洲之花”,和大陆有关的命名便是西方视角的一次书写。古希腊和波斯之间的战争揭开了另一页,埃斯库罗斯曾经描述过这场战争,“这朵花离开了波斯土地”;而在荷马的《伊利亚特》中,对于石油用于战争的描述是:“特洛伊人不停地将火投上快船,那船顿时升起难以扑灭的火焰……”而意大利的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写道:“这种油,不能充作食品,只能用来制造一种软膏,医治人畜的皮肤病和其它病痛。它还可以当作燃料,邻近各国的灯火都烧这种油,所以居民长途跋涉到这里来贩运这种燃料。”

导演: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编剧: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主演: 吉欧利欧·波赛提 / 尼诺·卡斯泰尔诺沃 / 里卡多·库乔拉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
语言: 意大利语
首播: 1997-08-08
集数: 3单集
片长: 45分钟

文学作品或者旅行记录,都是以西方人的视角来描写石油,而当贝托鲁奇用镜头记录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石油开采,也是一种西方视角。君主制国家、《一千零一夜》、伊朗法罕,这些都是解读的入口,在《一千零一夜》故事发生地伊朗法罕,贝托鲁奇记录了那里的古建筑、蒙着面纱的女人,终于把意大利人对古老东方的想象变成了可见之物。而石油,从最初和香料一样的商品,到财富的源泉,也早已改变了石油的属性:1900年全球石油产量为2000万吨,而纪录片拍摄时,这个数字是14亿吨,产量的急剧上升,石油的开发也带上了掠夺的影子。

实际上,贝托鲁奇深入伊朗沙漠和高山,他的镜头下的主角并不全是伊朗人:那个靠着人工运输物质不断进入沙漠的人是伊朗人,他每次进入沙漠的时间是八天,一周的行程是200公里;那个被儿子错认的男人是伊朗人,当他回家儿子问妈妈:“这个人是谁?”妈妈告诉他:“这是你的爸爸。”孩子拿出照片说:“这个才是爸爸,我要告诉爸爸,另一个人回家了。”除了这些伊朗人,他镜头下更多的则是来自意大利的开采者,他们是总工程师安东尼奥尼,是化学家西亚罗娜,是猪倌桑德罗,是操作员马西莫——14个远离家乡的意大利人才是贝托鲁奇关注的重点。

他们来到伊朗,来到海拔3300米的扎格罗斯山脉,就是开采这里的石油。专家勘探后认为,这里在5000万年前,是一片大海,而现在这条山脉就是在油田之上。要在这个世界上最高海拔的油田开采石油,困难可想而知:材料必须从海拔2300米的地方徒手搬运上去;冬天这里的气温降到0℃;每天的工作时间是早上八点到下午5点……意大利团队当然提供了技术,在他们和伊朗人的开采过程中,最想念的还是那个遥远的家,马西莫来这里已经六个月了,他用通信的方式和家人保持联系;西亚罗娜的唯一愿望就是“我想回去”;安东尼奥尼来这里的时间最长,墙上家人的照片是他最大的安慰……

除了在扎格罗斯山脉的这些意大利人,贝托鲁奇还记录了进行石油运输的意大利同胞,开直升机飞行员就遭遇了被旋风打掉机翼的可怕一幕,而另一个船员更是经历了大风暴,差点命丧大海……但是不管是在山上的开采者,还是遭遇过危险的运输者,贝托鲁奇记录下了他们在石油开采过程中的生活,似乎在强调一种与自然搏斗的精神,有一个意大利人在回答贝托鲁奇“是不是想放弃”的问题时,反问他:“你作为一个导演,拍电影是不是也想放弃?”在他看来,这个工作和拍电影一样,经历过了,也就习惯了,而在这种习惯的背后,贝托鲁奇引用了《白鲸》里的一句话,以此来表达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我要追它绕遍好望角,绕遍合恩角,绕遍挪威大漩涡,绕遍地狱的火海,不逮到它我绝不罢休。”

这是船长亚哈大声喊出白鲸莫比·迪克的名字之后说出的一段煽情式独白,“决不罢休”的坚持不是针对凶恶的自然环境,而是白鲸,以此来隐喻石油开采,是不是其中也传递着对经济利益不惜代价的追逐?这或者正像贝托鲁奇在纪录片中所说:“现在的石油来源不是宗教,而是金融。”

《石油之路》电影海报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2096]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