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11 问茶,以仪式的名义

山路九曲,潺潺溪水伴之,第一次去往东坑,倒也不必问路,路旁猎猎的彩旗却是“采摘节”指路牌,山野的风扑面而来,混合着茶香,自然也是标记,东坑这原本乡俗的名字因这“问茶”两字而这富有诗意。

“茶行人间世,天地清沉沉”,到了这时节,这茶事便也随着季节而旺盛起来,“发于丛薄之上”的茶芽便可“凌露采焉”,作为“南方之嘉木”的茶叶,对于曾经生活在乡村生活的我来说,倒是熟悉之极,家乡满目的茶山也有童年的记忆,只是那时的茶都炒至成了大宗茶,并无多少文化和价值。所以,这茶事也是铺陈出它的两面性,秦燕春在《问茶》里说:“在茶树的故乡之国,茶之于中国人从来并非矜贵矫情物事,饶是“文人茶”流行的斯文有宋,茶同时也是普济民情“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的“开门七件事”之常品。一种素索淡淡、朴朴实实、与天地接引而外在于物欲人情的常态生命。”

而在这东坑,倒也是为“物欲人情的常态生命”增添了几许品格。历史造就的东坑茶却也有一段辉煌,作为天目青顶之一种,也被称为天目云雾茶,其品质特色,紧结成条,叶质肥厚,汤色清澈明净,芽叶朵朵可辨,滋味鲜醇爽口,清香持久,头酌味淡,二酌浓郁,三酌醇和。唐代陆羽《茶经·八之出》云:“杭州临安、於潜二县茶生天目山者与舒州同”。皎然饮天目山茶亦云:“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宋《太平寰宇记》亦有“天目山上多名茶”的记载。明代屠隆《考磐余事》将“天目”与“虎丘”、“天池”、“阳羡”、“六安”、“龙井”六个名茶同列为佳品,明代将天目茶列为“贡茶”。清宣统二年(1910)天目云雾茶获“南洋劝业会”金质奖。“东坑茶叶西坑水”,2009年,东坑茶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东坑村的传统制茶基地被命名为临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

在这赫然的成绩面前,仪式倒也成了一种”再现辉煌“的载体,“首届太湖源镇东坑茶采摘节”的“首届”两字倒也彰显了一种开创精神,“清明问茶”,也是在时间上的一种仪式,不仅如此,这问茶采摘节倒也是热闹开场,专业和业余采茶队的对抗游戏、炒茶PK赛、品茶等互动游戏贴合着茶的“普济民情”的品质,而天籁女子民乐坊、太极美女茶道是给茶事增添了文化内涵,最后3000元每量的拍卖价格亦是仪式提升的价值体现,“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茶之德也全部蕴含在茶之理上。

“对于今日爱茶吃茶的普通人,我们最渴望达成的,或者就是让我们的眼眸、鼻翼、味蕾与情怀,一起联袂‘上路’,循着茶香,走问天涯,地头海角处,青青华盖那满枝头的春深,便是不老无忧、远离污染的一株茶了。”东坑有机茶,千百年之后的“问茶”而兴,或许就是这一出联袂“上路”的好戏。

东坑茶芽
采茶女孩
采茶PK
炒茶
采摘节主持人
茶道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2114]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